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态度 一种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壶老酒 一部电影 一个知己,文章原创,欢迎品影。

提起中国话剧,就不得不提曹禺的《雷雨》。它一经面世,就以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力量在当时的话剧界引起极大的震动,百年来不断被搬上戏剧舞台被誉为“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后面当它变成了电影时,再观看确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一次一次却又欲罢不能地成为了我每次观影的必看经典。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着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以上摘自《雷雨》序

缩在狭小的空间内、就著昏暗的灯光、忍著倦意看完了电影『雷雨』。很早先便听说过此剧大名、困于实在没有心情看,而很多有好看的电影数不胜数,便不曾有过看过的念头。 如果不是偶然刷到了『雷雨』的视频片段,可能『雷雨』会成为我仅能成为心中敬仰的「名著」。

尽管心中似有阴云郁结、压得喘不过气来。台词虽说终究是距离遥远、禺公的叙述方式却意外得令人惊喜:到今天、许多表达方式在口语中仍不算过时。再加之以细腻(或者说不厌其繁)的埸景描写、读起来顺畅得令我想起过去读百年孤独的感受、如刀切牛油。

这个剧本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雷雨曹禺的人物身份(雷雨曹禺四凤的单纯)(1)

这部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有伪善的资本家周朴园,有着新思想的少年周冲,执着爱情近乎疯狂的繁漪,善良的鲁妈,纯真的四凤,胆小懦弱的周萍,贪得无厌的鲁贵,受压破的工人鲁大海,它涉及两个家庭三十年前的恩怨。

很多人将这部剧视为家庭伦理悲剧,放在现代看来,甚至会觉得它有些狗血。但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除了因为它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它跨越时代所传达的内涵,即使到了现在,仍旧发人深省。

01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杂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雷雨》这部剧称得上是一部彻底的悲剧,剧中善良美好无辜的人死了,充满罪恶的人却活了下来。

三十年前少爷周朴园爱上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为了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侍萍抱着二儿子大海投河自尽。

后母子两人被人救起,流落他乡,并嫁给鲁贵,生下女儿四凤。侍萍大儿子周萍被留在周家,后四凤被贪财的父亲送进周家当婢女。

周朴园娶了妻子繁漪,并与之生下儿子周冲。繁漪因周家的专制的折磨和不甘常年的孤寂生活,找到机会接近大儿子周萍并与之私通。

周萍耻于与后母的乱伦关系,逐渐疏远繁漪,并移情四凤。同时,周冲也向四凤求爱。繁漪找来四凤母亲,要求她带四凤离开,后在一个雷雨夜,两家人集聚在客厅,将所有的秘密揭露出来。

剧中的结局是周冲和四凤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和繁漪疯了,大海出走,剩下鲁贵活悲痛之中。

雷雨曹禺的人物身份(雷雨曹禺四凤的单纯)(2)

02

四凤和周冲是剧中两个最单纯善良的人,他们有着人性中最纯粹的本真。

周冲热忱、富有同情心,虽然作为一个富家少爷,却秉持着人人平等的观念。他尊重四凤的意愿,甚至想要将学费的一半用来资助四凤读书。四凤天真善良,即使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但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需要真诚,不摆架子,对爱情充满憧憬。

然而这两个读者最为喜爱、且无争议的角色,最终却在这场“雷雨”中献出了鲜活的生命。

我们叹息四凤和周冲的结局,但深入一想,他们的结局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体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抗争是带着不彻底性的。

剧中周冲深爱着四凤,想要为四凤进行抗争,但当他看见父亲逼迫母亲喝药,认识到父亲的专制以及其不可改变的权威后,他立刻放弃向父亲提出资助四凤读书的想法,在父亲提出要解雇四凤与鲁大海时,他为此感到愤怒与不满,却也不敢为四凤发声,最终选择了妥协和放弃。

03

逃避和爆发,你选择哪一个?

虽然剧中繁漪的爱情是畸形而悲剧的,她却是整个剧中最具有抗争性的人物。她是一个为爱近乎疯狂的人,被一个挂着“体面”标签的家庭所束缚。剧中有一幕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朴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 (声颤)我不想喝。

朴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冲 (反抗地)爸!

