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柯南·道尔在《比顿圣诞年刊》上发表了《血字的研究》,然后多产的道尔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他认为更严肃的文学追求上,但就是这一篇福尔摩斯的故事让他成为网红,随之而来的巨大影响力让柯南·道尔感到不知所措。
柯南·道尔创造的福尔摩斯这一形象,很快成为了名人,全国的侦探迷都在谈论。然而柯南·道尔并没有感到高兴,因为在他内心觉得福尔摩斯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碗取悦大众的鸡汤。他很生气,自己那些严肃的有价值的故事长期被读者忽视,而这个廉价而讨好的故事却获得巨大成功。
在柯南·道尔创作出这个福尔摩斯角色之后,他几乎马上后悔了,现在,他开始厌恶福尔摩斯了。福尔摩斯的人气大大远远盖过了道尔,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是“柯南·道尔”而是“福尔摩斯”。
柯南·道尔的母亲有一次写信问他能否签名赠书给她的一个朋友。他回复说自己很乐意。他的妈妈高兴坏了,忽然又来了一句,问儿子介不介意签名时署名“夏洛克·福尔摩斯”。
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更欣赏福尔摩斯,这让他无法忍受。
柯南·道尔无奈地继续写着他的推理故事,他有个想法,油然冒了出来,他想告诉他的粉丝,福尔摩斯其实就是个白痴,他的所谓基本演绎法更是傻冒。
在某一天柯南·道尔发表了一篇名为《华生学推理》(How Watson Learned the Trick)的文章,试图揭开基本演绎法的弱智。文章以华生和福尔摩斯一起坐下吃早餐为开头。
华生好奇地看了福尔摩斯一眼。“我在想你的这些推理把戏是多么的肤浅(其实也是道尔的心里话)”华生说,“大众仍继续对此保持兴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福尔摩斯,并作出了一系列福尔摩斯式的演绎推理。
然而,在这个故事中,他的推论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福尔摩斯向华生解释他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是可以包含不同意义的,比如自己没刮胡子并不代表自己心事重重,只是碰巧丢了剃须刀。同样的一系列普通的细节可以有无数种解释,得出无数种推理。
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柯南·道尔想告诉别人的答案是:站在福尔摩斯的角度上,任何人都可以作出无数类似的推理,并且都有同等机会是正确的。柯南·道尔需要做的只是在虚构的世界中,以上帝的视角,将福尔摩斯带到正确的入口。
所谓的基本演绎法,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然而没有一个读者明白柯南·道尔想要表达的这个观点,他只能暗骂:这些乡巴佬。他甚至曾告诉常年扮演福尔摩斯的舞台演员威廉·吉尔特说:自己可以“杀死这个角色或对这个角色做任何改动”。
在1927年拍摄的一段影像中,道尔表达了对福尔摩斯和华生的不屑一顾,这段影像现在仍能在网上能看到。在这段视频中,当女网友表示要包揽福尔摩斯的家务时,柯南道尔明显表现出羡慕嫉妒恨。
也就在1927年,道尔让自命不凡的福尔摩斯永远闭上了嘴。时年49岁的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个英国最著名的侦探下岗了,他在苏塞克斯当斯的一个农庄里养蜂度日,直至终老。
作者:岑嵘,专栏作家,《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深圳商报》、《杭州日报》等报纸开设专栏。 以上内容系原创,如需转载,务必联系公众号“经济学现场”,标注公众号介绍和二维码
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号“经济学现场”,(ID:jjxxc1),脑洞大开的经济学,最有科学精神的好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