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都兰消息(跨区域联合采访)(1)

采访团实地探访“九层妖塔”

今日都兰消息(跨区域联合采访)(2)

贝壳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青海的认识往往局限于青海湖、塔尔寺、察卡盐湖。继续往西,会有更多惊喜!近日,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委宣传部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青海中心承办的西部七省市媒体都兰行采访活动在素有柴达木“绿洲”之称的青海都兰县举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川、重庆、青海西部七省(市、区)的30多家媒体记者走进都兰,深入到海寺花海、都兰博物馆、热水大墓、卓兰景区、诺木洪大漠红枸杞基地、贝壳梁等地,通过跨区域的联合采访揭开都兰神秘的面纱。

印象——不到青海不知道祖国地大物博

“都兰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景色奇美辽阔的风光之地。”都兰县委宣传部长刘海云说起都兰如数家珍。她介绍说,“都兰”系蒙古语,意为“温暖”。在这片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热水古墓、鲁丝沟岩画等历史人文景观和贝壳梁等古生物遗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目前,全县有AAA景区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一个县城的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真的是不到青海不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如果您对数字没概念,没关系,我们做个最简单的对比,兰州的面积是1.31万平方公里。也就是,都兰县的面积比3个兰州还要大。这也就难怪此次采访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同行开玩笑说,微信朋友圈点赞的一万多步数有一半是在大巴车上颠出来的。不是不想走,是没有时间走。即便如此,3天的采访还是收获满满。现在,就请您跟着记者的笔和镜头一起去看看。

海寺花海——风景这边独好

离开都兰县城,向东行至15公里处,一片花的海洋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一处人间仙境,草原上绿茵盖地,碧草连天,野花竞放,铺锦堆秀;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红似火、黄如金、白似雪、紫若霞,芳香醉人。附近山峦上苍松翠柏遮天,奇花异草蔽地,山、树、花、草相映成趣。

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虽然都见多识广,但面对如画美景,还是兴奋不已。各种POSE摆起来,长枪短炮齐上阵,用镜头记录下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

据工作人员介绍,海寺花海景区于2013年开始开发旅游资源,至今已累计投入1000万元进行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目前以原生态旅游观光为主,并具备餐饮、住宿条件,可一次性接待500人用餐和100人住宿。如果想玩个痛快,还可以骑马、射箭,观看歌舞演出,参与篝火晚会。

热水大墓——《九层妖塔》的原型

一部名为《九层妖塔》的电影,让大家领略了古墓的神秘。在此次采访中,记者们见识了“九层妖塔”的原型——热水大墓。这座真实的“九层妖塔”,就座落在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大型墓葬群,在岁月的沉淀中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热水古墓群共有墓葬200余座,其中最大的墓葬坐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俯视察汗乌苏河,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因其特别的建造方式,当地民间称为“九层妖塔”。

墓冢从上而下,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

据都兰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张杲光介绍,九层妖塔中“九”的含义仍存在一些分歧,一些人认为“九”代表墓葬群的层数共有九层,一些人则认为“九”在古代被认为是“多”或“高大”的意思,九层妖塔就是多层墓葬。至于九层妖塔的来历,因为在原始的封土堆上存在许多动物打的洞,被风吹过时会发出各种声音,当时的人比较迷信,确信这些声音都为“鬼怪”发出的,因此将墓葬群称为“妖塔”。

上世纪80年代,这里被考古发现证明是吐谷浑王国墓群。这一批墓葬群在1983年被列为全国六大考古发现,1996年被再次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贝壳梁——见证沧海桑田

都兰县诺木洪乡境内的努尔河附近,有一道长约2公里左右,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贝壳梁。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

贝壳梁的贝壳最大的如铜钱般大小,而多数只有指甲盖大,纹理较浅,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层层叠叠,千姿百态。对于贝壳梁的成因,人们有着许多猜测。很多人认为远古的柴达木盆地是一片汪洋,在造山运动中,海水消失,而海洋中的贝壳在死亡之后堆积在了这里,成为青藏高原沧海变桑田的见证。

但有地质学家否认了这一点,并提出贝壳梁的形成过程: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北面一带是盆地最低洼处,贝类们成群结队地涌来,在古河道上越积越多。不知何时,河水改道,旱象加剧。风沙狂戾之下,贝壳们全部灭绝,只留下贝壳的堤墙。

无论是哪种解释,都不能否认贝壳梁在形成过程中久远的时间沉淀。每个人来到这里,都能真正体会到生命脆弱、沧海桑田的无奈。

据了解,都兰县已将贝壳梁列入旅游总体规划,将在这里兴建旅游区,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演变,也更好地保护这一古生物遗迹。

防沙治沙——都兰人民的一场持久战

26年前,青海都兰县夏日哈地区平均每年有30亩苗田被沙淹没,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小。如今,该地区造林面积已超2.6万亩,接近2500个足球场大小,成果显现。

这只是都兰防治治沙的一个缩影。都兰县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平均海拔3100米,是青海省沙漠面积较大、风沙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公路农田都无法幸免。2005年都兰县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后,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在省内首次使用杨树截枝高杆深栽造林技术,结束了柴达木盆地无乔木旱作造林的历史,为大规模大面积治理高原沙地提供了可靠依据。

“小时候这里是光秃秃的沙漠,出来放牧,一旦风沙吹过,昏天黑地啥都看不见。”今年50岁的都兰县夏塔拉村副村长海文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沙制住了,不但沙漠变绿了、农田和水渠都保护住了,连气候都改变了,家园更美好了。

数据显示,2011-2016年,都兰县累计争取林业生态建设资金3.57亿元,通过国家重点公益林、“三北”五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35.11万亩。首席记者刘蔚霞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