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近日,《北京市休闲健身行业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特别提出设立“7天冷静期”《法人》记者从北京各健身房连锁品牌了解到,大多数健身房都在征求意见结束后收到了上属公司的通知,将“7天冷静期”加入新合同中有健身爱好者认为,“7天冷静期”的规定不能完全让消费者理性消费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健身卡有没有开卡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健身卡有没有开卡费(预付费屡遭质疑)

健身卡有没有开卡费

来源:法治日报

近日,《北京市休闲健身行业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特别提出设立“7天冷静期”。《法人》记者从北京各健身房连锁品牌了解到,大多数健身房都在征求意见结束后收到了上属公司的通知,将“7天冷静期”加入新合同中。有健身爱好者认为,“7天冷静期”的规定不能完全让消费者理性消费。

北京新规:办健身卡要留“7天冷静期”

3月22日是《北京市休闲健身行业预付费服务交易合同》对外征求意见的最后一天,合同范本拟对办理健身卡提供7天的“冷静期”,“冷静期”内未开卡使用,消费者有权无条件解除合同,商家要于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返还全部预付费用。

中体倍力位于亚运村的一家健身房负责人告诉记者,中体倍力的合同范本很早就有“7日内无理由退款”的内容,“冷静期”规定来临,不需要修改合同。

也有非连锁的单店健身房表示,尚未收到修改合同的通知。“我们了解到有设立‘7天冷静期’这件事,但尚未收到公司修改合同的通知。”一家名为“光猪圈”的健身房负责人对记者说。

健身的最大困难是坚持,不少人办卡时信誓旦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鲜感之后,工作的忙碌与生活的疲惫渐渐使健身卡成了“摆设”,健身房的预付费制度也成了一些人的“许愿池”,将钱交了之后便不见踪影。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中低端健身房的年卡价格基本在2000元以上,私教课程费也都超过200元每节,这样的冲动型消费,会造成一笔不小的损失。

消费者:“7天”很难进入冷静期

小泽是一位健身爱好者,除了常年办卡,她还买了几节私教课,针对身体个别部位着重锻炼。在她看来,“7天冷静期”的规定并不实用。“7天正是‘干柴烈火’的时候,完全不能 ‘冷静’。”

根据小泽的经验,健身“菜鸟”办卡后的半年都与健身房处于“蜜月期”。“热情减退在半年以后,那时候新鲜劲儿过去了,每次健身都是那些既定的流程:跑步、器械、重量、拉伸、冲澡、回家,这段时间容易疲乏和厌倦。”小泽激励自己健身的方式是买私教课,有针对性地练,“私教课不便宜,五节课,1000元就没了,比一年2000多元的健身卡贵多了,不去的话损失太大,所以会逼着自己去。”小泽还告诉记者,专业运动员出身的教练会安排比较丰富的练习方式,比自己陷于每次一套固定的训练流程要有趣得多。

如果7天的“冷静期”太短了,那多长时间才合适呢?小泽的回答是:7个月或7周。

通过购买私教课,小泽度过了第七个月的“疲乏期”,但更多的是连第7周的都没熬过,便再也没有出现在健身房的人,陈翔就是一例。

“我练了不到两个月就没再坚持了。比起健身,逛公园和美食在周末对我的吸引力更大。”比起资深达人,陈翔的“疲乏期”在第二个月就出现了。“如果要设置冷静期,我认为两个月比较合适,究竟能不能练得下去,两个月足以见分晓。”陈翔说。

经营者:退款可能影响现金流

对于健身房的经营者来说,即便是7天的“冷静期”,一些健身房也颇有微词。

“已经收到的钱又退回去,哪个商家都难以接受。”“光猪圈”健身房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发生大面积退款,对商家的现金流有很大影响,“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新客如果有朋友在这里健身,我们会以他朋友的名义赠送他7天免费体验期,除了私教课之外,其他的服务他都可以使用,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冷静期’吧?等7天过去了,他再选择是否正式办卡。”

一次性购买一年甚至两年的健身卡,最大的问题就是“三分钟”热情,之后便难以坚持。有的健身房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推出了短期健身卡。

一位不愿具名的健身房经理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健身房虽然也有年卡和两年卡这样的长期会员,但更畅销的是季卡和月卡,尤其是“连续包月”的健身卡最为畅销。“这种卡类似于视频网站推出的‘连续包月’服务,如果买了坚持不下来,最多就损失一个月的会费。这种方式使会员有很大的选择权,不想练了可以随时终止续费。”该人士说。

