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单纯了。

我只知道银行内卷,价格竞争已经白热化了,很多银行亏本放款。

我只知道医药行业内卷,PD-1已经集采了,还有七八十家在临床阶段。

我却不知道,行业研究也内卷到这个地步。

当我打开Wind,点开一个企业的研报,往下翻下去,“唰”的翻出来几十上百条。

他们的PPT做的很精致,数据大同小异,但都有个共同点,都在吹牛逼。

吹着吹着,行业就被吹了上去。

吹着吹着,股价的增长就远远将业绩的增长抛在了身后。

这个时候,回归理性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特别是,当市场已经被吹起来,你就会被潮流裹挟,漂浮在上,很难再去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

人人都懂玻尿酸,人人都爱玻尿酸,似乎玻尿酸是神话,既代表着业绩,也代表着股价。至于到底是怎么样,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看看。

玻尿酸从何而来

1986年,济南肉联厂有个年轻人,穿着工作服拿着宰牛刀,只干一件事儿,挖牛眼睛。

下班之后,这个年轻人又跑到妇幼医院,带走了一瓶子脐带。

这个年轻人就是凌沛学,所谓的“玻尿酸之父”,后来的鲁商集团总经理。

最早的国产玻尿酸,就是从牛眼、脐带中提取出来的。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玻尿酸研发的基础上,福瑞达成立了,开始了玻尿酸的商用和产业化。

再到后来,大家找到了玻尿酸的发酵法,成本大大降低,玻尿酸原料的生产门槛也降低了,山东区域内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玻尿酸生产企业,进而垄断了全球80%的玻尿酸供应。

福瑞达集团把玻尿酸原料单独放到了一个公司,为集团的其他产业提供原料。对当时的福瑞达来说,这只是家提供原料的小公司。当时的他们,完全没想到“玻尿酸”这三个字,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有那么强的号召力。

另一个团队却发觉到了机会,他们入股公司,并将其改名为华熙福瑞达。这就是华熙生物的前身。

一年多前,华熙生物上市,成为科创板的明星企业。

上市之后,资金更加充裕的华熙生物,疯狂加推消费者品牌,夸迪、润百颜知名度直线飙升,卖爆李佳琦、薇娅的直播价,销量激增。

一个巨大的、极具想象力的市场,迅速地打开了。

而从华熙生物出门转两个弯,一公里多远的地方,就是福瑞达集团,在玻尿酸领域从孕育者变成了追随者,蹲在了很多行业研究者看不见的角落。

玻尿酸原料不高端

在资本市场上,玻尿酸行业之所以一下飞上了天,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市场很大,而且现有企业有一些技术垄断。

但其实,单纯对玻尿酸原料而言,一级市场并没有给出很高的价格。

鲁商发展(福瑞达的母公司)收购焦点生物60%的股权,只花了2.6亿;华熙收购前东辰生物的资产,只花了不到3个亿。而这曾是第二、三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商。

在这些行业的参与者看来,玻尿酸生产商的估值并没有那么高。

在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一二级市场的估值鸿沟呢?玻尿酸原料这块市场有多大呢?

多种研究者有多种说法,经常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也有很多机构数据来源于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而要知道这可是个给钱就能出报告的机构。

目前,基本达成共识的是,华熙生物在玻尿酸原料全球市场中占比30%-50%。

2020年,华熙生物玻尿酸原料形成的收入是7个亿。据此推算,全球的市场在14-23亿之间(也有机构给出了40-50亿的市场估计)。即使按照最乐观的预计,每年保持20%的增量,这仍然是个小市场。

所以,如果企业只生产玻尿酸原料,它的增长空间极其有限。

事实上,到现在,玻尿酸生产的门槛并不高。

华熙生物、焦点生物、阜丰生物、安华生物等,都有百吨以上的产能。

满身都是玻尿酸(人人都爱玻尿酸)(1)

并且,华熙生物、焦点生物的产能都在快速扩张。全球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的需求。

供需失衡,竞争还会进一步恶化。

小市场迎来了红海,小赛道挤满了人。

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如果不是玻尿酸原料给的自信,又是什么让市场对玻尿酸如此看好呢?