朴 (怒视)去!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朴 说,请母亲喝。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朴 (高声地)我要你说。

萍 (低头,至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

繁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朴 (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那样一个沉重封建专制压迫得令人喘不过气的环境中,周萍就像是出现茫茫大海中的一根浮木,给了繁漪爱和关心,所以繁漪才会近乎疯狂偏执甚至卑微地乞求和挽留他。

繁漪为爱和自由勇敢抗争,她拥有着雷雨般的性格。

对于丈夫周朴园逼迫自己喝药,她坚称自己没病,极力挣脱封建家庭的锁链,对于爱情,她勇于追求,虽然这种爱是不伦的,但是她的抗争性值得赞美。在文学文本中,作家是不看重现实的伦理关系,以此来展现人类自然原始旺盛的生命力。

而周萍,在剧中是一个胆怯懦弱的人,他的人生悲剧类似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但又有着实质性的不同。。俄狄浦斯一生都在与杀父娶母的命运作斗争,而周萍与繁漪的私通,却是自愿的。之后,他因无法面对自己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以醉生梦醒的生活逃避繁漪,又为摆脱畸恋与四凤相爱。最后他选择开枪自杀。

雷雨曹禺的人物身份(雷雨曹禺四凤的单纯)(3)

“自杀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对立面,它想要消除荒谬,但荒谬却永远不会被消除。”看完这部剧,大多数人会感慨:命运无法反抗,反抗本身就是命运。就像鲁妈带着儿子离开周家,三十年后却又重新回到周家,周萍为逃避乱伦的事实,转而爱上四凤,却依旧陷入乱伦的泥土。

这种宿命论的观点,实则否认了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作用。人若一味地相信命运,为了顺应命运而活,实则是为自己竖起了生活的栅栏,“我命由我不由天”,义无反顾地生活或许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周萍 :

他精神卑下,意志薄弱,缺少一般人所具有的善良品德。不仅早已和继母蘩漪发生乱伦的两性关系,还使侍女四凤怀上了他的孩子。他害怕他父亲,害怕社会的舆论,他很自私,只顾个人利益。他更不顾及自己对蘩漪所负的责任。

我们也一直煞有其事地学习着这种批判和定义的方式,去给每一篇电影,每一个作品去戴这样的帽子,似乎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有他超越作品内涵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其中。

我开始知道,原来周萍不是渣男,或者说不能仅仅用这个词去定义他,他和蘩漪之间是有着真正的感情的。"哥哥是有感情的"这也是周冲反复提到的。他爱着蘩漪,那么爱情里的沉沦、纠结、怯懦和冲动,就真的这么无法被理解,不值得原谅吗?

周朴园 :

真的像他们所说的:周朴园的专横自私、冷酷虚伪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和蘩漪、侍萍和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折射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特点。周朴园的失败预示了旧制度的崩溃与灭亡。

那么,他总还是一个爱着子女的父亲呀,他总还是一个躺在回忆里的懦弱的男人呀!他还是有血有肉的,他还是有他的温柔和体贴的一面的。徐平老师曾说:周朴园才是这个家里,这部剧中最值得同情,最有悲剧性的一个人。他并不是是整个家庭悲剧的开端,正如蘩漪所言,你们家的祖宗就不曾清白过。周家的空气里满是罪恶,这罪恶并不都是他的过错,可是他承受了绝大部分的罪过和报应,到序幕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守着两个疯子,何等凄凉。

蘩漪 :

一个漂亮但性情古怪的少妇。蘩漪成了专横自私的伪君子的玩物和花瓶。她得不到爱情,更没有幸福,甚至还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蘩漪乖戾阴鸷极端的性格形成,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揭露了专制统治的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扭曲。蘩漪在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作的绝望反抗和斗争中,虽失去了一切,但有力地撕破和捣毁了周朴园处心积虑建立的家庭的“圆满”秩序,冲击和促进着封建王国的溃败。

这不是蘩漪,这不是一个敢于为爱情疯狂的真挚女人。蘩漪的一切追求和果敢,都建立在她的尊严之上,无论去对于周萍的挽留和乞求甚至于报复,她都没有丧失过自己的尊严,正是因为这样的对自己的和对爱情的尊严,使她拥有了雷雨般的性格。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生命的希望,为了自己爱的人,去渴望去呼唤去反抗,她真的要背负"乱伦"的罪名吗?

雷雨曹禺的人物身份(雷雨曹禺四凤的单纯)(4)

雷雨,不应该站在所谓的时代的角度去诠释去解读,那没有意义,那样的解读你无法触碰到每一个活生生的角色身体的脉搏与肌肤。他们是活的呀,他们是你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有可能就是你自己!

雷雨里的所有人物,不是特定环境特定时代下的特殊人物,他应该就是每一对父子,情人,母女,主仆间最真实最能体会的感情。

以这样的方式解读,以这样的方式去走近它,去理解它,去排演它,你才能体会到每一部经典的扣人心弦的呼吸。

或者说,本身就像是在观赏一场映画.

