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075年,王安石有感而发准备写这首诗时,或许正乘船夜行,眼前是瓜洲渡口,背后是京口古城。

江苏镇江润州区水上分局(江苏镇江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协助巡护队)(1)

京口,就是现在的镇江;瓜洲,就是现在的扬州;一水,就是现在的长江。这一江水,滋养了中华文脉,守住这条“水脉”,就是守住文脉。千百年来,长江见证了历史,也经历了苦难。千年之后,长江“十年禁捕”,弥补对它的伤害。

昔日的京口江边,今时活跃着一支“护江使者”——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协助巡护队,他们日夜守护着辖区31公里长江岸线,只为重现长江“岸绿、滩净、水清、鱼欢”的美景。

江苏镇江润州区水上分局(江苏镇江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协助巡护队)(2)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协助巡护队

三代老渔民上岸“护鱼”

长江镇江段西津渡渡口,江阔任舟行,风卷细浪拍岸。

7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和协助巡护员一起,站在渡口眺望王安石笔下的“瓜洲”。

协助巡护员周忠亮指着对岸说:“我们脚下站的地方是镇江,江对岸是扬州,‘京口瓜洲一水间’说的就是这里,京口就是我们脚下,瓜洲就是江对面的扬州,一水就是我们面前这条长江,王安石望着瓜洲渡口时,背后就是西津渡。”

周忠亮今年58岁,本是第三代渔民,也是镇江第一批上岸的渔民,2020年元旦正式成为镇江市润州区协助巡护队的一名巡护员。说起王安石和镇江的故事,周忠亮脱口而出且逻辑清晰又细节丰富,然而,他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

“我爷爷和爸爸都是渔民,我也在船上出生,岸上没房,住在水上,13岁才上岸读小学一年级,读到四年级的时候已经17岁,班上都是小孩子,我个子很高、身体很壮,自己显得格外扎眼,逐渐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四年级没读完就退学了,开始当渔民。”周忠亮说,下水后面对宽阔的江面和绵延的江水,反而开阔了自己的心胸,不会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发怵”。

周忠亮走到水边,用脚趟了趟江水,然后转头对记者说:“我小时候经常下水游泳,岸边有水草的地方,河虾多得戳腿,我随便拿个网子都能捞一盘河虾。看现在,很少了,我现在当协助巡护员,经常会忍不住挽起裤腿趟水,看还有没有那么虾。多希望长江能像以前一样。”

护渔队还有其他8名协助巡护员,都是上岸渔民,他们怀念“一网下去两吨刀鱼”的旧时光,也感慨“一网捞不到两三斤”的无奈,由“捕鱼人”变成“护渔人”,他们才感受到让长江鱼类恢复到以往的“高光”时刻,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江苏镇江润州区水上分局(江苏镇江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协助巡护队)(3)

下水巡护

长江岸线31公里,24小时不间断巡护

镇江市润州区是长江禁捕退捕“一江两湖七河”227个重点县(市、区)之一,辖区长江岸线31公里,包括了省级江豚保护区、市饮用水源地等重点禁捕水域,沿江滩涂密布、河汊多变、芦苇丛生,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集聚,涉渔风险大。

镇江市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充分发挥退捕渔民熟悉水环境的优势,通过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考,招录了9名协助巡护员,组成了镇江市首支专职护渔队,退捕渔民从“捕鱼人”化身“护渔人”。这支巡护队虽然冠以“街道”之名,却是全区的协助巡护队。

协助巡护队主要承担“协助”功能,是渔政执法的重要辅助力量,承担着禁渔巡护发现违法行为、禁渔宣传预防违法行为的重任。9名协助巡护员分为三组、每组三人,实行“三班倒”轮班制,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沿江巡护,沿江巡护路线设置若干打卡点,协助巡护员固定时间到点拍照打卡,并上传到区禁捕值守巡护微信群,每日填写协助巡护日志,详细记录巡查路线、发现问题、现场照片、处理情况等信息。

除此之外,润州区还将区渔政执法人员、协助巡护员纳入禁捕巡护监管平台,通过水印相机实地打卡、对讲机实时通讯、监控室远程调度、微信群即时反馈,实现了街道“吹哨”、部门“执法”的良性互动。同时,协助巡护队运用流动小喇叭、横幅标语、网络媒体等,利用新金江渔文化科技馆阵地,广泛宣传禁渔政策,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在巡护过程中做好政策宣传和教育劝导。

今年以来,协助巡护队已清理残网400余张,收缴禁用网具20张,劝阻非法垂钓35起,协助渔政暂扣钓具50余件,配合渔政、公安等部门执法6次,发动志愿者参与禁捕护渔活动100余人次,“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共识已然形成。

江苏镇江润州区水上分局(江苏镇江润州区和平路街道协助巡护队)(4)

摄像头拍摄违规捕鱼行为(受访对象提供)

“人防 技防”保护长江“无死角”

长江禁捕,巡护的路线在水上,脚步也在岸上,心思还要在“科技”上。

润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润州长江禁捕巡护路线陆上15公里、水上36公里,面广线长,地形复杂,仅靠“人防”难度大,当地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配备。

沿江设立400平米专属护渔执勤场所,配齐办公桌椅及电脑设备,配装协助巡护员统一制服,配备巡逻电动车10辆、对讲机6部,救生衣、防风防寒服、大功率手电筒等禁渔防护物资一应俱全。

目前,镇江市地标建筑“江海之门”以西(一期)8个禁捕监控探头已接入执勤点,江海之门以东(二期)7个探头也已接入,全天候“护渔”能力大力提升。同时,协助巡护队还配备了具有拍照定位、夜视巡航功能的小型无人机,可精准发现人工巡查盲区的违法行为,实现了重点区域水陆空立体化、全覆盖巡查。

通过“人防 技防”无缝对接,协助巡护工作成为全岸线20分钟禁捕处置圈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地“15秒接听举报电话,20分钟到达举报现场,24小时沿江值守巡护”的监管模式不断优化。

“江边芦苇多、沼泽多,夏天违规钓鱼的人躲在里面,违规下的网藏在里面,并不容易发现。所以,钻芦苇荡、趟沼泽是常有的事,半夜突击巡查也是常有的事,因为常有偷钓者趁着队员们休息时间‘打游击’。冬天趁枯水期清理遗漏的地笼等渔具,也经常让大家深陷沼泽,但大家都乐意干。”周忠亮说,既然当了“护渔人”,就要守着长江,“我还期待再看到鱼虾成群呢!”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清代诗人薛时雨笔下的江河盛景能否在镇江重现,还有那传颂了千百年的“京口瓜洲一水间”能否续写镇江的“水脉”滋养,长江的十年禁捕和“护渔人”的全力守护,都将一一见证。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