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有着来自古人世代所传递的文化,但是这文化在日新月异中,逐渐就会发生变化,今非昔比,当年的成事之说放到当下也未必被人信服,甚至有一些话语会改变其原有的深意,令人哭笑不得。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1)

在男女成婚的时候,古人们为了活跃气氛,常常会对新婚的佳人说上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这样的话语,甚至这样的事也成为了人生的一大快事。但其实这句话本意并非如此,甚至与男欢女爱根本没有关系,这其中的缘由是为何呢?这还需要细细品味。

苏轼所著,留恋春光

说道苏轼,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人视他为人生楷模,其所著的诗篇文采斐然,展现文字的意境与哲学。但最让世人称赞的还是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几次三番的被贬,他并没有气急败坏,反而在常人认为的荒芜之地,游山赏水,找寻到人生的乐趣。这样的大文豪怎么又会只贪图男女情爱,并将其成于纸上呢?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首《春宵》便是苏轼所想展现给世人最初始的意境,春天的时光是多么宝贵,花有清香,月亮朦胧,夜晚十分的幽静与美丽。而在夜深时分,富贵人家的歌女还在弹唱,那千秋的院落里,人们嬉戏得正开心。前两句写景,道出了春光的宝贵,但这后两句却暗含着告诫,玩物享乐只会虚度光阴,时间是弥足珍贵的。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2)

这样的“春宵”二字,是苏轼对人生光阴流逝的惋惜,虽然春光无限好,但是只是享受,不懂得拼搏,那人还有什么生机。富贵人家只知道坐享其成,每日荒淫无度,那再美好的时光也终究会过去。所以苏轼对于沉迷于色欲的人是告诫的,是他夜深时分的深彻感悟,绝不是男欢女爱的抒写描绘。

风气开放,兼容并蓄

古代自古就流传有人生四大喜事,而这洞房花烛夜当排第一。其实这与思想的压迫与反抗是分不开的。宋代社会稳定,但是在“程朱理学”的压迫之下,人们只能遵从所谓的三从四德,压抑自己内心的渴望。但是物极必反,压抑久了,人们便会更加生出对私欲的念想。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3)

宋朝的柳永在仕途不得意之时,了却朝堂正事,隐身于瓦舍之间,书写自己的才情。在皇帝看来太过婉约含蓄的辞藻反而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更是产生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这样的说法。而他的词之所以广为传唱,正是因为他撕开了被遮掩的思想外衣,大胆的歌颂男女情爱,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4)

时代的浪潮在奔涌向前,那些束缚人身心的思想糟粕也将不复存在,但是人们注重举止言行这样的教养却是刻在内心的。虽然内心奔放,但也讲究委婉之美,太过直白会显得唐突。于是有些句子就改变其深意,成为了被赋予新意义的代表,甚至与本意截然相反。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5)

“春宵一刻值千金”也由苏轼所提出的珍惜时光之语,慢慢地演变为劝告新婚夫妻要珍惜洞房花烛夜的宝贵时光。虽然都是对时间提出的见解,但是很显然这两者之间相差甚远。

切勿滥读,尊重文化

经过漫长的时代变迁,在各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之下,我们甚至会对自身的文化底蕴视而不见,产生误解滥读的现象。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6)

每一个时代都不该被定义,但是对于古人产生的关于国家、社会乃至哲学的深思,这样的文化至少不应该被戏谑的解读,这不仅对于原作者来说是惋惜的,对于我们深沉的文化也是值得抱歉的。

小结

“春宵一刻值千金”,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世人认为这是欢度快乐的信号,但在苏轼那里却是珍惜时光的警告。随着思想的开放,人们对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加注重,但是也要注意分寸,切不可将他人的明世智慧变得浅薄。

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7)

对于事物的理解,一味地肤浅得不到真正的思想启迪,只有去理解其中深意,才能有所收获,而不至于随从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