故事没有交代发生在哪里、窃以为应当是 20年代的某一沿海城市、说是爱情悲剧故事、 又觉得不止于此。主人公可以说是四凤吧、又觉得不尽然。四凤活泼、善良、四处透露著属于她那个年纪的少女的天性。

她与其他少女们没有什么不同、有对未来的期盼、有对心上人的爱慕。 但她是仆人的女儿、永远是仆人的女儿、爱上少爷的她想追求的「自由」恋爱、无异于登天。 面上被周家大少爷周萍与二少爷周冲爱慕的四凤、或多或少地掩盖了残酷的阶级观。

四凤确实是美好的女孩子、和大户人家的小姐几乎没有任何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投胎到仆人的家 中、目不识丁、任劳任怨做资本家的丫鬟。尽管二人的爱情看似甜蜜、秘密的相约看似纯真、文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却都在提示二人 「仆人的女儿就是嫁给工人、生子养家的命、不要做公子太太的梦了。」

从始至终、鲁付萍、鲁大海、周朴园所代表的整个旧世界都在告诉他们「别做梦了、你们不一样。」最终他们选择为爱情而在一起的方式、还是逃避这个世界主流规则的私奔。 无论描绘的爱情有多么纯美、也挡不住两个血淋淋的大字:「阶级」

阶级像划开人与人之间的深谷、流著岩浆与鲜血的渠。处在上方的人在金碧辉煌的部屋里夜夜笙歌、而处在下方的人弯著腰 、听著远远传来的靡靡之音、日夜不停地在舱底推著桨、磨得全身上下血肉模糊。也许有人会爬上顶层、但更多的、数不清的人在为上方人的幸福生活而挣扎著。周朴园让两千民工在预谋已久的洪流中葬身鱼腹、整整两千人。而一个人的命、值进入他腰包的300大洋。

雷雨曹禺的人物身份(雷雨曹禺四凤的单纯)(5)

而天真阳光、同情工人的二少爷周冲、他所享受的在那个年代随时与朋友打网球、住在考究的大宅中、有闲钱有情趣去「关心」底层人的生活。说到底、也是由无数底层人的血泪浇灌而成。为了周家的幸福生活、两千个家庭披麻戴孝、两千个母亲以泪洗面、或许还有更多、更多不为人所知的压迫……

而整个旧中国的资本家、不也是一样的吗?他们的纸醉金迷、他们的善心大发、正是浸透著无数下层的泪。鲁大海之所以对前来示好的周冲冷漠凶狠得近乎不讲道理、大概也多半是因为如此。他明白、为了这个少爷的优裕生活、数不清的矿工被埋在土坑尸骨无存。在他的心中、阶级的界限早已由鲜血划分完毕、水火不容。

幸运如四凤、得到了深陷涡流的资本家少爷的「垂青」、有得到幸福、成为大小姐的机会。可世界上、有那么多四凤吗?而四风作为仆人女儿对于社会的挑战、也近乎滑稽地结束了。一根漏电地电线、闹剧般地结束了四凤的生命、以及连带著搭救她的周冲。 毫无尊严地死于最不起眼的意外、一根甚至都不被人注意的电线、惨烈而突然地迎接毁灭。

而这个资本家家庭中最无辜、最怀有良知的周冲、也因为他的善良与莽撞、潦草地一同毁灭。而阳光、善良、美好的他们、被电流烤成了焦炭、以致于分辨不出彼此。 也许这便是命运吧、就算有好的底子、运气好而受到了垂青、也会有最不起眼的巧合(或注定)来毁灭你的希望、或者毁灭你。 人们把这称之为命运。

而在『雷雨』中、这样的命运如一条绳索、把所有的人套在一起。似乎大家都要走向新的开始、四凤与周萍会浪漫地为爱情私奔、在矿上开辟他们不知前路的未来。周朴园会搬出这个闷热而充满罪恶的老宅。鲁贵会悄悄回到周家、重新开始朝朝暮暮的伺候。

而周冲、等待这个善良的十七岁少年的、也许该是他所梦想的云端。然而一切都在那个雷雨夜被打得粉碎。所有人一步步踏入万劫不复、谁都过不了那一天。不只是巧合、而是那雷雨前的阵阵闷响与乌云所予告的必然。反抗命运的他们、被命运无情地撕裂。而或许命运、本就无可反抗?

