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顺应时令养生。养生第一条就是顺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说到四季养生,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养生?养就是养护、保护;生就是生命。养生简单的来说就是养护生命,使生命质量提高,寿命延长。时令养生是一个中医术语,其实就是人们根据季节、时间的变化来调节饮食和作息,使自己的身体达到对应时间的最适合的状态,同时达到最健康的状态。

民以食为天,在日常生活中,膳食的调养十分重要。《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中医认为,治疗疾病,饮食为上,药物次之。通过五谷、五果、五菜的辩证应用,补养人体所需要的精气。顺时养生,就是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的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来调节人体,健身防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历代养生家、医学家都认为四时变化可影响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与折寿。可见顺应自然、四时变化是养生防病的关键。古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观察到,四季变化规律表现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黄帝内经》中阐述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人们应注重平时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身体抗邪能力。自律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粗茶淡饭,食有定时,食有定量,即为大养。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这是历代中医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心里容易出现焦虑和压抑,生活作息也随着工作的繁忙还有网络的发达对人们睡眠也很影响,容易熬夜,饮食不规律,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饮暴食的情况也很多,这些都是引起胃部疾病的因素。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的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是因为人体的生活运动有赖于脾胃运输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中医有一句古话叫做“脾胃虚寒长寿难”。养生第一位就是养好脾胃。

很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与季节变化息息相关。人活一口气,这个气就是我们所说的“阳气”。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生生之气。阳气运作,人才有正常的体温,才会有生命现象,没有了阳气,生命也就不存在了。呵护阳气、密阳调体是维持正常体温、维持生命活力、维护人体健康状态的不二法门。即所谓“养生防病,护阳为要,阳密乃固”,养生就是养阳气,这是扶阳养生的一个根本观念。

男人补品十大排行榜(四季养生)(1)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从根本上的阴阳变化对身体影响而作的指导原则,是养护人身本气的根本。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古圣贤强调“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良好的身体体质是基础,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关键。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主要是依据“不时不食”的原理,讲究的是应季而食,这个季节有什么就吃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