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官令仪

如果要评选出历史上最讨厌孔雀的名人,那么达尔文完全有资格获得一个候选席位。在一封给美国植物学家阿萨·格雷的信中,达尔文写道:“无论什么时候看到雄孔雀的尾巴,我都会反胃难受。”

——殷融《从猿性到人性》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

达尔文: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

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和科幻迷,我一直对这两个领域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因此也看了不少文史方面的书籍,以及科幻电影,但对科学却一向有些敬而远之。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涉及到科学著作,就实在有些枯燥乏味,虽然它的过去指向历史,它的未来指向科幻,但它并不能生动有趣地为我解释:为什么达尔文那么讨厌孔雀?!

这些天,偶然读到了一本文史科学著作《从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爱不释手。它和我案头的《三体》一样,用基于科学基础的学识和想象力,解答了我这个科学小白的很多疑惑。

其实,作者殷融是一位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但看他的文字,却一点都没有说教的意味,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和故事性,历史名人名言和故事信手拈来,科幻电影随时引入,用一位科普作家魏知超的话说,“这本著作里,对影视与文学中情节和人物旁征博引,把这本书变得既有情趣又有烟火气。”

读完这本有趣的作品后,我不仅知道了达尔文为何那么讨厌孔雀,也理解了为什么男人都喜欢年轻女性,而女人都偏爱有房有车有财的男人。原来,进化论不只是物种的进化,也包含人性的进化。

如果说,世上有一种完美的剧本,那这个剧本一定是人的进化史,我们就是按照剧本不断进化,才超越了造物者,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

下面,我就带你来看看这本书里有意思的故事。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2)

电影《猩球崛起》里的凯撒,是一个卓越的猿人领袖

达尔文上贼船,无意间开启进化论时代

1831年冬天,达尔文上了一条叫“贝格尔号”(也叫“小猎犬号”)的贼船。之所以说贼船,是因为这是一艘以科学考察为幌子,进行殖民扩张的船。

这艘船属于英国皇家海军,是一艘装有10门大炮,能载120人的战舰。当时的英国势力滔天,殖民扩张事业如火如荼。贝格尔号的任务,就是为英国占领南美洲市场打前站。

因为不好明目张胆地说我就是去占领你的呀,所以美其名曰科学考察,为了做得像模像样,还挑选了一些科学家和艺术家,当然更多还是传教士。

22岁的达尔文被选中了。达尔文生于医学世家,家境富裕,他从小就学医,父母自然是想让他继承家学,成为医生,但达尔文却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父亲认为达尔文收集动植物标本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于是一气之下,把他送去了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希望他以后当个牧师,不过达尔文对神学根本就没兴趣,他成了一名博物学家。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3)

当时,“贝格尔号”的船长菲茨·罗伊之所以选中达尔文,一是他需要一名博学而热情的人做旅伴,以消除海上漫长航行的无聊,二是他看中了达尔文家的富有,正好可以为自己的航行费用埋单。

基于这两点优势,连行李都不会打包的达尔文,上了菲茨·罗伊的贼船,而达尔文的父亲,则认为让儿子增广阅历后,对以后当牧师有好处。

达尔文自己呢,也因刚读过冯·洪堡的《巴西热带雨林探险记》而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打算亲自到南美洲考察一番。

因此,老达尔文、船长和达尔文,怀揣着各自的心思,达成了一致目标。谁也没想到,达尔文的这次旅行,将开启一个新时代。

后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作为虔诚教徒的船长菲茨·罗伊,气得发抖,他愤怒地骂达尔文背叛了自己,在著名的牛津论战中,更是手捧《圣经》,高喊“圣书啊!圣书啊!”离开会场,最后因精神错乱而自杀。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4)

这场对生物究竟是神创还是进化产生的牛津大论战,最终以博物学家达尔文、赫胥黎代表的进化论胜利而结束。

当时这场论战有多粗暴呢,牛津主教威尔伯用讽刺的口吻问赫胥黎:“请问与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你祖父那方还是祖母那方?”

这话问得相当刻薄,但赫胥黎不紧不慢地说:

“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因为猴子做他的祖父而感到羞耻,真正感到羞耻的,应该是那些用花言巧语和宗教情绪将真理掩蔽的人,然而,这永远是做不到的!”

