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中记》中有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所以,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狐狸是能修炼成仙的,并且,还能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狐仙是仙吗(所谓狐仙)(1)

最早接触到文学作品中的狐仙,便是在《封神演义》这部经典小说里。犹记小说里被九尾妖狐附体的苏妲己蛊惑纣王间接断送了殷商江山的故事。即便是在封神之战濒临结束,妖妃妲己即将面临处斩时,此狐仍拥有可怕的媚术,令西周士兵不忍下手:

“话说,妲己缚绑在辕门外,跪在尘埃,恍然是一块美玉无瑕,娇花钦语,脸衬朝霞;转秋波无限风情,顿歌喉百般妩媚……

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受《封神演义》及《聊斋志异》的影响,明清以后人们在潜意识里已将狐仙定义为摄人心魄狐妖。

狐仙是仙吗(所谓狐仙)(2)

实际上,在汉朝时期,九尾狐还不属于妖物,而是一种祥瑞。

根据《礼记》的记载,因为每一只九尾狐在过世时都会将头转向巢穴的方向,所以人们觉得九尾狐是一种不忘本的瑞兽,拥有仁德的品质。《山海经》的注解者郭璞亦写过一篇《九尾狐赞》,以此来歌颂瑞兽九尾狐:“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祥见,出则衔书。”

由此可见,我国的“狐仙信仰”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段颇具颠覆性的转变,以至于,时至今日狐仙信仰仍显得模糊不清。在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里,狐仙都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的,然而,在《说狐》一书中提到,狐仙(狐狸精)的形象极有可能是男性,亦有可能是女性。

可以说狐仙可以随意幻化成男女老少的形象,并不一定是美女。除此之外,狐仙活跃的场所非常多,如旅店、官署等,都有可能出现狐仙。在一些北方地区,人们将狐仙当做一种神祇,如一些人家会祭祀狐仙,让狐仙成为家庭的守护神。倡优亦会供奉狐仙,以求保佑。

狐仙是仙吗(所谓狐仙)(3)

根据古生物学者的研究,古代中国全境几乎都有狐狸生活。正因如此,自中古时代开始,人们便已与狐狸这种生物频繁接触,当时的先民就已经开始相信狐狸是一种拥有灵性的动物了。现存的中古时代的狐仙传说,大多是以华北地区作为地域背景的,而随着狐仙信仰的发展,即便狐仙信仰已经传播到中国的各个地区,但华北地区的狐仙信仰依旧氛围浓厚。

上世纪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李慰祖来到京郊进行了调查,经走访发现,虽然,当时京郊地区的狐仙信仰遭到国民政府的禁止和打压,但当地的狐仙信仰仍屡禁不绝。

狐仙是仙吗(所谓狐仙)(4)

从《四大门》这部描绘了京郊风土民情的传记体小说来看,北京城郊的狐仙传说真可谓多如牛毛。

据书中称:

燕京大学男寝楼后就曾有一位狐仙,这位狐仙还曾在寝室楼后炼制丹药。

燕京大学西门处也住着一雌一雄一对狐仙,这对狐仙通常会在蔚秀园炼丹。

宗教楼西侧有一座小山包,山包里住着一位修炼有成的狐仙。

......

并且,这些狐仙活动的时间大体相当,在正午过后是这些狐仙外出活动的频繁期。例如:在圆明园处,就有许多狐仙在午后一点外出活动,它们经常会化身为老者的形象,然后来到圆明园附近的杂货铺中采办货物,它们提着买来的货物回到圆明园的废墟处,便往往“嗖”的一声消失不见了。

狐仙是仙吗(所谓狐仙)(5)

《说狐》这部作品虽然糅合了志怪小说、笔记、地方志书等文献,但也包含了作者1997年的调查报告。作者在1997年来到陕北榆林的波罗村进行了考察,发现这座村子里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波罗接引寺。这座寺庙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佛寺相仿,里面都供奉着金刚像。

不过,在寺庙供奉的金刚像中,竟有一座金刚像的模样是身穿传统儒袍的中年人。根据《说狐》作者的考证,这尊金刚像的原型就是当地狐仙传说中修成正果的金禅老祖。当然,老祖经多世修炼终究修成正果,而寺庙中供奉的狐仙形象仅为老祖的“一世”。

当然,所谓“狐仙”,不过是中国神怪文化中的一部分罢了。狐仙的存在,并不符合现今的生物学研究。之所以研究中国古代的狐仙信仰,是因为该文化能够映射出同时期的风土民情,以及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因此,狐仙信仰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

参考资料:

【《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四大门》、《说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