答案是终端市场。

比如,华熙生物在上市前是一家玻尿酸原料公司,2018年原料收入占一半以上,但这两年,带给他们业绩和市值最大增长的,是消费者业务,到2020年原料收入占比仅为四分之一。

大赛道里的好生意

从玻尿酸产业来看,它之所以有想象力,是因为终端市场有想象力。

我们看好华熙生物,看好爱美客(300896.SZ),看好鲁商发展,并不是只看好原料,而是因为终端产品的暴力增长。

终端市场主要包括医药医美、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医美行业和功能性食品都是好赛道,以后单独讲。

我们重点说说化妆品。

《创业维艰》一书中提到,“创业应该选择大赛道,即使这里面的参与者众多,但只要你获得了一点份额,就足以成为好的企业。小赛道则不然。”

很显然,化妆品就是一个庞大的赛道。在中国,这是一个数千亿的市场,是一个快速爬坡的庞然大物。

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不仅市场大,增速也高,远远高于全球平均。

201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以3938亿元位列第二,10-18年复合增速9.3%,远远高于全球2.1%。(也有其他数据源存在差异,但整体相差不大。)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化妆品与其他消费品一样,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产品中高端化,消费者愈发重视效果,开始追求利用特定成分解决肌肤问题。玻尿酸化妆品迎来了最好的机遇。

下面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满身都是玻尿酸(人人都爱玻尿酸)(2)

国产玻尿酸化妆品借助技术升级和互联网传播,借助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品类。

国产替代不仅是医药行业的趋势,也在化妆品行业体现出来。

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乘风而起的企业呢?

如何看待新消费

高瓴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新消费的观点,其中有两点印象深刻。

第一,需求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

需求往往是头部品牌们一起创造出来的,有需求就有市场。

新兴的头部品牌们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他们开始共享这个市场,一起做大这个市场。面对增量,每个品牌都是获益者。每个品牌都在教育消费者信任这个品类。他们的品牌投入不只是在为自己品牌赋能,也在为其他品牌吸引了外来的流量。

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孙中山说,“大清人人都有病。”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人们开始睁开眼,其他主义也获得了成长空间。因为旧思想、愚昧无知,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三民主义吸引来的新青年,也并不单单加入了国民党,他们其中很多都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

第二,品牌的成长不只靠投入,更要靠产品。

在新经济领域,有一种非常快速的成长模式,大量砸钱,投向主播、小红书等等,快速地增加营业收入,迅速地吸引投资,走向上市之路。

然而,如果回归产品,看他们的用户评价,看他们的复购率,你就会有些品牌确实是在浑水摸鱼。

在玻尿酸化妆品的领域,也有一些这样的品牌,你会看到他的品牌口碑很好、技术积累丰厚,复购率很高。只是因为此前营销和品牌投入不够,迟迟未能做大。

但如今,他们学到新的营销模式,具备了新经济的思维,开始科学开展品牌投入,走向了新消费的模式,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比如,福瑞达旗下的瑷尔博士和颐莲。

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金融行业来说,我们一直说要做新动能企业,服务新经济。

新动能是什么?它既包括战略新兴行业,也包括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那我们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永远只是说说而已,就会成为好龙的叶公。

没有新动能的时候很焦虑,去找,去挖,去营销,

等找到了,却说“欸,这怎么跟我们以前看的企业不一样?”

其实等你看多了,等你深研了,你会找到他们的新的规律。只是这规律与老的规律不同。

我们以前讲不能用投行思维做商行业务,但现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用投行和投资思维去看待企业发展。

新经济来了,再也不是大钢铁、大机床、轰轰烈烈建厂营运的年代。

企业的发展节奏改变了,五年上市的,三年上市的,18个月上市的,诞生第一年就能过亿销售的,比比皆是。

我们以前不会遇到的商业模式,见识不到的企业,都会频繁出现,而且占比越来越高。

如果没有投资思维看企业,没有更前沿的商业思维,如果不能深入行业去做研究,如果不与最新的商业形态接轨,那我们永远在历史的吊车尾,永远追在好企业的屁股后面;

永远不懂企业,永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在大财富管理的背景下,在别人都在进步的时候,我们就永远地偏离主航道,成为战略的弃儿,成为历史的垫脚石。

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