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四个字来形容。QLED显示技术、更高的色域覆盖率、更快的屏幕刷新频率和灰阶响应时间、垂直同步技术、曲面屏技术、滤蓝光和不闪屏技术等等。但显示器色彩的三大指数——色域、色准和色深,属于显示器色彩板块中的细分内容,其实已经趋向于专业方面了,在厂商有意或无意的引导下,如今已经不再被大家所关注。那么色域、色准和色深到底存在哪些隐含的意义呢?

显示器的色域是什么有哪些标准(色准和色深到底存在哪些隐含的意义)(1)

色域,也就是 能够显示的色彩范围区域,覆盖面积越大,饱和度也就越高。色域过低的话,显示画面就会看着灰蒙蒙的。所以一定程度上 色域数值越高越好。色域总体分五大标准:sRGB、AdobeRGB、NTSC、REC 709、DCI-P3。但我们常见的主要还是:sRGB、NTSC以及Adobe RGB这三种。

色准就是色彩精准度,一般用△E值表示显示器色彩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有多大。△E值越小、颜色准确度越高。大众级显示器的△ E值在3-12之间,可以满足普通人日常上网、打游戏、看视频的需求。色彩精准度△E≤2,在色彩表现方面就非常专业了。适合色彩敏感及对细节有严格要求的专业设计人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E永远不可能为0,因为没有哪款显示器的颜色是完全准确的。

显示器的色域是什么有哪些标准(色准和色深到底存在哪些隐含的意义)(2)

如果用于做图像处理的还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色准只是屏幕中央的色彩准确度,而屏幕四周的色温和亮度会与中心有所差异,给后期修图带来困扰,这时选择一台带有亮度色温均匀技术的显示器可以自动调整屏幕四周的亮度色温与中心一致,让后期修图更加精确。

显示器的色域是什么有哪些标准(色准和色深到底存在哪些隐含的意义)(3)

色深即 色彩深度,色彩深度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表示在位图或者视频帧缓冲区中储存1像素的颜色所用的位数,它也称为位/像素(bpp),它影响的是色彩过渡的平滑程度。选购显示设备时,会经常看见6bit、8bit、10bit等,这个数值就是用来说明色深位数的, 这个数值自然越高越好,数值越高可用颜色也越多,颜色过渡也就更自然。

对于有较高色彩需求的人来说,即使选择了经过出厂校色的专业显示器,也不是一劳永逸,还是要养成定期校色的好习惯。因为显示器在长期使用后内部材料发热,对显色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见的校准方法一般分为软件校色和硬件校色两种。

显示器的色域是什么有哪些标准(色准和色深到底存在哪些隐含的意义)(4)

软件校色只是修改主机显卡输出的RGB 值,更换主机就得重新校色;而硬件校色直接将校色数据储存于屏幕的 3D-LUT(3D 对照表)之中,更换主机也无须重新校色。还可提供更精准的颜色呈现,保留屏幕可呈现的最大色阶数,进而达到显色的连续性,避免颜色断层。因此选择一款可以硬件校色的显示器十分必要。

现在有些人还存在这样的认知:显示器色彩不好是由于分辨率低引起的。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显示器色彩主要是由色域、色准、色深三个参数决定的,分辨率影响的是屏幕的清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