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1)

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炉了,我一看“全国甲卷”的作文题目和《红楼梦》相关,作为一个“资深”红迷,我乐了,心想可以借此指导一下两年后参加高考的儿子。

可是,当我读了一遍题目之后,我懵了!

第一感觉是“没读懂”,第二感觉是“不会写”!再读一遍,还是不会写!

读完第三遍,发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题目的最后一句话:“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这句话,前面很容易理解,重点是后半句,“沁芳”二字“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还“蕴藉含蓄,思虑周全”?这……我彻底懵大发了!

我的心忽然之间拔凉拔凉的,没想到读了那么多年《红楼梦》,还写了那么多美其名曰“红评”的文章,却连个高考题目都读不懂!

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2)

又连读N遍,我总算发现了题目的“题眼”: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景独创。

思维方式层层递进,也可以称为境界越来越高,最终让学生归结为创新。

原来,《红楼梦》只是个引子!考题可不是让你赏析红楼梦,而是让你借鉴这个例子结合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对这三个点阐发、论述。

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3)

好吧,不过我们还是先来分析一下原著中“沁芳”究竟讲了些什么呢?

大观园终于建成,贾政及众清客欲游园题词,逮到了在园内游玩散心的宝玉,贾政近日听老师说宝玉虽不喜读书,偏有些歪才情,便想趁此机会试他一试。

所以,对宝玉来说,这场游园其实就是一场考试,这真是考试撞上考试了。

众人进园门、转山石、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水流宽阔处,有一桥“白石为栏、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等坐于亭内……

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4)

敲黑板!作文题目来了!

贾政问:“诸公以何题此?”——你们觉得这个亭子一带题什么词好啊?

一清客说:“当日欧阳修《醉翁亭记》里有一句‘有亭翼然’,这亭子就叫‘翼然’吧。”

把人家的句子拿来直接做了亭子的名字,这就是“直接移用”,简单明了,不能说不好,只是境界太低,视野太窄,他只看到了亭子。

然这里亭子是重点吗?听听贾政怎么说,他说:“‘翼然’虽好,但是这个亭子建在水上,题词还是偏重于水比较好。依我看,欧阳公的‘泻出于两峰之间’,这个‘泻’就很好,我们不如借用来。”

众清客拍手:“好啊!竟用‘泻玉’二字妙!”

这就是“借鉴化用”了,贾政的境界上升了一层,此处一带景色全由那道“清流”而来,“佳木茏葱’、奇花闪灼”皆因水生色,桥、亭皆因水而建,水才是主角!

“泻玉”二字,不可谓不精妙。

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5)

但贾政捻髯微笑,不置可否,望向宝玉。

宝玉道:“当日欧阳公写酿泉用‘泻’字则妥,今日此泉用‘泻’字则不妥。有用‘泻玉’二字,莫若‘沁芳’二字。”

这就是“根据情景独创”了,且不说“泻”字粗俗不雅,“泻玉”二字也只写到了水。

而“沁”是浸润,是渗透,是不知不觉的浸染;“芳”是花香。“沁芳”既指溪水浸染了花香,也指园中人沐浴在花香中。

一个“沁”字,调动了我们的触觉、味觉,又由味觉延展到视觉、听觉,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大观园,看到了溪流、佳木、奇花;看到了那座白石为栏的桥、桥上有亭翼然;听到了流水潺湲,闻到了花香飘溢……

这就不仅涉及到思维创新,还涉及到审美,清客们和贾政只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宝玉看到了美,感受到了美。

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6)

好了,题目分析完了,你会写了吗?还是不会?那就对了。

即使我们审题正确了,理解了,可是难度还在后面呢,我们的孩子每天两点一线,披星去学校,戴月把家归,除了听课,就是做题,生活比白开水还清澈,哪有什么实际经验啊?

有人可能说了,作文总不能不写,就是胡诌也要诌出800字来吧。

但是,说实话,我是诌不出来。

这时,儿子说话了,他说:“你还真以为写你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啊?”

我说题目要求的啊。

儿子说:“哪次作文不是这样要求啊?但是你能当真吗?这是高考作文啊,相当于‘殿试策论’啊,你举例子当然要举那些大人物、有影响的例子!还写你身边发生的?你算哪根葱啊?!”

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7)

我一脸愕然,是彻底懵逼了!

儿子接着说:“不要以为你们天天研究《红楼梦》就以为多牛逼!你们研究的和我们考的能一样吗?是,作文很难,每次考试出来,你问学生,每个人都说‘哎,作文真是太难了’,但是有人说‘我根本没写’吗?没有吧?!所以,不要担心人家读不懂!”

我不得不得连连点头,但是我还是不相信他能彻底读懂这道作文题目,我问他,他说没认真看。

我说:“好,那现在看。”我打开手机,放在他面前,说:“不着急,你慢慢看。”

一分钟过后,他说:“我觉得和新高考全国Ⅰ卷‘本手、妙手’那个差不多。”

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8)

“那你说说……”我不禁有点小惊喜。

他说:“其实那个我也没细看,但是我听我几个老师讨论了几句,他们说‘本手’就是需要遵照规则去做,‘妙手’就是创新,我觉得‘沁芳’这个也是。”

呃呃呃……我只能说我彻底服了!果然不能不佩服“套路”的威力!

记得我曾经和一位语文老师讨论,我说:“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和作文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理解不同,这怎么讲呢?”

她说:“虽然如此,但是答题是有‘套路’的,你必须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做,否则答得再好,也是错误的。”

可是,创新呢?在“套路”的框架里创新?戴着镣铐跳舞?

再回想和儿子的讨论,想起他说的举大人物的例子,我顿悟了“沁芳”和元妃的联系:元妃德才双馨,大观园是为接驾元妃省亲而建,整个贾府都被元妃的德馨浸润,受到恩泽,才有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

高考作文红楼梦2022高分(高考作文遇上红楼梦)(9)

宝玉说:“况此处虽为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

从“有凤来仪”的“颂圣”到“沁芳”,宝玉的意思是此大观园题词,无论是匾额还是对联都是属于“应制之列”,“编新”也罢,“述古”也好,都要万变不离其宗。

反观如今,我们的“宗”是什么呢?我问儿子:“我们国家近两年的时政‘热词’是什么呢?”

儿子答:“科技创新!”

这才是这篇作文题目的“题眼”和写作宗旨。

原来三百年前的宝玉和今天的高考生都具有我们普通家长所难以企及的视野高度!

读了这么多年的《红楼梦》,我才明白我即使把书翻烂了,也写不出高考作文。

原本还想指导儿子的,结果被他给上了一课!也许这只是他的片面理解,不过,我还是心服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