最终,达尔文的进化论胜利。可是至今,仍有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觉得人不可能是由低等猿猴进化而来,并质问:为何现在的猿猴进化不成人?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5)

讽刺达尔文进化论的漫画

简单来说,灵长类猿猴和猿人是同类不同种,在几百万年前,他们的进化朝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所以到如今会有巨大差别,但这并不能否定人和猿最早的亲属关系。

这就好比,如今的鳄鱼还有鸟,都和恐龙有亲属关系,如果鳄鱼和鸟有思想,它们一定会很骄傲地承认恐龙就是它们的祖先,它们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因为恐龙可比它们厉害多了。

人之所以难以接受是由猿进化而来,是因为猿比我们低等和蠢笨,如果换成是高等文明的外星人,那些反进化论的人肯定是欣然接受的,这就是人的虚伪之处。

闲话说多了,回到达尔文的南美洲之旅。贝格尔号的探险考察历时5年,几乎绕了地球一圈,达尔文也在沿途收集、观察动植物标本,做了很多对比和试验。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6)

加拉帕戈斯雀,虽属于同一品种,但外形上却有很大不同

在南美洲西海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对鸟雀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发现,不同岛上的鸟虽然都属于同一品种,但外形上的差异却非常大。

在对加拉帕戈斯雀进行对比思考后,达尔文逐渐萌生了生物演化的思想雏形,回国后又在阅读托马斯《人口论》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进化论。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就像在科学界丢了一颗威力无比的炸弹一样,引起了轰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但这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在说适者生存的时候,往往被“生存”蒙蔽,而忽略了进化的另一个必要条件——“繁衍”。

而繁衍是两性的一种关系,彼此的选择,同样与进化论息息相关。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7)

牛津大论战打开生命进化史的科学视野

性选择理论,揭开毁三观择偶的合理性

纯正、强大、优良的血统,孕育的后代似乎更具生存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希特勒这样的纳粹主义狂热分子了。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但别忘了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人的情感、欲望和追求,远超于生命体进化的步伐,这种欲望和进化的不同步,造成了很多冲突,比如战争。

今天不谈人类的战争,我聊一聊《从猿性到人性》里,男人和女人的“战争”。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达尔文那么讨厌雄孔雀呢?这是因为,雄孔雀那耀眼夺目的大尾巴,对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似乎是一种赤裸裸的蔑视。

想想看,大自然中,有大尾巴的动物很多,但它们的大尾巴都有一定功能,比如保持平衡,比如是一种天然保护色等,但雄孔雀的大尾巴,不仅累赘,不能保暖,还很容易让捕食者一眼就锁定目标。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8)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像雄孔雀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大尾巴,早就应该在物竞天择中被淘汰了,但至今雄孔雀依然摆弄着花里胡哨的尾巴招摇过市。

那么,雄孔雀的尾巴,真的就那么没用吗?不然,至少在“繁衍”这一过程中,它有更易被雌性孔雀选择的作用。

雌性的择偶偏好,决定了物种进化的方向。这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像很多动物,都是雄性比雌性更美丽好看,有很多看似华而不实的装饰。

或许只有人类是个例外——当我和妻子要一起出门时,他通常会让我再“稍微等她两分钟”,化妆镜前的“两分钟”等于现实世界的半个小时,我这聪明的脑袋瓜早已掌握了这一换算要领。

对于讨厌雄孔雀的事,达尔文很快就进行了翻盘。在1971年出版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他为自然选择打了个补丁——性选择理论,用来解释第二性征的进化。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9)

电影《金刚》里强壮无比的黑猩猩,就赢得了女主的芳心

第二性征简单粗暴来说,就是雄孔雀的尾巴,是为了吸引异性,让自己的基因和后代更多地传下去,而进化来的一些华而不实的部分。

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强大,更能适者生存,雌性动物在择偶时,都会选择那些更强壮健康的雄性。而雄性是否强壮,从外表就能看出来。鬃毛浓密颜色深的雄狮,基因就更强大,雄孔雀的尾巴更大更艳丽,就说明它吃得好营养合理,自然也就更健康。

所以,那些看上去鬃毛更浓密的雄狮,尾巴更耀眼的雄孔雀,就更容易被选中,它们的基因也就更容易遗传下去,后代也就更多地存活下来。

雌性的这些性选择偏好,也就激发了雄性更加朝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方向进化,于是雄鹿有了更大的角,雄象鼻海豹有了几倍于雌性的身体,雄孔雀有了更美丽的羽毛。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0)

