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聂语

在比赛中,或是在日常训练中,跑完步后脚底出现水泡是一件非常尴尬而痛苦的事情。至于如何解决,目前大部分人都是采取涂抹凡士林呀,穿五指袜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然而,这样的方式对跑步来说只是指标不治本的处理手段。只能治得了一时,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彻底解决跑动中脚底磨水泡的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讲讲。

首先,我们要知道水泡的成因--摩擦。而产生摩擦必然需要一定的力学角度,也就是脚底的受力角度。那么,要真正地解决出现水泡的问题,只有改善产生导致摩擦发生的力学角度。

脚底长大水泡了可以跑步吗(跑步后脚底起水泡是怎么回事)(1)

也就是说,我们在跑动中的落地方式和落地点的不合理才是脚底磨泡的根本原因。譬如在主动跨步的技术运用中,受力点容易处在身体重心的前面,就容易产生一个产生摩擦的受力角度。

其次,落地不稳也是导致的水泡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水泡的另外一个方法也就是我们在跑动中,每一步都必须着地稳定。这个问题除了改善技术运用的优化之外,力量基础也是需要同步优化的。

最理想的着地方式,是我们在跑动中每一步都落在重心的正下方,那么脚和地面接触受力点一霎那,垂直于地面,这样发生摩擦的角度就为零。而在重心通过支撑点,支撑脚迅速拉起转换的时候,我们的脚和地面接触时间非常短,发生摩擦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少。

脚底长大水泡了可以跑步吗(跑步后脚底起水泡是怎么回事)(2)

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个现象:那就是跑越野赛的比路跑的,发生水泡的机会更大。那是因为在越野赛有下降的过程中,我们很难控制落地点,而下坡,特别是在垂直下降的赛道中,前脚掌受力,往前移动摩擦的机会很多,因此导致了在越野赛中特别多的人发生水泡。而基于这些运动的特点,我们采取必要的避免手段就非常重要了,例如涂抹凡士林或穿五指袜。

第三,摩擦导致水泡的原因,是和我们跑动的触地时间息息相关的,所以,减少触地时间,也就是减少摩擦地面的时间,这是避免水泡发生很好的方式。记住一个概念:除了单步技术里的触地时间,在额定距离里的总触地时间优化也是很关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额定距离里减少总步数,总触地时间就短了。这个概念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维持合理的步频来增加步幅,步幅大了,步数就少了;而不是特意减少步幅,加大步频的方式来跑步,因为步频越大,步数越多。

总的来说,当你在跑动中每一步的落地点处于重心点正下方的时候,你的触地时间会很短,发生脚底磨泡的机会几乎为零。哪怕你是赤脚跑都不会发生磨泡现象。

脚底长大水泡了可以跑步吗(跑步后脚底起水泡是怎么回事)(3)

此外,除了技术运用不成熟,跑鞋的选择也是水泡发生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挺复杂的,但不会是主因。譬如很多人会说新鞋子容易导致水泡,但在我的进阶经历中,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永远不要指望身体以外的东西来保护自己。你的身体的强大,必须通过强化身体机能来达到目的。我们所拥有的最完美、最理想的装备,就是我们人体本身。人类会根据自然发展规律进化出适合人类生存最好的工具,也就是我们身体的结构。身体以外的东西,只能点缀我们的发挥,我们只能去利用,而不是依赖。这点不要搞错了哦。

脚底长大水泡了可以跑步吗(跑步后脚底起水泡是怎么回事)(4)

而让身体强大的根本,就是让自己掌握一门自然合理的跑步技术,知道如何以腰腹部发力去跑步,在跑动中让每一步落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这不止可以避免水泡的产生,还能避免更多的因错误受力角度导致的运动损伤。因此,我强烈建议热爱跑步的你点击这里加入小聂跑法训练营,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练习跑步技术。

改善好跑动中的技术,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水泡永远都不会再发生。我就是这样的,好好体会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