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刹山,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部的田师付镇,属长白山脉的一部分,最高峰海拔912.9米,山有五顶,即北峰真武顶、南峰灵宝顶、东峰玉皇顶、西峰太上顶、中峰原始顶,因从东、南、北三面仰视均见三顶,道家取其三三见九之意,故名“九顶铁刹山”。铁刹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本溪铁刹山大陡壁 高耸入云旋起旋伏(1)

该山奇峰峭拔,林木葱郁,古树参天,洞穴幽深。众多的摩崖石刻以及峰岩洞穴等景观无不流露出浓重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色彩。处身其中,顿感山之灵秀、境之清幽。铁刹山的历史传说相当久远,相传商周时期的长眉李大仙在此开山布道,并得道成仙;古代小说《封神演义》、《金陵府》都有关于铁刹山的记载,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第四十五回,燃灯议破十绝阵中大破风吼阵的定风珠就是从此山的"八宝云光洞"中借得,因而有"铁刹三千年"的胜名。

本溪铁刹山大陡壁 高耸入云旋起旋伏(2)

铁刹山岩洞较多,有云光洞,天桥洞,乾坤洞,日光洞,风月洞,悬石洞,郭祖洞、三仙洞。最负盛名的是八宝云光洞。洞长约30米,高5~9米不等, 洞中有虎、龙、寿星、蟾蜍、木鱼、仙床、定风珠、莲盆等八宝。神话故事中说,长眉李大仙曾在此修练,杨金豹曾在此投学艺。该洞斜向上,深约二十米,宽七至十米,洞中"八宝",有定风珠、石寿星、石虎、石龙、石蟾蜍、石木鱼、石床、石莲花,洞外刻有"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十个大字。山上多石刻,其中"与天同寿"摩崖石刻高八米,宽五米,字大如般。

本溪铁刹山大陡壁 高耸入云旋起旋伏(3)

景区看点;铁刹山岩洞较多,最负盛名的是八宝云光洞。此洞居山南,形如"八字"。洞口高5 米,洞内高 9 米,洞尾高 7 米,洞长约 30 米。洞中有石虎、石龙、石寿星、石蟾蜍、石木鱼、石仙床、石定风珠、石莲盆等"八宝"。洞口正中上方刻有"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 10 个大字。在云光洞上方还有乾坤洞、玲珑洞、卧虎洞。在乾坤洞附近的摩崖顶上有东北道教始祖郭守真的坐观。观下有泉水井,清澈见底,常溢不竭。

本溪铁刹山大陡壁 高耸入云旋起旋伏(4)

铁刹山历代游人题咏和石刻随处可见,"与天同寿"磨崖石刻,高 8 米,宽 5 米,碑文 800 余字,出自清末学者、曾做过张作霖家庭教师的辽阳人白永贞之手。太上顶上有"直上青天",原始顶有"一览众山小"等石刻。尤其是乾坤洞下青石上刻唐楷的"乾坤正气" 4 个大字,字长 1.8 米,字宽 1.3 米,笔力雄劲刚健,厚重深沉,刻工极精。游人无不为之惊叹,为之击节叫绝!

铁刹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八宝云光洞"中的石床,相传是长眉李大仙收养笛子杨金豹的地方;悬于洞中的石定风珠,相传周武王伐纣时向长眉李大仙借的此宝,破了妖人十绝风吼阵;而在悬崖上的天桥洞,则是长眉李大仙开仙之所。著名的石匠老人姚希德心地善良,一生做善事,当年在铁刹山刻字他不慎从陡峭的山崖上摔下掉入深渊,出人意料的是没有粉身碎骨,却是安然无恙,年近九旬身体仍然硬朗。有闻听解放后有人想在铁刹山挖煤采矿,结果谁家开工,谁家就会遭到厄难。后来,人们再也不敢擅自动土破坏铁刹山的一草一木。

纵观九顶铁刹山东西广袤,山势磅礴,古洞幽深,规模宏大,既神秘有壮美,且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提,实不愧为辽东奇景。铁刹山又被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载入《中国名胜辞典》,名扬海内外。每年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客,特别是传统节日,游客高达数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