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贡献(为什么要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1)

成都国际铁路港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川报观察记者 程文雯

8月21日,四川省召开省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同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这也意味着,成都再添省级开发区。

作为国家重要的开放口岸,成都国际铁路港以中欧班列为核心的国际班列营运网络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55个站点和国内16个城市,开行量和覆盖面全国领先。在我省融入“双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开发区?它将担负怎样的使命?未来又将如何建设?

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贡献(为什么要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2)

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贡献(为什么要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3)

为什么要建?

先看基础。记者从成都铁路港管委会了解到,经济开发区毗邻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中心站现状吞吐能力近100万标箱,设计吞吐能力400万标箱,领跑全国内陆场站;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同时具备汽车整车、肉类、粮食指定口岸和木材监管区。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突破万列,中欧班列开行突破5000列,持续领跑全国。

同时,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主要通道和亚欧国际贸易物流的桥头堡,青白江铁路港自贸试验区片区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成都北部地区未来依托国际铁路港辐射带动,建设北改--国际铁路港大港区,以铁路港为核心,联动青白江、新都、金堂、彭州、广汉、中江等区域,形成高能级的协同发展区,推动区域一体化要素流通。

再看机遇。当前,中国与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比已接近70%,大幅领先于其它地区,而四川对欧洲和亚洲贸易额增长率为全国3-4倍。向南,2020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外贸总值的14.7%,摇身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对外贸易中地位日益凸显,集装箱运输方式已占全球货物贸易价值的30%以上。

今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是成都服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成都国际铁路港管理委员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表示,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有利于将成都国际铁路港通道优势转化为聚集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势,助力内陆地区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产业体系;有利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确立科学城市定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通道聚贸易,以贸易聚产业,借助国家发展平台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处于环成都经济圈东北部核心区,是成渝相向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成都面向川东北经济区的重要门户。建设经济开发区,也有利于增强成都都市圈核心能级,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向发展。

使命是什么?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了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所担负的使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合作高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先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多个国家级、省级战略叠加,既赋予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新的使命,也为它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研究员汤继强教授说。

如何理解?《规划》中一一详解。

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合作高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依托铁路港通道优势和辐射带动效应,聚焦发展临港制造、先进材料、国际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助力内陆地区主动参与国际产业体系构建和国际产能合作,吸引“两头在外”适欧适铁、国际贸易以及现代物流企业(项目)在开发区内快速聚集,形成辐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临港产业集聚区,发展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合作高地。

打造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先行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依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西部地区要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开发区内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发区内企业、产品充分享受“亚蓉欧”大通道发展红利,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产品及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打造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先行区。

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地处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核心位置,依据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将成德眉资同城化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牵引性工程,突出发展临港制造、先进材料、国际商贸物流等产业,通过补链强链,建强临港产业生态圈,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应该怎么建?

《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开发区将形成补链强链、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市场主体繁荣活跃的区域合作机制,基本建成“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合作高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先行区。

从地域来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2.24平方公里,其中:青白江区7.85平方公里;金堂县4.39平方公里。共分为3个区块,青白江区块1规划面积4.84平方公里:东至青白江大道、南至利民路、西至区界、北至货运大道;青白江区块2规划面积3.01平方公里:东至彭青淮(欧洲产业城段)、南至欧城南路、北至欧城北路;金堂区块规划面积4.39平方公里:东至安徽路,南至成南高速,西至淮口西环线,北至同兴南片区西四横道、节能环保产业园片区光华路。

从成都产业功能区的角度来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所涉区域共包含三个产业功能区:青白江国际铁路港、青白江欧洲产业城和淮州新城。

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贡献(为什么要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4)

欧洲产业城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建设中,开发区将以铁路港为核心,在铁路港30公里辐射范围内划定开发区,充分发挥临港区域开放优势;利用青白江和金堂的适欧适铁泛亚的现有产业及配套基础设施,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空间结构上,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形成“一轴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是青金联动发展轴(彭青淮快速路联接三个片区),三组团分别为青白江区南部组团(工业南区)、欧洲产业城、淮州新城。

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贡献(为什么要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5)

淮洲新城

主导产业方面。经开区将继续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瞄准欧盟市场,构建高精、高端、高质的临港制造、先进材料、国际商贸物流产业链,培育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于此前产业功能区的发展基础,目前经开区内已经有北京华鼎国联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巨石高性能玻璃纤维先进制造(出口)基地项目、浙江天马高端轴承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等一批非常具有带动力的项目。” 成都市青白江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发力,巩固优势、提档升级,在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同时瞄准更高目标,冲刺国家级经开区。”

专家点睛: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研究员汤继强

中央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正是四川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多个国家级、省级战略叠加,也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上半年的数据表明,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把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建好,将有力推动四川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后,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还要瞄准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继续努力。如果顺利建成,那么对于成都来说,就会形成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成都片区)、高新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成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等若干国家级新区共同支撑的发展格局,这必将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