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担茶叶上北京》是1960年创作,流传很广的民歌。歌词很淳朴,歌词的背景是,毛泽东主席当年由一名青年学生,开始向革命军人的转变过程。当时为他担保入伍的,就是歌曲中的主人公原型。下面就是揭开尘封往事的歌词部分:

桑木扁担轻又轻哎

我挑担茶叶出洞庭

船家他问我是哪里来的客

我湘江边上种呀茶人

桑木扁担轻又轻哎

头上喜鹊唱不停哦

我问喜鹊你唱什么哟

他说我是幸福的人

......

一、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离开校园,投奔湖南新军,开始新兵生活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考取湖南湘乡中学,在学校静心读书,期间他读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时,受报刊影响,毛泽东心潮澎湃,写文章拥护孙中山和同盟会的纲领主张。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1)

辛亥革命

10月10日,武昌发生起义,辛亥革命的行动快速传遍中国。10月22日晨,湖南成功发动长沙起义,当天“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宣告成立,发布《讨满清檄文》,长沙老百姓放炮庆祝。

毛泽东感到人民革命热情高涨,自己不能死读书,要投入到火热的革命中去。他决心去武汉,投奔隶属湖南的革命新军,参加革命。

毛泽东星夜兼程,来到武汉城内,第二天来到军营前,要求报名加入革命军。接收新兵登记的负责人告诉毛泽东:“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不是旧军队,当兵必须有可靠的人担保”。

毛泽东没有与起义军熟悉的人,不可能找到人担保,他便和接收新兵的负责人论辩起来。

毛泽东说:“我是学生,从湖南湘乡来的,这里只来了我一个人,找谁担保呢?你就照顾一下,让我参加革命军吧!”。

接收负责人说:“那不行!没人担保,我不敢要你!”

毛泽东慷慨激昂地说:“我投笔从戎,想为革命尽力,努力杀敌立功,难道就不行吗?......”

他俩对话时,旁边有个军衔是上士的士兵,叫朱其升,他听到毛泽东爱国革命的雄辩话语,深深被打动,感到他将来必成大器。

朱其升将毛泽东带到湖南衡东人彭友胜的面前,说道:“彭副目(副班长),这位兄弟想参加我们队伍,没人担保,我们就替他担保,你看如何?”

朱其升接着说:“彭副目,我看他是个好人,还有文化,我们部队正缺有文化的人,光靠我们这些大老粗是不行的。你就给上面说一声吧!就放在我们的棚(班)里!”

彭友胜听到朱其升的介绍,没有犹豫地点头答应了,他是个实在人,还是照章办事,对毛泽东进行了简短的询问。

就这样,在朱其升和彭友胜的担保下,毛泽东用“毛润之”的名字当兵入伍,成为第25混成协(旅)第五标(团)第一营左队的一名新兵。

毛泽东入伍后,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一个多月时间,就掌握了军事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因毛泽东的军事技术动作熟练,彭友胜经常让他帮助其他新兵提高训练水平,很快他就和战友们打成一片。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2)

革命起义队伍

毛泽东在训练后,有时间就读书看报,在士兵中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经常帮文化低的战友写家信,或读报纸讲解新闻,帮助不识字的战友提高识字水平。

朱其升后来回忆说:“我后来会记账,写字,做生意,多亏当年有毛润之的帮助,真要感谢他。

毛泽东的依靠知识的力量,取得了大家的高度信任,当正目和副目(正副班长)安排的事,只要毛泽东认为有道理的,其他新兵就一呼百应,否则就难以执行。

1911年12月,帝国主义引诱革命军向清政府的代表袁世凯搞妥协,搞和谈,即南北和谈。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3)

袁世凯

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只好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推举袁世凯当大总统。

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感到在新军队伍里,看不到未来和希望,自己想要继续回校读书,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2年3月的一个晚上,毛泽东找到彭友胜,悄悄对他说:“副目,现在是民国了,我想离开新军,回我的学校继续读书,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彭友胜非常舍不得,对他说:“润之,我晓得你有志气,读书是对的,你能干大事,我不会拦你的……”

战友们凑钱做好一桌酒菜,为毛泽东送行,分别时彭友胜把积攒的舍不得花的两块银洋,塞给毛泽东,反复说:“润之,你要多多保重。”毛泽东说:“副目,你多保重,我们会再次见面的。”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4)

孙中山

二、十四年后,彭友胜和毛泽东在广州见面,重叙旧情

毛泽东离开军营回校读书后,彭友胜的部队由于作战的需要,南征北战,1926年,开进到广东,部队也改称国民革命军。经过这10多年的摸爬滚打,虽然他作战勇猛,多次立功,由于他对官场的一套不擅长,他勉强升为了少尉排长。

1926年5月,彭友胜在报纸上看到毛泽东来到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农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5)

