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销售渠道区别(保险产品的销售渠道都知道几个)(1)

本文是【萌妈论险】的原创第73篇文章

作者:谢斐然

大家买保险最常见的渠道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事实上在中国,保险已经实现了产销分离。在保险公司的大楼里面其实是买不了保险的。有人很奇怪,怎么可能。我的保险就是在保险公司买的,请听以下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介的经纪人渠道

必须首先亮明我们自己,我自己就是保险经纪人,立场不是我说的,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基于投保人的利益。说白话就是客户的立场,就是经纪人的立场。按照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设计保险计划,筛选出匹配客户需求的产品。也许在绝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也是一个卖保险的。

确实如此,身份还是卖保险。基本的逻辑是,对于中介渠道而讲,保险公司只是提供产品的供应商。用一个超市举例子是不是更形象,那么中介渠道就相当于一个保险超市。从利益来讲,超市进货是不是挑选质优价廉,这样销路才比较好。同理,中介渠道的保险产品,卖不卖出去,保险公司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我们也没必要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站台。渠道特点决定了必须是产品质量好,价格和服务水平也好的,才能够进入到保险超市来。天然决定了产品的性价比。

保险经纪渠道是很多发达国家的主要销售渠道,甚至是一些国家还只有这个渠道。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保险公司专注于开发保险产品,委托专门的人去做销售,产品好不好完全由市场的客户决定。目前我个人认为保险经纪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小众的职业,更多人的还是认为,到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那里买的保险,才是保险公司出品的正道。

个险渠道

我们常说的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是代理关系的。保险法第一百一十七条保险代理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代理人只能从一家保险公司进货,也就只能卖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保险公司说只是代理的关系而不是自己的员工,极端情况出现保险公司也可以和他们接触代理合同。

这个渠道主要销售是依赖于人情关系及保险公司的品牌。只认可这个渠道的客户,基本上也不太清楚责任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保险法、再保险等等保障保险公司正常运行的制度和法律。

银保渠道

看名字就猜到,应该是在银行卖保险。因为销售地点的特殊性,这个渠道一般都是以理财类保险为主。因为销售特点,时间相对非常短的给客户讲保险,也是非常容易出现销售误导。本来客户以为买的银行存款,结果是买的理财类保险。银行作为兼业代理保险,依靠银行的众多网点,有银行的信用做背书。

同时,在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以前多数是分红险和带万能账户的产品。毕竟在整个保险产品的体系里,只有分红险和带万能的产品,收益是不确定。客户经常误以为预期收益率就是确定的,到期没有实现,客户就又会觉得保险产品是骗人的。银保渠道的产品也会出一些收益还不错的产品,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电话销售渠道

车险主要以这个渠道为主,同时还喜欢销售保费返还型的意外险,我自己家也有这么一份此类的意外险。产品责任不怎么样,保额也比较低,但是价格挺贵,就是因为它有事赔付没事返保额。常见的形态是缴费20年保障30年,到期返还的保费是总保费的120%。

说到这里又有朋友开始犯嘀咕,这类返还型的保险好还是不好,能不能直说。搞懂这三个点你就明白好不好。

1、是否需要以这种方式去储蓄一笔资金

2、是否觉得交这个保费比较困难

3、保额是否充足够用

我自己家的这类保险是个什么情况。直说,钱花了不少,保额却低的可怜,根本没有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得不偿失。

互联网渠道

互联网渠道是很多以大平台作为保险主要销售方,有些平台也是有保险经纪牌照,所以他们也被称为电商中介。以支付宝、京东等大平台的知名度和流量做依托。平台和保险公司合作互惠互利。因投保方便、短期险便宜而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客户在互联网渠道购买的保险产品,必须要非常清楚保险需求是什么,是否产品能够匹配需求,同时对保额、缴费时间、保障时间,产品责任等等问题非常明白,同样就需要客户具有非常强的辨别能力。毕竟条款解读、后期信息变更、理赔等等都需要自助完成。对投保人的理解能力和耐心有较高要求。尤其是理赔时不能获得专业支持,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总结

写这些渠道的目的,也不是凸显某一个渠道的产品就是绝对的完美,每个销售渠道都可能出现不错的产品,所以人的辨别能力非常的重要。只有找对人,才能买对产品,这句话一点都不错呢。其实找对人的难度远远要比买到好产品难的多。

作为保险消费者,如果你在买保险的过程中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或不知道如何购买保险产品,特别是涉及到理赔,可以识别二维码私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