无可反抗的不是命运、是那个旧时代的无尽的枷锁、一条条的制度、一条条的约束、无可反抗。

反抗的结果、便是泯灭。

雷雨曹禺的人物身份(雷雨曹禺四凤的单纯)(6)

美好的灰姑娘童话、在那个人吃人的时代、并不存在。逆著那时的社会规则而行、就算没有那一根没有及时修好的漏电电线、也会有别的来毁灭四凤。安稳活下去的方法、睢有像鲁付萍所说的那样、和千万大众一般偷生、一同被生活磨得血肉模糊。而资本家昵?上层阶级昵?就真的沉醉于酒池肉林之中、欢歌震天了?似乎又不然。

他们活在自己为自己打造的牢笼中、困在帝国时代遗留下的封建礼教中、一边糜烂透顶、一边遭受著心灵的折磨。似乎是体面的大家族周家、暗藏的错综复杂的肮脏关系织成的巨网、锁住每一个人挣扎的希望。这样的封闭阴暗、如同书中时刻笼罩的闷热到极点的牢笼。周朴园高强度地压制著家里的所有人。他想要的绝对服从让于牢笼中忍无可忍的周系漪与周萍陷入不伦之恋、让她如同幽灵般游荡于宅邸、成为被爱火烧得干干净净的疯子。

他们都想用新鲜的爱情在这潭死水中伸出头来透气、却陷入更加无法自拔的纠缠中。周萍恨自己注定毁灭自己的的感性、他想过挣脱这团乱麻般的巨网、通过和网外底层女孩四凤的爱情,来逃离这闷死人的牢笼。那个封建礼教仍旧束缚大地的时代、母子乱伦、兄妹乱伦、未婚先孕、桩桩件件、都是至极而不可饶恕的罪恶。而他所为解脱所付出的一切希望随著四风的焦糊化为一声枪响、干脆地脱离了这个牢笼。

看似和睦整齐的体面一家人、家底殷实、父亲温文尔雅、经商有道。母亲美丽优雅、二位公子英俊阳光、开明上进、仆人老实厚道持家有方…… 背后却是深入骨髓的肮脏与混乱、以及膨胀到无法想象的罪恶。这样畸形的状态、远远不止于周家。

在那个旧中国、任何无法想象的事都在发生。整个中国、都像是周家、困在巨大的牢笼中无法挣脱。阶级与剥削、传统与现代、折磨著所有人。善良的灵魂迎接残忍的毁灭 、卑鄙的灵魂拖延著走向注定的毁灭 、什么也改变不了。无论如何、畸形的一切在雷雨夜中猛雷般炸裂了、留下弩著腰的人苟延残喘。最终留下的、是已然垂垂老矣的周朴园、守著两个已然疯癫的女人。

周朴园又何尝不知道这一切的枷锁、他背负著罪恶的同时、还残存著那一点善良。他也爱他的儿子、也在尽力得叫人心疼地亲近他的儿子。他对过去的温存、对近人的体贴、又何尝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对底层的压迫、又何尝不是代代相传、乃至每个资本家都在做的?不这么办、如何让自己的至亲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

说到底、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或者说不完全是一个个站在顶端的资本家的错。可他所苦心孤诣维持地这一切、这一个虚假的架构、还是在那个雷雨夜毁灭殆尽。他依旧无助地接受著一切的报应、凄凉地守护著残局。

雷雨曹禺的人物身份(雷雨曹禺四凤的单纯)(7)

而鲁大海、作为全篇中唯一的另类、似乎轻快地游走于牢笼的铁锁之间、他不在乎什么人情世故、不惧怕任何东西。资本家也好、封建家长也罢、他拿起那把手枪、代表不愿困在牢笼中的底层人、对一切发起挑战与攻击。

多年以后、也许头戴狗皮帽子的他们会背著步枪、手握镰刀锤子、干净利落地砸烂这个旧世界、这个闷死人的牢笼。或许那时、 才是悲剧的终结。 可是、这一切光明在那个夜晚、看上去遥遥无期、闷热的夏夜仍将继续、透过那扇窗户向外看、漆黑的夜空不露一丝星光、无穷无尽地延绵著。

也许、没有什么主角。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每个人的悲剧。

所以《雷雨》所显示的不是因果,不是报应,更不是乱伦那点事。而是天地间的,宇宙斗争里的“残忍”和“冷酷”。在这场斗争背后的主宰,希伯来的先知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称它为“命运”。

蘩漪这个角色,深得作者曹禺本人的喜欢,为女性在欲望面前的遮掩、在情感面前的退缩、在性别面前的忍让撕开一道看似不光彩、实则果敢决绝的口子。

更为女性如何活得自由、真实和畅快指明一条可借鉴之路。

人性鞭策中的微弱呼声 ——略评局部《雷雨》人物形象塑造 《雷雨》描绘了在封建家庭的几个主线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