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名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上的包青天之八贤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历史上的包青天之八贤王(安徽历史名人系列之)

历史上的包青天之八贤王

包青天,名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称誉为“包公”、“包青天”等。包拯的形象被后世民间不断演绎,被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的塑造,衍生出许多轶事传说,有小说《包公案》、《三侠五义》,戏曲《陈州粜米》等大量的作品问世。包拯甚至被神化,在中国民间宗教中传其为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之一。

历史上没有铡美案和铡包勉,事实上包拯根本没有铡过任何皇亲贵胄。他断案公正,政治清廉,甚至敢顶撞皇帝,故有清名。所谓的斩皇亲及大义灭亲的情节,都是小说里编的故事,是文学加工的艺术形象。欧阳修抨击包拯“蹊田夺牛”,意思是说,仅仅因为人家的牛踩了你家的田地,你就把人家的牛都拉走。

在历史上,包拯是一个个人品德非常严谨,一生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之人。他不像后世演义中那样精明,那样能审案,但是做事情循规蹈矩,有板有眼,不徇私情,这一点是肯定的。

个人观点:包公,为人正直(近乎不近人情),为官清廉,这是肯定的,同时也是非常难得的。在民间,他的形象近乎于神。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封建社会,能秉承初心,一心为民的官吏,是何其少!出了一个包公,百姓就把他作为精神的支柱和信仰。特别是他出使大辽归来后,提出的一些建议,是真的很迫切。他认识到了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危害,强兵固防,已经时不我待了。

他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28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其实今天看地图大家就知道,江西永修离安徽肥东,不算远,和县更是就在合肥边上,那个时代马车应该也能一日往返。“父母在,不远游”,孝道为先,品德高洁。

胡适评价说: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包龙图。包龙图——包拯——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龙图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

史上真正的包公是如何呢?正史中的包青天刚正不阿确实不假,要说断案本领,这可真不好说。一些史料证明包公判案,刚愎武断。我也认为一个很刚正的人,容易感情用事,自作主张。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则记载了包公的另一件事:一个大老板犯法,按律当受杖刑,大老板有钱,可包拯廉洁刚正不爱钱,于是大老板找到负责打板子的小吏,给他送红包,问他怎么办。小吏指点他说:“你今天会见到府尹大人,他盘问之后必定会把案件交给我。这时你只要大喊冤枉,其他的事情就都交给我吧。”

  然后包拯升堂了,叫带大老板上来,一番盘问之后,果然交代小吏用刑,大老板便如小吏交代的大喊冤枉,小吏大声呵斥道:“你只要老老实实接受杖刑就可以离开,何必多说?”他是在包拯面前表示,大人已经断案,自然不会有错。

  一般官员自然喜欢这样的奉承话,可包拯不同,听后不喜反怒,认为小吏只是小吏,根本没资格评价案件,此举有弄权嫌疑。于是下令停止对大老板用刑,无罪释放,却把小吏拖下去打了十多板子。包公的本意是要打压手下的气焰,让他们不能从中偷奸,妨碍司法公正,他自以为精明,谁料想这一切都在熟知其作风的小吏预料之中,用个小小的苦肉计,就让大老板逃脱了法律制裁。

官居御史中丞的包拯,在宋仁宗年间接连弹劾掉了三位三司使,也正因为如此,包拯名震天下,成为百姓心中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的楷模。但是细查历史,就可以发现,被包拯弹劾的三位三司使,并非是什么贪官污吏,更绝非什么大奸大恶,这三位三司使,都是有才干,有名望,但是在个人品性,即私德上有些瑕疵的宋朝名臣。

尤其是第二位三司使张安道。此人是宋朝大大的贤臣、名臣。张安道,名方平,字安道,此人天资聪明,过目不忘,从政之后多有建树,几次出使契丹,在仁宗后期上书革除弊政,深得士大夫敬重。苏轼一生都以张方平为师,更将张方平比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换言之,张方平不但有才,并且是位忧国忧民的好官。那包拯为何要弹劾张方平呢?

原来,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以低于市价的价格,买入了某家一处宅院。包拯以为,张方平是仗势欺人,不配担任执掌国家财政的三司使。

包拯用词非常犀利,在弹劾奏章中抨击张方平“无廉耻,不可居大位”。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后,并未得到张方平利用权势欺压百姓的确凿证据。不过,按照宋朝官场惯例,只要是被御史台弹劾,那么,相关官员就会立刻被停职。

总之来说,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是清官最典型的代表。包拯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