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经常跟我咨询关于缅甸翡翠的各个场口的介绍,尤其是各个场口的翡翠原石皮壳,大概都有哪些特征,笔者就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一些我所知道的缅甸翡翠场口,以及这些场口原石特点。首先,必须要强调一下,缅甸翡翠场区、场口众多,笔者没有能力都介绍,因为我接触的范围也极其有限,只能把自己接触过的,熟悉的几个场口,做个大概的介绍,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缅甸的翡翠矿区,位于缅甸北部山区,克钦邦西南部和实皆省东北部一带,距离缅甸的第三大城市曼德勒,也就是瓦城大概700多公里,距离我们国家云南的德宏州,盈江,陇川仅300多公里,要明确一个观点,翡翠场区和场口的区别。翡翠场区,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通常一个场区,会包含若干场口。
龙肯场区
位于乌尤河上游,开采时间较早,场区内大大小小场口约30多处,都在原始森林里,主要场区有凯苏、铁龙生、木朗干、雍曲、散卡磨底、散卡磨、撒举贡、磨西西、磨将、五样、都磨、斑加、阿特、打口、格地、瓦基、马萨、磨西沙、多磨等等。大多数原石属于原生矿床,人们习惯地称这里新场区,个体原石有皮壳,大部分皮壳没有油润感,包括砂发也是干干并且不均匀,有些石头几乎全部脱砂,种差,个别松花特别好
这里最有名的场口是磨西沙,
莫西沙位于龙肯寨子西南2公里的帕敢公路旁,是龙肯场区最重的场口。山石和半山半水石皆有,玉石件头一般较小。山石为泥皮、泥沙皮。半山半水石为白盐沙皮壳,皮较薄,手触摸在糙感,扎手。玉石有白雾,但非常薄,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雾,叫做“白糊”。多数玉石的肉质好,水头足,种质很老,从细糯到玻璃种都有,玻璃种起荧光也不少见。含翡翠砾石的沉积特点是:上层为黄色沙砾石层,下面为灰绿色砾石层。所产原石个体较小、质量高,常达糯化底至玻璃底。莫西沙对面山角落有个小山丘,叫玻璃贡,那里专出玻璃种。莫西沙延伸还有个角落,也叫莫西沙,但是所出原石质量较差,跟下场莫西沙皮壳类似,但皮薄,多为灰黑皮。莫西沙它产出翡翠中最高境界的两种翡翠:起胶的翡翠和起荧的翡翠。莫西沙原石的皮壳主要有白沙皮、灰砂皮、和比较少见的红沙皮三种。白沙皮最常见,因为几乎所有的莫西沙原石含铁量都比较低,即使是红沙皮,皮壳红色而肉色还是偏白色。
莫西沙的皮壳可归纳为三个典型的特征:
(1)脱沙皮:这是莫西沙石头的典型特点,有些石头几乎全部脱沙,有些则部分脱砂,就算是有砂皮的石头,总也能在某些部分找到脱砂感。
(2)刀砍状纹路或蜂窝状皮壳,部分莫西沙的原石可见清晰的刀砍状表面纹,也有大部分可见表面滴水状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凹坑,有时看着像蜂窝状。
(3)凹凸不平的丘陵状皮壳,这在那些逞有多期水路充填的莫西沙原石中比较常见,有时它会与蓝花紧密相关,突起部位经常表现出深色的皮壳,是种水变化的差异化硬度所造成的。
莫西沙原石的擦口呈灰白色,肉则近米汤种,而且棉大。擦口呈深灰色,肉则近冰种。擦口呈乌黑色,则为玻璃种,做出来的成品光会很活(即是起荧光),而且棉也不会明显了(即棉化了),只要肉质中有一丝的绿色,成品就会映射着整
莫西沙很少带色,就算有也是很淡,裂烂也比较多,这是莫西沙的不足之处。由于玉石的底帐很空,水头足,因而其中的棉等瑕疵就会显露无遗,这往往会造成一些人的误解。其实,这种现象对于玉石品质的影响不大,不可将这些不足放大,从而影响到对赌石的正确对待。还有就是莫西沙的变种会较多,这点需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