爱尔兰麋鹿就是因性选择致使雄鹿的角越来越大,最后身体不能支撑而走向灭绝

所有这些,都没有脱离进化论,都是为了适者生存而做出的改变和选择。

人,作为动物的高等生命形态,自然也离不开性选择的范畴。

如今,人们常常站在道德的角度,对那些喜欢有房有车有钱的女子的择偶标准,嗤之以鼻,对那些一把年纪了还喜欢年轻漂亮女孩的男人,说是“老牛吃嫩草”,但如果用进化论来解释这种看似三观不正的选择,一切都合理了。

自古以来,女性择偶,是以养家糊口为男人第一使命的,男人拥有更多财富,就能为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多生存资源,包括足够的食物、更大的社交空间、更多选择配偶的机会和权利等,这些都是繁衍生存的需要,是为了更多更好地遗传自己的基因。

男性择偶,同样如此,那些年轻漂亮的女人,她们的生育能力和基因,相对高于年老和丑陋的女人,所以男性为了让自己的后代更好地生存下去,会本能地喜欢年轻漂亮女孩。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1)

《鹿鼎记》里,韦小宝之所有深受七个老婆宠爱,就是因为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占有的资源多

所以说,这些看似不正的三观,尤其是择偶标准和古代的三妻四妾,都是进化论的注脚,是铭刻在人类骨子里的一种本能,只不过人类发展进化出了文明,有了道德约束,才会批判这种不公平。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没有那么多不公平,你够优秀,够强大,占有的资源够多,在选择配偶和婚姻时,就更有话语权和主动权,否则再怎么批判,富二代或年轻女孩都不会主动跑你怀里来呀!

也因此,为了获得异性青睐,男人必须尽心尽力于工作,勤奋努力地追求名声、财富与权力。在这种欲望的激励下,各个行业最杰出的人士几乎都是男性。

性选择导致男人对处于生育黄金期的女性情有独钟,女人常常吐槽男人的“花心”,但在偏爱年轻女性这一点上,男人倒是非常“专一”。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2)

大咖云集的第五次索维尔会议,就只有居里夫人一位女性

人类的很多择偶观,都是这样,各个年龄段的男性,都会偏爱20-30岁的女人,老少配司空见惯,那些著名的影视和文学作品,不都是在说这回事儿吗?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中学生马小军对20岁的米兰朝思暮想;《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13岁少年如影随形地窥视着少妇玛莲娜;《这个杀手不太冷》《洛丽塔》,都是大叔爱萝莉的经典……

人类虽然有了文明,有了人性和道德,但在性选择和择偶上,则会猿形毕露,回归动物最原始的本能。

当然,现在社会发展程度高,资源丰富,基本不存在饿死后代,或出现大量残障儿的情况,所以择偶也就不再那么注重最原始的本能:男人强壮富有,女人臀大能生。

但是,一旦出现类似电影里世界末日那样的景象,剩余的人回到原始时代,必然又将走上适者生存的择偶老路。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3)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毛头小子夏雨对成熟性感的宁静情有独钟

老祖母露西,与超体不可逆的回眸相望

2014年由性感女神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科幻电影《超体》,为我们展现了理想中进化论的终极完美形态。

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露西,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女性,她除了长得动人心魄外,并无特别之处,生活也很艰难。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她被迫成了毒贩,并服下了一种能促进大脑和骨骼快速发育的CPH4蓝色颗粒。

露西爆发了。按一贯说法,人类的大脑只开发利用了10%,服药后的露西,大脑不断开发利用,她也获得了心灵感应、瞬间吸收知识、空间移动等技能,最后她的大脑开发到100%,她成了一个超体,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存在。

露西成了宇宙中能量的聚合体,她可以穿越到人类刚开始进化的时代,也可以穿越时空,控制利用万物。影片最后,她穿越到340万年前,和人类的老祖母——猿人露西,有了一次接触。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4)

电影《超体》中,超体露西和老祖母猿人露西的相触

现实中的猿人露西,正是人类进化初始阶段的开始,脑容量虽和别的猿类没太大区别,但她已能直立行走。

时间回到1973年,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建的科考团,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地区,发现了一个化石年龄超过340万年的雌性古猿人化石,她就是露西。

露西是截至目前发现的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早期人类化石,是不折不扣的老祖母,她是一位身高刚刚超过1米的成年雌性。