然而,健身房对多数商家来说终究是一门关于资金池的生意,短时间内迅速收拢尽可能多的资金,对日后的经营和扩张最为有益。由此,健身房天生就是青睐年卡甚至两年卡用户的,“连续包月”对商家的现金流考验极大,除非此前已经累积了相当资金的健身房,“连续包月”并非大多数商家的首选。

2014至2016年间,王贺超曾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某健身房担任销售经理,他告诉记者,健身房在成立初期最需要的是年卡和两年卡用户。为此,他所在的健身房当时不惜推出1499元一年,加一元再送一年的促销活动,以迅速形成资金池,“2014年,我平均每个月有20多万元的销售额,才稳住了当时的局面。”

至于“连续包月”的做法,王贺超算了一笔账,“假设‘连续包月’每月的会费是500元,这已经高得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没人来了。即便如此,这些钱是连员工工资都不够发的,更别提水电和房租成本了。”王贺超告诉记者,相比于年卡,健身房最丰厚的利润来自于教练售卖的私教课,“健身卡一年才两三千元,10节私教课就可以卖到这个数,只有当健身房靠前期的资金池扎稳了脚跟,后期又靠私教课取得了较高利润之后,才有能力‘连续包月’。”

资金池里的钱都去哪儿了?

资金池是健身房的生命线,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形成资金池的预付费制度是他们最为诟病的。预付费使消费者将尚未兑现的权益一次性购买,但对资金池的任何变动却无从掌握,一旦商家“跑路”,消费者的预付款就打了水漂。

2019年,著名连锁健身品牌“浩沙健身”关闭了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门店,即便绝大部分门店都有新老板“接盘”,但仍有消费者与新老板发生纠纷。“因为健身房改名了,我只认浩沙这个牌子,于是提出退款,但新老板不同意,让我去找浩沙。”一位李姓女士此前在北京市昌平区浩沙健身某门店办理了一张年卡,在会员尚未到期时遇到浩沙闭店,她对记者说:“我认为应该建立一套信息公开制度,所有会员都要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去处,如果老板拿我的钱去投资了,我又不认可他的那笔投资,我就有权撤回我的资金。”在李女士看来,所有预付费制度下的会员都有权知晓资金的流向。

显然,在我国尚未出现这样的信息公开制度,老板“跑路”事件层出不穷,涉及的行业不仅有健身房,还有美容美发、教育等行业。

王贺超告诉记者,除浩沙健身、青鸟健身和中体倍力等财大气粗的连锁品牌外,单店健身房的老板绝大多数都是小本经营,资金池的盈余最大的去向是扩展新店,“也有的老板是用来买房了,但账户掌握在老板手中,具体去做了什么,一般员工都不会知道。”王贺超说。

《法治日报》曾报道,北京市石景山区在2021年1月建立了名为“预付宝”的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由石景山区政法委牵头,联合区教委、卫健委、城管委、商务局等部门和9个属地街道,对预付费消费模式的商户进行统一管理。

在“预付宝”机制下,入驻商户填写规定信息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商户的发卡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办卡后,所有消费和退费的行为全都被记录在案;在消费者办卡之时,双方会签订标准化预付消费合同,对退卡规则有原则性规定,一旦发生纠纷可将电子合同做作为电子证据;对于商家的资金池,“预付宝”引入银行保证金监管机制,银行冻结预付费的20%作为保证金,入驻商户统一购买余额保障保险,一旦发生经营风险,由保险公司给予一定比例的赔付。

然而,进入这套机制的商户,主要是美容美发和教育行业,健身房几乎没有被涉及。“石景山区的‘预付宝’并不是强制所有预付费商家都参与,但参与的商家会获得一个‘可信消费’标签,会改善新客对商家的第一印象。”石景山区一健身房负责人许某告诉记者,非连锁的单店健身房并非“暴利”生意,年卡会员的会费大多数都用在日常运维、支付员工工资、水电费和房屋租金等方面,“如果银行扣下20%的会费作为保证金,我们就很难运转了。”该人士对记者表示,健身房行业本就有极高的经营风险,商家是在利用预付费将风险分摊到消费者身上。

来源:法治日报

《法人》全媒体记者 银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