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新思想工作系列报道之五

强化服务创新理念(创新服务在路上)(1)

车管所交警上门为企业检测车辆 记者 杨也迅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铁岭的机动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如何让这些车辆安全行驶、有序停放、畅通无阻成了市交警支队的重要工作。近几年,市交警支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了全市的道路交通安全顺畅,取得了在省内外叫得响的成绩。

3月10日,市交警支队车管所的流动服务车开进了铁岭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新城区分公司,现场为气源运输车进行车检。铁岭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经理刘忠武说:“这几辆车承担着凡河新区的输气任务,如果开到检车站去检车,就无法保障凡河新区居民使用煤气。我把这些情况向车管所反映后,车管所立即表示每次都会到分公司来检车,真是太方便了!”

记者了解到,为全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市交警支队开展了以服务百强企业为主的软环境建设活动,积极提供各种保姆式服务。目前,已经为企业发展解决涉及交通管理的问题1570件次,赢得了企业的赞誉。除了服务企业,市交警支队的其他业务部门也相继简政放权惠企业、惠民生。车驾管业务由33项精简到22项,简化办事手续,取消由民警、各科室领导到支队领导逐个审核层层签字的制度,实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实现了“零门槛、零差错、零投诉、零审批”,极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

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仅仅依靠支队的人力远远不够,于是支队又增设了辅助设施配合管理工作。3年来,共在我市银州区、凡河新区新增交通信号灯26处;新设人行信号灯55处;更新、新设置交通标志牌336块;社会化运作交通护栏2.3万延长米;新建高清电子警察79处,316个高清摄像点位,基本达到了全覆盖、无死角,结束了我市城区没有电子警察的历史。同时还在银州区南环路、南马路、广裕街、柴河街新建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绿波带”),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

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交警队伍的内在建设尤为重要。对此,市交警支队支队长佟江华提出“拢警心,聚民心”的思想理念,充分发挥好支队党委、团委、工会的作用,带动引领全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支作风硬,干劲足的队伍。2013年以来,全市交警队伍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涌现出了一批叫得响的省市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其中,两个集体荣立二等功,45名民警被记个人三等功。

队伍建设的加强,助推了道路交通管理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在市交警支队全体民警、辅警的不懈努力下,我市酒驾、假牌套牌、闯红灯、无牌无证、乱停乱放等群众意见大、严重扰乱城区交通秩序的突出违法行为得到常态化整治。各类突出违法行为、个别违法“钉子户”得到根本治理;城乡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始终保持平稳态势,交通事故实现了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下降的目标。截至2015年底,全市交警部门共依法行政拘留2081人,单警拘留人数和百警拘留人数名列全省前茅;现行交通肇事逃逸案侦破率100%,是全省唯一没有交通肇事逃逸积案和交通肇事逃犯的地区;酒驾常态化整治行动综合排名列全省第三,查处酒驾违法总人数仅列沈阳、大连之后。

去年,在全国公安机关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市交警支队作为唯一一家基层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支队拍摄的微电影《鞋垫奶奶》先后夺得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作品二等奖、优秀公益微电影奖、2015金丹若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影片奖,在全国产生了轰动的社会效应;民警自主研发的获得国家专利的5项实用型交通管理新产品参加2015年北京第七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东北地区仅有铁岭交警自主研发产品参展并获得了奖项。

编后:从连续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深入采访和报道中,记者看到了市交警支队通过借助新媒体、传承孝道文化、弘扬雷锋精神、“诗意化”管理队伍等举措,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开创了民警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同时,更深深地感悟到,在平凡的岗位上,民警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人民警察的美好形象,为铁岭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他们急群众想的,干群众盼的,解群众难的,一桩桩地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他们以“正、严、勤、爱”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清正廉洁,践行着“人民交警为人民”的宗旨,实现着铁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目标。相信未来铁岭交警在创新的路上会更加努力,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铁岭日报 记者郜玉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