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有很多人都有着依赖型地人格特征,或者有比较重的依赖心理。

这一类人,经常觉得自己没有想法,没有主见,或者想法太多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总是希望身边能够有人,帮助自己作出决定,即使其他人做出的决定并不是自己满意的,也依然不会反驳,而是顺从。

一般来讲,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70%以上的事件(尤其是比较重大的事件)都是别人来帮助自己解决或者作出决定的,自己很少独立作出决定,那么就已经具备了比较严重的依赖心理,甚至是依赖型人格。

这种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是,总给人不成熟,非常软弱、不太能信任的感觉。

经常依赖你的人的心理学(依赖心重没有主见)(1)

严重的依赖心理和依赖型人格,大多是来自于个人童年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母如果持续采用的是溺爱型的教养方法,总是包办个人成长中的各种事务,成长期间,这个孩子从来没有自己做出过主动的探索和决定,甚至是背什么颜色的书包,和谁交朋友,都是父母决定的。

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想法,第一时间跑去询问亲人朋友(常用依赖者),不愿意自己承担决定的责任,更不愿意去自己作出决定,一直依赖着重要他人,一旦重要他人不在的时候,会感到异常的恐慌。

除此之外,在生命的其他阶段,如果遭遇过重大决策失误,也会由于应激反应而导致个体突然出现强烈依赖心理。

经常依赖你的人的心理学(依赖心重没有主见)(2)

那么,如何来纠正这种依赖心理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如果已经形成了依赖型人格,那么改变是比较困难和缓慢的(但也绝非不能改变了),如果只是一种习惯性心理状态,则可以更有效的进行纠正。

在具有较强依赖心理的人身上,普遍具有自信心缺失的特征。所以,在个人“内”的方面,可以尝试进行自信心训练。

自信心训练的具体方法比较繁多(可以参见往期文章),最简单的两种是建立成就事件和积极自我暗示。

经常依赖你的人的心理学(依赖心重没有主见)(3)

建立成就事件是指,个人尽可能地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建立一些能够达到的小目标,然后努力达成,让个人产生成就感,从而达到自我鼓励的一种办法。

积极自我暗示则是说,个人可以采用冥想等方法,常常观察自己正面的、积极的特征。在做事情之前,多对自己说,我可以的,没问题的,能做好,多相信自己的能力。逐渐地去接纳自己,提升良好的自我感觉。

经常依赖你的人的心理学(依赖心重没有主见)(4)

在个人“外”的方面,情况较轻的,可以进行自我行为矫正训练;情况较重的,可以联系心理机构,参加团体活动,在他人帮助指导下进行行为调节治疗。

如何进行自我行为矫正训练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

第一,先从“小目标”做起。比如决定今天中午吃什么饭,今天下午穿什么样的衣服,明天要做什么样的发型等等,拿一张纸,写下能想出的所有选项:吃快餐、吃面条还是其他。

然后,这个目标很小,所以不能用很多的时间决定,最多给自己五分钟考虑。五分钟后,必须有一个决定,哪怕是闭着眼睛画一个圈出来。

在决定之后,把这件事情从脑海里移除,仅仅保留执行的状态,不要后悔,不要临时改变,也不要因为别人的话语而更改这个决定。

这样虽然会感觉有点难受,但训练两周至三周之后,便会得到一种有时间认知感觉的决策风格了,这也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且,也会对自己产生一点信心。

经常依赖你的人的心理学(依赖心重没有主见)(5)

第二,当面对比较重大的事件和决定的时候,先给自己一个时间的限定,然后采用“决策平衡单”的方式来把问题理性化,直观化。

决策平衡单很简单,在表格的最上方,列出关于当前需要决定的几个选项。然后制定一些重要的维度作为决策因素(还可以赋予权重)。

最后,对这些选项进行逐个评分,评分的结果会给出一个直观的结果,更有利于个人理清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也能够使依赖心理重的人克服恐慌的情绪,理性的分析问题。

依赖心理和依赖型人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妨用自己的意志力努力一下,纠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