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会觉得我很无聊,但且慢对我吐槽,看完再议——

到某小学参加一个教研活动,休息时上厕所,因教师厕所维修,师生共用一个厕所。这时恰好是下课时间,一群一年级的小同学也前来如厕。

第一个同学刚进厕所门,便开始了小便,第二个同学也是如此……我生性好管闲事,便开口道:“小同学,请往里走,看见了吗,小便要入池,在门口岂不是会把厕所弄得很脏,后面的同学就没法进了!”

小同学很是听话,一个个都很听话地往里走了,还有一个小同学对后面的同学说,“往里走,往里走,老师说了,不要在门口小便,不卫生!在门口小便的不是好孩子!老师,您说是不是?”看着天真可爱的小同学,我笑了!

在厕所门口,我问一个小同学,“没有人教过你们如何上厕所吗?”小同学笑了:“上厕所还教吗?”

“不用教,你看不是好多同学不会上厕所吗?”

“你是说要往里走?你说了,我们以后知道了!”

“说了就知道了!”小同学还是很容易“教”的!可是,我们“说”了吗?

当然,可能有朋友或老师说,你这是小题大作,上厕所这样的事如何上得了台面,如何教?难道在课堂上老师不讲知识讲如何上厕所吗?

或许,笔者也真是小题大作!但是,如何上厕所却实在也是一种知识,而且是很重要的知识!这种知识,如果从小不教,让人养成恶习,一辈子都难改。

文明如厕勤洗手(如厕文明不是一件小事)(1)

在我国,从从城市到乡村,全国几乎所有的公共地方的公用厕所墙上都刷着诸如“上前一步,靠近文明;“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小便入池,大便入坑”“来也匆匆,去也冲冲”之灯的醒目标语,为什么要写这些?无非说明我们很多人不会“如厕”,说明我们大人“如厕”也需要时时提醒,可即便是时时提醒,又有多少人能按“规定”“文明如厕”呢?

不会如厕之人之所以如此多,就是我们从小没人教过的缘故。上厕所全都是个人“悟”出来的,只要解决了“内急”,怎么“如厕”,那全是个人私事!

因而,在孩子小时候,在幼儿园和小学,上厕所也是知识,也需要教,上厕所也是能力,也需要培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说:学生、学生就是要学会“生”。这个“生”的最基本含义就是要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而在所有的技能中,上厕所可谓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它甚至比吃饭、穿衣都重要,因为饿了、冷了还可以忍,而“内急”则不可等!

文明如厕勤洗手(如厕文明不是一件小事)(2)

但是纵观我们当下的教育,无论是家庭、幼儿园还是学校,却并未把这“重要”的技能列入到孩子的必修课之中。一个人的“如厕”本领小时候完全是靠本能——随处即可,等到大一点了,靠脸面和自觉——找个背人的地方,但直到长成大人,却仍是不会如何“如厕”。人越大,“如厕”之事越不好意思再教育,但“不会如厕”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公共的事,会影响共公卫生、社会文明,所以只好在“如厕”的地方刷上标语进行提醒,但木已成舟,不少人,虽然标语入眼,但却难以改得了从小形成的“惯性”……

文明事大,如厕事小,小事影响大文明。小事小时候很容易学,习惯很容易养,只需要在小朋友、小同学上厕所时,家长、老师稍加告之,便可解决这一生的“大事”成就一生的“大文明”,所以,家长、老师,对于小孩子上厕所,要加强教育,不能放任自流!

文明如厕勤洗手(如厕文明不是一件小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