青年毛泽东

彭友胜看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多年来,他一直挂念着这位博学多才的老部下。他特意穿上了干净板正的军装,来到毛泽东的办公所在地,让人通报说,彭友胜来拜访他。

毛泽东听说自己副目来探望他,也是非常高兴,他也一直挂念着曾经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副目。

此时的毛泽东已是中共中央委员,还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毛泽东见到彭友胜后,面带笑容说到:“盖三兄,多年不见,太想你了,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盖三是彭友胜的别名。他嘿嘿地笑着说,“在报纸上看到的,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找上门。”

他俩谈心一直到深夜,彭友胜把多年来参加的混战的情况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也向他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发展情况,更谈了对时局的看法,向他宣传革命的思想。

彭友胜听到毛泽东讲到那么多干革命,打江山的深刻道理,对毛泽东直竖大拇指,说到:“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感觉你讲的,我一辈子也达不到你的高度。”

最后毛泽东诚恳地对彭友胜说:“盖三兄,你过来跟我们一起干,相信我们能创造一个新世界。”

彭友胜感到很为难,也很实在地说到:“润之啊,我没有文化,你是知道的,我只能操枪弄炮,干不了大事,我还是不过来,不然要给你添很多麻烦,还是接着干我的老本行吧。”

憨厚老实的彭友胜说的是实在话,毛泽东能理解他当时的心境,当时不要说彭友胜,就是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不能理解革命道理的人也很多。毛泽东没有勉强,他俩一直聊到深夜,第二天清早,彭友胜向毛泽东告别回到自己的部队。

不久,北伐战争开始,彭友胜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作战顽强,多次立功,当上了副连长。

在日本发动侵略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国民政府丧失了大片的国土。

彭友胜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对蒋介石实行的不抵抗政策非常不满,特别是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更加抵触,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还要与红军发动战争,他实在是心痛。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6)

蒋介石

他经过思想的斗争,不辞而别,离开军营,悄悄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衡东县,改名换姓到吴集的一个粮行当了一个仓库保管员,1940年回到老家务农。

后来他结婚后,生了3个女儿,日子还过得去。

三、建国后,彭友胜由于家庭陷于困难,向主席求助

1951年3月的一天,彭友胜到乡里去赶集,中午天气比较热,他感到口渴,便来到乡公所,想要喝口水。

刚进入乡公所的大门,墙上挂的一副毛主席彩色画像,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摸摸脑袋,总感觉画像上这个人好像认识,就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乡公所的人看他站在那里发呆,便问他:“你盯着毛主席的画像做啥子嘛?”

彭友胜说道:“毛主席?是不是毛......毛......毛润之!”

乡公所的人员说道:“是的哩!”

当他确认毛泽东当上国家主席时,内心十分激动,赶完集就快速跑回村子。

以前他从没有在村子里说过和毛泽东的战友关系,这次,他对村子的人说了:“我和毛主席以前是战友哩!他以前还睡在我上铺,是我班里的新兵嘞!”

这个消息在村子传开了,有人认为他吹牛:“当了几年兵,竟敢说毛主席是他手下的新兵,看看自己混成个啥样子嘞!

也有人对他说:“你家困难,毛主席要是在你手下干过,他能讲情分的话,说不定会帮帮你哩!

村子里的议论是彭友胜没有料到的,彭友胜是个打过很多硬仗的人,性格是比较要强的,既然自己说过了毛主席曾在自己手下当过兵,自己就要证明没有欺骗村里人,另外现在日子也不好过,也想请主席给自己安排个事情做,缓解经济上的压力。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7)

湖南乡村

1951年,土改过后,彭友胜想等到秋季,带上自家种的新米,去北京去找毛主席,也给毛主席尝尝自家的新米,他老婆说:“毛主席整天处理全国的大事,你这小事他哪有时间管呀,再说了,你和他20多年都没有见面,说不定人家早把你忘记了!”

彭友胜认为老婆说的有道理,思来想去,3月14日,他买回了上好的纸笔和信封,请来了村里字写得好的夏金声老先生代笔,为他写了一封给毛主席的信。

他在信里讲述了在广州见面后自己的主要经历,自己因为很困难,被划为贫农,特别是今年的土改,让自己分到田地,心里很是高兴,信里还讲了想请主席在老家给找个工作等等。

信写好后,他亲自来到隔壁的湘潭县王十万邮局,亲手把信投到邮箱里,然后才放心地回到家里。

信寄出了20多天,一直没有收到回信,这20多天里,彭友胜的心里非常着急,情绪很低落。他知道,如果主席要是不回信,他在村子里太丢面子了。他真有点后悔自己在村民面前说自己是主席的老班长,也后悔自己轻率地给主席写了信。

