有这样一首歌,它的播放量巨大,但却不是在演唱会和音乐会中,而是在大街上。白领听着它上班工作,学生听着它放学回家。没错,这首歌就是被称为洒水车神曲的「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这首「兰花草」,原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胡适。1921年夏天,胡适到西山访友,友人送给他一盆兰花草,胡适满心欢喜带回家,精心照料,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就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叫「希望」的小诗。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胡适的这首小诗朴素而深情,全篇无希望二字,对能让人感受到对生命的珍惜与期待。后来,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做了简单修改并谱了曲,就有了这首校园歌曲「兰花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刘文正等歌手的演唱,这首歌在台湾的校园风靡一时,传到大陆后也迅速流行开来。

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儿歌韵律操(孙叔叔讲故事之洒水车神曲)(1)

再后来,大师左宏元重新把这首诗谱曲,作为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的插曲,并由赵薇演唱。

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儿歌韵律操(孙叔叔讲故事之洒水车神曲)(2)

说到「兰花草」就不得不提发轫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民歌运动。在那之前,台湾的流行歌曲要么是旧上海的小调,要么是欧美日本的歌曲。一群有想法有抱负的大学生,他们提出要“唱自己的歌”,并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歌曲,开创了华语流行音乐的新局面。后来我们熟悉的很多歌手和流行音乐大家,都是从那一时期走出来,比如说蔡琴、潘越云、齐豫,乃至李宗盛。台湾校园民歌运动时期,大量现代新诗入歌,让流行歌曲的文学性更强。歌曲的题材也更为多样,写青春,写爱情,写理想,写民族,写社会,写生活,写的都是时代的声音和个人的情绪。

「兰花草」这首歌,就是台湾校园民歌运动时期最优秀也是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听多了痴男怨女哭天抢地死去活来的口水歌,再听听这首旋律婉转歌词质朴的「兰花草」,相信会神清气爽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