有些猿猴,虽也能勉强直立行走,比如红毛猩猩,但是像非洲南方古猿人那样完全直立行走,并留下一家人脚印化石的,只有南方古猿人,露西就是其中之一。

直立行走,为猿人进化成更高级的人,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脑容量的增大,更是与直立行走密不可分。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5)

人类老祖母露西

现在一切都明了了,迫于适者生存的压力,猿猴的一个分支,有天突然获得了新技能:直立行走,然后脑容量变大,获得了使用工具和用火的新技能,不再为食物和生存发愁的猿人,逐渐进化发展出了语言文化和文明,最后成了我们现在的模样。

可是如今,我们人类的进化,同样遇到了瓶颈,很难突破。这就好比,在猿人之前,几千万年都只有猿猴,突然有一天进化突破了瓶颈,才有了猿人,接着又是几百万年猿人的阶段,之后再突破瓶颈,成了更智能的人,而人的进化瓶颈,不知道何时才能突破。

斯嘉丽·约翰逊演的《超体》,自然只是一种科幻的想象,但我很喜欢这种基于进化论的幻想。也许某天,人类真的会突破瓶颈,进化成更高等更智能的生命。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6)

《超体》中,斯嘉丽·约翰逊扮演一位无所不能的女性,是进化的终极完美形式

到那时,即便地球和太阳系已不复存在,人类也依然会遨游于宇宙之中。

扯远了,回到正题,生命的进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在电影《超体》结尾,已变成神一般存在的露西,回到340万年前的过去,与南方古猿人露西在溪边见面。

超体露西和古猿人露西互相伸出食指,那一碰,就是一个人类生命进化的闭环,不可逆转,却那么圆满。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7)

《超体》剧照

综述:人是杰作,不该猿形毕露

莎士比亚在他的经典悲剧名著《哈姆雷特》中,借哈姆雷特之口,对人给予了最高的赞美:

人类是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然而,我们知道,人有太多不完美之处,比如自私自利、阴谋诡计、谋杀残害、暴乱战争等,就是把人赞美为天使的哈姆雷特,也为了揭露叔父夺位阴谋,为了无上的爱情,而牺牲了。

但是,纵使人性中有太多不完美,也依然不能否认进化这一生命最完美剧本的作用,人依然是生命史中进化出的了不起杰作!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8)

著名的大卫雕像,就是一件关于人的杰作

那些人性的弱点或优点,依然是进化的结果。人性不同于生命体的进化,自有一套巧夺天工的系统,没有任何工程师可以设计出如此复杂、精细与和谐的杰作,只有漫长的生命进化史才具有塑造这一杰作的能力。

达尔收集动植物标本,并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惊世骇俗的结论,可以看作是一种思想上的进化;男人和女人择偶时看似不正的三观,是最原始进化本能的体现;古猿人露西和超体露西,是形体和智慧进化的两极,一脉相承,却又如此不同。

所以说,历史中的所有事件,人性中的所有善恶,都与进化息息相关。人首先需要生存,接着需要繁衍后代,这些都实现了,就会想着占有更多资源,这就是欲望,其实本质上还是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做准备,这是一种本能。

谈到本能时,人们经常容易联想到那些低级、原始、盲目、自动化的行为反应,但实际上,本能没什么不好,我们人类能以富有弹性的方式去面对世界,不是因为我们摆脱了本能,恰恰是因为我们拥有比其他动物更丰富的本能。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19)

这种本能,说白了就是人的动物性,更具体一点,就是猿性。当然,说人的本能,并非说它多好,毕竟人进化出了文明,有道德的约束,需要在社会规范里活动,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有个范式,不能太出格。

否则,人与猿和动物,又有何区别?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我们有思想文化和道德的约束,掌握了生命的规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不能再让猿形毕露出来。

读完《从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后,意犹未尽。这本书,不只是在解释和科普进化论,它涉及的更全面:两性关系、暴力与合作、道德艺术、语言,以及从猿性到人性的进化全景故事。

好的科普历史读物,就应该是这样,援引历史,深入当下,在解说如今人们生活难题和疑惑的同时,强化我们的信念支撑。

达尔文以5年的时间航行全世界(从超体到老祖母)(20)

关于进化论,你怎么看,你认为人类的未来何去何从?欢迎留言讨论。

#品书团# #翘楚读书会# #文史观天下#


于历史中见天地,于文化中见真知。

我是王官令仪,专注文史评论写作,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收藏,关注@王官令仪话文史,我们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