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

习家池景区入口

山翁醉酒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四十岁的王维,正值壮年,这一年,他出差去桂林主持当地官员的选拔工作,途径襄阳,泛舟汉江,目睹汉江美景,作《汉江临泛》一诗。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意思是,襄阳的风光令人陶醉,我愿意在此地醉饮,陪伴山翁。笔者一直以为,这里的“山翁”指的是山中隐士,或是作者自称“山翁”。

9月17日,笔者有友人相约郊游习家池,经学习,知识盲点又扫除了一二。

“山翁”,即晋代山简,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在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在镇守襄阳时,特别喜欢习家池的美景,经常到此地喝酒,每饮必醉,醉后自呼“高阳酒徒”,因此,习家池又名“高阳池”。

当时,坊间流传一首歌谣,这样唱:

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

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

举手问葛僵,何如并州儿。

古人有许多有关“山简醉酒”习家池的诗句,有: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李白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孟浩然

将来山太守,早向习家池。 韦处厚

夷甫清言百不知,山公日醉习家池。 陈长方

山公偏爱习家池,每出游时醉不知。 苏颂

日日山公载酒过,醒时常少醉时多。 李俊民

当年同醉习家池,歌舞流连醉不归。 丘浚

山翁烂醉习家池,碎剪黄花点玉卮。 周紫芝

.....

山简醉酒、山公醉、山翁醉、醉倒山公、山公酩酊、山公倒载、倒载、倒着接篱、酩酊高阳、习池饮、醉习园、山公马、高阳池……等典故都形容醉酒,这些典故也常常为诗人所引用。


诗酒园林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襄阳城南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是东汉初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续留存至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之一。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2)

习家池

东汉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充分利用周边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依照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养鱼之法,在白马山下筑堤修池,引白马山的泉水,建池养鱼,在池中建起钓鱼台,周边种植松树、竹子等植物,使之非常有灵性,习家池营造了山水、花木、建筑相融相成、和谐共生的完美意境,引来许多古人前来游玩、宴请,后人亦称此地为“习家池”。

西晋永嘉年间,山简常到出地流连醉酒,酒醉形态率性肆意,又憨态可掬。

东晋时期,习郁的后代习凿齿隐居在此,著书立说,留下《汉晋春秋》传世,成为闻名后世的史学家,他还写下《襄阳耆旧记》,成为记录当地人文、地理、历史志。

习家池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环境清幽,群山环抱,很适合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描写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3)

来源网络 马骏创作的山水画《兰亭雅集图》


祠堂文化

一九九二年,习家池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习家池、亭,均为清代同治五年重修。

祠堂是中国祭祀祖先的场所,中国人自古有敬天法祖的传统,这里的“法祖”就是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福泽庇佑,并效法祖先的德行与家风。

笔者以前看过林心如、潘虹主演的电视剧《大祠堂》,讲述了明朝末年,徽州,谢镇,居住的一门望族谢氏,同一个祖宗,同一个祠堂,有前谢、后谢两支,剧中每个角色的性格鲜明、命运各异,全剧展示出家族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和文明的传承,也反映了一种厚重的宗祠文化。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4)

《大祠堂》剧照 来源网络

祠堂,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代,主要指的就是墓所,后来,祠堂文化兴盛,古代祠堂的作用不仅仅是祭祀祖先,还有婚嫁丧族、家族议事、族内子弟读书等功能,暂不赘述。

习家池里,也有一座祠堂,为习氏宗祠。探究习家池的文化之源,在于襄阳习姓先人,“源于习国、望出襄阳”从东汉至东晋,襄阳习姓是荆楚望族、世家名门,有着重视教育、尊崇礼法、忠孝节义、严于律己的优良文化传统,名家辈出、才俊迭显。这里的代表人物就有东汉襄阳侯习郁、蜀汉忠烈志士习珍、东晋史学家习凿齿。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5)

习氏宗祠

在明代,在襄阳做官的聂览、江汇对习家池进行修缮,建立习杜祠,祭祀习凿齿和杜甫。

清道光六年,太守周凯又一次进行整修,改高阳池馆为“四贤祠”,祭祀习郁、习珍、山简、习凿齿。

唐代,孟浩然、皮日休等诗人经常来习家池游历。笔者也经常游览习家池。习氏宗祠大门常年关闭。有年,某天,游人寥寥无几,正好祠堂门开,看门人同意笔者可入祠堂参观,祠堂墙面上一排习氏族谱,堂内布局庄严、稳重,或因人少缘故,庄重的气场使笔者驻足,未敢再往前参观。


秋向习池

9月17日,笔者有友人相约郊游习家池。

这次,我们从在建中的襄阳市博物馆旁边的彩石路进入,一路向前,沿途可见层林渐染,对面可望唐城、岘首亭、汉水、武西高铁武十段跨江桥,路边,巨大的伏羲、孟浩然石刻外写着“正在施工,游客止步”字样。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6)

襄阳市博物馆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7)

岘首亭

伏羲,是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东汉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云:“伏羲葬南郡,在襄阳。”据说,伏羲死后,葬在襄阳南郡的岘山的紫盖山,俗称琵琶山中。

孟浩然,襄阳人,人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由于以前此处多年开山炸石,山体千疮百孔,所以对山体雕刻石像,展现襄阳的文化历史。

绿道锻炼了身体,文化浸润了内心。这一条路线,相当于从习家池的后门进入,徒步了半个小时之久。(如果时间紧,可以驰车沿岘山路直接到习家池。)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8)

沿途风景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9)

沿途风景

习家池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已故的我国建筑学家罗哲文题写的“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其正后面,有一方迎宾池,其左面,几面文化墙,上面刻有古代文人赞美襄阳的诗词,其左前方,是明清建筑风格的习氏宗祠,其右面,有溅珠池、半规池,再往前走,是六角亭。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0)

罗哲文题词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1)

迎宾池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2)

文化墙

溅珠池呈“日”形状,半规池呈“月”形状,又称为“日月池”,中间有暗渠相通,鱼儿在池中游弋,别有情趣。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3)

日月池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4)

溅珠池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5)

六角亭,又称“湖心亭”,建于芙蓉台中心位置,两层六角,一池一亭,古朴大方,这也是习家池的地标景点。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6)

六角亭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7)

六角亭、溅珠池、半规池简介

再往里走,又有新建的清音亭、怀晋山庄等景致。

略阳风光美如画(习池风景异)(18)

怀晋山庄

习池风景异,所见、所闻、所感,就正如明代薛瑄诗作《习家池》:

谷口一径入,苍山四边开。

中有习池水,水碧无纤埃。

泉源初喷薄,交流遂潆洄。

飞鸟镜中度,行云天外来。

微风一荡拂,林影久徘徊。

寒光空心性,俯玩何悠哉。

爱此不能去,载歌写中怀。

2022.9.20 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