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黄 鹤

饮食调养是养生的重要内容,所以自古就流传着许多关于饮食养生的谚语,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早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等。但其中的道理,不少人可能并未认真琢磨。中医理论认为,“阳气不足,百病丛生”,阳气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阳气获得,先天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后天——从日常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结合饮食养生,养阳要做到“早吃热晚吃凉”。

吃多了身体冷(早吃热晚吃凉滋养全身)(1)

中医认为,对于人体而言,具有气化、推动、温煦、兴奋等功能的物质属阳,具有凝聚、抑制、滋润、安静等功能的物质属阴,因此阳气不足往往会出现怕冷、肢体不温、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等表现,这时就需要采用补气温阳的治疗方法,以纠正人体阳气的偏衰。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说,人体阳气消长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运行规律一致,太阳升起时,人体阳气开始升发,人逐渐苏醒,开始一天的活动,中午太阳升至最高,也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午后阳气开始衰减,太阳落山后阳气收敛,人体机能减退,所以需要休息,如此往复。因此,补气温阳也应顺应人体和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

针对日常饮食,建议“早吃热晚吃凉”。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单纯指食物温度的凉热,还要结合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早午餐时,适当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同理,晚餐时适当食用凉性食物,有助人体阳气收敛潜藏。比如,早午餐可以喝热粥或热饮(米酒、咖啡、牛羊肉汤等),以及面食、牛羊肉、鸡肉、鱼肉、韭菜等温热性质的食物,也可适当加入葱、姜、蒜、花椒等温热性质的佐料,这些都可鼓舞气血,暖身提神以助阳气生发,对于正常人或阳气不足之人是比较好的食疗养生方法。而对于正常人或偏热性体质(包括阳盛体质或阴虚体质)的人,晚餐适合以偏凉性的瓜果蔬菜为主,配合一些鸭肉、豆腐等蛋白质食物,主食以小米等杂粮为主,而不应过食温热性质的食物,比如生姜、花椒、烧烤、火锅等。另外,不少偏凉性的食物还有滋阴作用,比如银耳、百合、梨、鸡蛋、牛奶等,不仅可以补充一天所消耗的阴精,而且可以滋养气血、补益脏腑,从而使耗损的阳气得到恢复,为第二天阳气生发打下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