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贤德妃的仪制,竟然用上了编钟?这是要篡位吗?

新版《红楼梦》在元春省亲的一回里在网上遭到了网友们群嘲。

元春进来的时候,竟然是一排的编钟演奏,要知道古代编钟是很少出现在民间的,是皇宫里才有的东西,日常也不会拿出来玩,一般在征战、朝见或祭祀等重要活动时,才会由宫廷乐队演奏,看看我们全国博物馆里编钟的数量就知道。贾府私藏着一套大型编钟这种情况是非常犯忌讳的,而且这些演奏的乐手是常年养着的吗?贾府这到底是怎样的骚操作不由得令人费思量。

弹幕君毫不留情:

这是要篡位吗?

贾府不满门抄斩那是皇上给面子

看到通明的贾府,有人兴高采烈:哈哈,贾府用上电灯啦。

元春高高坐在堂上,隔着红纱幔,顽皮的网友:撂牌子,赐花。

还有:这屋漏风啊,好大的风。

那是因为画面里,屋里阴风阵阵,红色纱幔都飞起来了呀!

诰命夫人们进来的时候网友们连声喊着:把王熙凤叉出去,有王熙凤什么事?

的确,在原著里,王熙凤很可悲的连个诰命夫人都混不上,至少贾蓉的老婆都混上了诰命夫人呢!

贾琏买同知的时候也不想想自己老婆的感受!新版里把王熙凤也放进来估计是怕她心理不平衡吧。

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道:“当日 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反倒哭个不 了,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

扮演元春的演员说直接把“娘 儿 们”说成“娘们儿”

新版《红楼梦》里经常出现说错台词的现象,其实体现了演员们文学素养不够,另一方面时间仓促或不愿意去读一读《红楼梦》原著。既然这样,应该去拍《红楼梦野史》、《红楼梦外传》。

例如王熙凤不知道原著的“劝和劝和”说成“和劝和劝”,这种地方,全靠有文化功底和熟悉《红楼梦》的文学指导来发现,新版《红楼梦》到底有没有请红学方面的指导呢?我估计没有。

这种演员犯错直接打脸的是导演,因为哪怕演员没文化,演员们不熟悉原著,导演不应该不知道“娘 儿 们”指的是母亲和女儿,而不是“娘们儿”这种粗鄙的含义。

网友们又说了:

唉,回宫又得去当爷们儿了——你想笑死我吗?

平时可爷们儿了

皇上知道你是爷们儿吗?——皇上说“不知道,滚!”

作为一个贤德妃,元春长得像隔壁张大妈,体格雄壮、尖嘴猴腮的:

皇上缺猴戏看吗?

心疼皇上

皇上说“你别回来了”

各位网友你们是魔鬼吗?

贤德妃进来的时候,弹幕纷纷说来了一个大马猴!

女眷们跪下时弹幕又出来了:猴妃说免。

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我,每次被北方的哏笑到捶地是怎么回事,感觉大马猴这个词好生动啊!

贤德妃边走,头上两三根步摇边大幅度摆动,网友们不淡定了:这步摇是戴着来打脸的?

贵妃,你的脸都被打疼了吧?

贤德妃率先跪下,和贾母她们头抵着头抱在了一起哭,网友们好操心:等下她们的发饰要叉在一起分不开了!

姑娘们顶着钱串子头进来的时候,网友们说:来了个戏班子!

有官职的男眷们腰上都是个圆圈革带,弹幕君说:

一人一个呼啦圈。

呼啦圈?哈哈哈哈哈.......

太监在宣读觐见男眷官职的时候,网友说:

妈妈,有人拿鼻孔瞪我!就是他:

元春省亲为什么在夜里(元春省亲那天阴风阵阵)(1)

新旧版的元春对比,这才是端方福相的元春,不是吗?

元春省亲为什么在夜里(元春省亲那天阴风阵阵)(2)

这位老相之余还显得尖嘴猴腮,完全不是帝皇家的审美啊!

元春省亲为什么在夜里(元春省亲那天阴风阵阵)(3)

除了大妈还是大妈,元春是王夫人的年龄,王夫人是贾母的年龄,这一版的确有硬伤。

用《大明宫词》的套路来拍摄《红楼梦》肯定是不行的

李少红导演在拍摄《大明宫词》的时候是非常成功的,归亚蕾也是一位不错的演员,但是成名导演有一个大坑就是:在一次成功之后,只能不断重复自己的成功经历,再也走不出舒适区。

假如真的很想翻拍名著,去拍金庸剧可能不会掀起那么一波波的恶评,因为人物数量、历史常识、器具用品、服装打扮都没有那么复杂的细节,导演的发挥空间比较大,《红楼梦》是一部许多人穷尽一生去研究的巨作,没有耐心花几年时间去打磨,是很难拿得出媲美87版《红楼梦》的作品的,资本涌入影视界是种推动力,但是不能一切唯资本马首是瞻。

我很期待下一位有识之士,能够拿出真正挑战王扶林版本的《红楼梦》剧作,因为王扶林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这部作品自己还是有很多遗憾的,这恐怕和当时的资金不足也有关系,现如今,资本愿意进来,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更出色更贴合原著的作品,到时候,希望不要再出现带资进组的演员,让《红楼梦》成为一个能够不断产生优秀影视作品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