彭友胜感到主席是不会回信了,自己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在清明节后的第三天,乡里的邮递员急匆匆来到彭友胜的家里,把主席的回信交给了彭友胜。

回信是牛皮信封装的,上面写了“湘潭县王十万对河柴山冲转彭友胜先生收”,彭友胜看到曾经熟悉的主席字迹,激动地流出泪水,主席还是把自己当做战友的。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8)

毛主席写给彭友胜的信

他轻轻打开信封,拿出信纸,信上写道:

友胜先生:

  三月十四日来信收到,甚为高兴。你的信写得太客气了,不要这样客气,你被划为贫农成分,如果是由群众大家同意了的,那是很好的。工作的问题,如果你在乡下还勉强过得去,以待在乡下为好,或者暂时在乡下待住一时期也好,因为出外面怕难于找得适宜的工作位置。如果确实十分困难,则可持此信到长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先生,向他请示有无可以助你之处。不一定能有结果,因程先生或其他同志都和你不相熟,不知道你的历史和近来的情况,连我也是如此,不便向他们提出确定的意见。如果你自己愿意走动一下,可去试一试。去时,可将你在辛亥革命时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并和我同事(你当副目,我当列兵)一点向他作报告,再则将你的历史向他讲清楚。

  此复,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三月三十一日

其实,毛主席收到彭友胜的信后,很高兴,也很重视,他没有让秘书代为回信。在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他为彭友胜的事写了两封信,一封给了彭友胜本人,一封给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9)

毛泽东主席

给程星龄的信里介绍了与彭友胜相处的基本情况,也是对彭友胜曾经的身份的证明,说省里通过调查,如果彭友胜的历史是清白的话,要是彭友胜来找程星龄,可以按政策给与他辛亥革命人员的适当补助,如果彭友胜的能力强,也可以考虑安排适当工作。

毛主席给彭友胜的信多达300多字,这在主席给亲友写的书信中是比较少见的,体现了主席浓浓的战友情,对故旧的爱护,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

四、彭友胜怀揣信件去见程星龄,政府调查后给予他参加革命的补助

彭友胜收到主席的信后,非常感动,也是扬眉吐气,再也不用担心村子里的人说自己吹牛皮啦!

他认认真真地把主席信上的内容背在脑子里,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红绸布把信包裹好,锁在抽屉里,不让别人看。

村里的人在询问他主席回信的情况时,他就背主席的信给他们听,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

彭友胜和家人们商量要不要去湖南省里找程星龄,家人都感到家里比较困难,如果能有个工作,家里的困难就能解决大部分,最好是找一找,说不定会有好的结果。

彭友胜收拾好行囊,怀揣主席的信来到省城,找到程星龄的卫兵,说道:“我是从湖南衡东县来的,我有事想见程副主席,我这里有毛主席写的信”,他向卫兵出示了毛主席的亲笔信。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10)

程星龄

卫兵感到事关重大,不敢拖延,立即向程星龄报告,过了一会儿,程星龄带秘书出来热情接待了彭友胜。程星龄让秘书安排彭友胜在长沙先住下来,带他到长沙观看革命景点,看湖南人爱看的湘剧等等。

好多天过去了,彭友胜感到闲得慌,找到程星龄说:“你们这些天一直把我当客人待,好吃好喝的,可我是个农民,闲不住哩,能不能帮我在老家找个工作嘞?”

其实,这些天,程星龄在安排人员对彭友胜的历史做调查,结论是彭友胜的历史是清白的,但现在他的年纪已是67岁,超过了退休年龄,不能安排工作,只能按政策规定给予生活补贴。

彭友胜回到家里后,继续种田务农,从1951年6月起,省委统战部按月给他寄来30元生活费,一直到1967年5月因文革终止。

五、彭友胜是“湘江边上种茶人”,他“是幸福的人”

彭友胜回到家里后,内心里对毛主席非常的感激,总想为主席做点什么,他想到在1911年,主席当兵时有喝茶的习惯,刚好自家有一片小茶山,可以把自己家的茶叶细精心制作一些,寄给主席喝,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家人的一点心意。

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创作背景(挑担茶叶上北京的主人公原型)(11)

采茶图

就这样,在18年的时间里,彭友胜每年都用新白竹布,将自家的优质谷雨茶包好封结实,用挂号寄往北京,让毛主席品尝。

1960年,著名作家叶蔚林到衡山一带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听到彭友胜制作自家的茶叶送给毛主席的故事,就写了本文开头《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歌词,他请作曲家白诚仁谱曲,随后,总政歌舞团到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歌唱家方应暄演唱了这首歌,毛主席听了很是高兴。后来,这首歌经歌唱家何纪光演唱,流传至今。

1969年11月23日,85岁的彭友胜离世了,他的一生正如歌曲唱的那样,“是幸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