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游山西村》,警句名篇,脍炙人口,常年入选中小学教科书,然而,与诗篇知名度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山西村”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识。学界见仁见智,先后有山阴西村、会稽云门西村诸说,甚至有人望文生义,闹出是山西省某个村子的笑话。

因此,有必要予以切实论证,这对正确理解陆游诗歌以及推动绍兴文史研究、文旅融合发展,亦不无意义。

陆游游的沈园在哪里(陆游游的山西村在哪儿)(1)

通常情况下,一首诗不是偶然产生、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传承发展、普遍联系的有机体。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构成一个文本复现的诗歌场域。

在此,我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提取陆游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进行诗与诗之间的互证,以诗解诗,解密、还原《游山西村》之山西村真相。

我们的观点,山西村所指为山阴湖桑埭西村,即今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壶觞村及其西一带。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此诗创作时间为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 年)初春,时年陆游43岁,地点为山阴镜湖三山别业。别业卜居于1166年,此前诗人因“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被迫罢职还乡。

陆游游的沈园在哪里(陆游游的山西村在哪儿)(2)

第一二句重点看鸡豚、酒浑

1166年,陆游在山阴作《随意》诗:“丰岁鸡豚贱。”岁和年丰,鸡豚贱卖,与“丰年留客足鸡豚”形成互文。

1196年,陆游在山阴作《村饮示邻曲》诗:“夕阳坐溪边,看儿牧鸡豚。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自家养有鸡豚,亦有社酒浑,可与腊酒浑、足鸡豚对读。

腊酒即农历十二月酿造的醪酒,浑浊浓厚近于春社日酿造的社酒。如《春社四首·其二 》:“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

陆游游的沈园在哪里(陆游游的山西村在哪儿)(3)

次看三四句,为千古名联,自然天成又富含哲理,常被引用。这两句陆游综合借鉴了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等相关诗句,而创造性化用了宋绍兴年间诗人强彦文诗句“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第四句“柳暗花明”,出自李商隐《夕阳楼》:“花明柳暗绕天愁。”此联之景,不全写实,而是点化前人基础上的虚实结合。

有论者认为,三山只不过是三座二、三十米高的小土丘,附近并无“山重水复”之景。由此,排除此诗写于三山及其附近的可能性。

经实地踏看,确如所见,但陆游三山诗中多次写到“山重水复”,这叫山不在高,有人则名。如《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陆游游的沈园在哪里(陆游游的山西村在哪儿)(4)

《庵中晨起书触目四首·其一》:“山重水复怯朝寒,一卷窗间袖手看。”庵即老学庵,在三山别业。

再次证明三、四句是经过诗人虚实结合的艺术加工,不乏想象、理想化改造之动机。

三山西接湖桑埭,湖桑埭有村名西村,即陆游临时命名的山西村。

第四句,虽出自李商隐诗句,但也是描写实景。西村确实有花有柳,如《早春四首·其四》:“西村一抹烟,柳弱小桃妍。”《雪夜三首·其二》:“努力办一壶,西村看花柳。”西村即陆游诗中之山西村。

再看第五、六句。第五句重点关注箫鼓、春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

社日宜饮酒,称社酒;宜击鼓欢庆,称社鼓。如王安石《歌元丰》:“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陆游有关春社诗,多写到酒与鼓。如《春社四首·其二》“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鼕鼕社鼓中。”

陆游游的沈园在哪里(陆游游的山西村在哪儿)(5)

《春社日效宛陵先生体四首·其二社鼓》:“酒旗三家市,烟草十里陂。林间鼓鼕鼕,迨此春社时。”三家市为三家村,即西村。

陆游诗中也有箫鼓。《晚步门外书触目》:“歌呼草市知人乐,箫鼓丛祠喜岁穰。”草市即西村草市。当时,三山别业、西村附近有柳姑庙等宗教场所,便于搞社日活动。

第六句,有论者认为,三山别业一带去城市不远,村民衣冠不会这么简朴,风俗不可能如此淳古。事实并不是这样,有陆游诗为证。

如《秋冬之交杂赋六首·其五》:“衣冠存简朴,农圃备艰难。”《西村暮归》:“天气清和修禊后,土风淳古结绳前。”

《西村》:“疑是羲黄上古民,又恐种桃来避秦。”几首西村诗都写得古风淳朴,犹如桃花源、上古化外之民。

陆游游的沈园在哪里(陆游游的山西村在哪儿)(6)

接着看第七、八句,重点关注拄杖、叩门。陆游喜拄杖、扶杖,经常拄杖来往西村。如《早春四首·其四》:“西村一抹烟,柳弱小桃妍。要识春风处,先生拄杖前。”

《雨霁出游书事》:“十日苦雨一日晴,拂拭拄杖西村行。”《西村》:“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游山西村》诗中的拄杖、叩门动作,在西村诗中得以经典复现。

最后,举一首全诗与《游山西村》整体对读,以加深印证山西村即西村之结论。

《散步至三家村》:人情简朴古风存,暮过三家水际村。见说终年常闭户,仍闻累世自通婚。罾船归处鱼餐美,社瓮香时黍酒浑。记取放翁扶杖处,渚蒲烟草湿黄昏。

陆游自注曰:湖桑埭西村名。西村,一名三家村,与陆游谦称三山别业为三家村有别。人情简朴古风存,即衣冠简朴古风存;社瓮香时黍酒浑,即腊酒浑;扶杖即拄杖。二诗多处重合,绝非偶然。

陆游游的沈园在哪里(陆游游的山西村在哪儿)(7)

有陆游诗注本云,西村在三山。依据或为《嘉庆山阴县志》:“陆放翁宅,在三山,地名西村。”但陆游《西村》《游西村》《步至西村》等诗,已写明西村与三山有一定距离。

当然,西村距三山别业并不遥远,宋时为近水集市,如陆游写到的酒市、鱼市等。诗人或乘舟,或陆行,时常游历、访问。

综上,陆游《游山西村》之山西村当为湖桑埭西村。湖桑埭, 又名湖桑堰、扶桑埭,明代改称壶觞埭,为鉴湖主要堰坝之一。

其南傍鉴湖 ,有二十里湖桑之称,位于今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壶觞村及其西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