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符号前20个读音(化学中的这些字)(1)

最近几天一篇题为《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各大媒体、社交平台刷了屏。

化学元素符号前20个读音(化学中的这些字)(2)

文章表示,有关部门把一些汉字的读音给改了,比如:说(shuì)服变说(shuō)服,粳(jīng)米变粳(gěng)米,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也变成了(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斜不念(xiá),改念(xié)了,更有一骑(jì)红尘妃子笑,如今是“一骑(qí)红尘妃子笑”。

古今通行的生僻字也就算了,诗词里辛辛苦苦押的韵你说改就改?古人的棺材板怕是要压不住了呀!

化学元素符号前20个读音(化学中的这些字)(3)

而这背后的逻辑竟然是:由于读错的人较多,咱们索性就按错的来吧。

WHAT?小编表示一脸懵逼,内心瞬间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

化学元素符号前20个读音(化学中的这些字)(4)

更有网友被炸的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觉醒来,十几年的书竟是白读了?

化学元素符号前20个读音(化学中的这些字)(5)

虽然官方及时做了回应:还未通过审议,应以原读音为准。

化学元素符号前20个读音(化学中的这些字)(6)

但是仍未浇熄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和疯狂吐槽,毕竟这事儿与你我息息相关。

化学元素符号前20个读音(化学中的这些字)(7)

小编周遭的同事们也纷纷不淡定了,积极建言献策,并最终整理出一份《别再读错了,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化学版》,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字词要改名了吧!

一、心里没点ac数的多音字

明明长一样,却要读不同,这可不符合推广普通话的标准。既然多音字的存在本身就不合理,干脆一个字——改!

比如说到化学物质的性质经常会提到一个词“无色无臭”,以后咱们也不必强调是否没有任何气味,闻不到臭[chòu]味就行了。(注:[chòu]:不好闻的气味。[xiù]:气味的总称。)

“吡咯”的“咯”[luò]也太不好记了,干脆改成“咯咯笑”的[gē],这么有画面感的词保证不会写错了。还有重铬酸钾、重铬酸钠、重氮甲烷……,今天还听他读[zhòng],明天却又变成[chóng]了,这么重要的专有名词怎么能有两个读音呢,从今往后咱们统一标准都读[zhòng]。

那么,请问“澄清石灰水”中的“澄”到底读什么?

二、明明可以有边读边,偏要特立独行

其实化学元素的读音,一般都是按照偏旁字来发音的。比如吲哚[yǐn duǒ]、喹啉[kuí lín]、酮[tóng]、苄[biàn]等。但是偏偏就有一些名词特立独行,各种奇葩读音跟偏旁完全不像。

“酮肟[wò]”除了听过念“污”的还听过念“亏”的;“己二腈”成了“已二晴”;“聚氯乙烯”也不念[lǜ],而是[lù]。

“吖啶[ā dìng]” 你和“丫”长得这么像,怎么就不能也读[yā]?嗑了那么多葵花籽,还不能把“癸[guǐ]烷”读成葵[kuí]?

羰基[tāng]、羟基[qiǎng]、羧基[suō]读个半边其实也差不多;至于元素“氙[xiān]”、“钆[gá]”、“铪[hā]”想读什么大家定……

问题又来了,读音这么多,改成哪个大家都不满意怎么办?

三、声调?那是什么?能吃吗?

那些读音和偏旁字基本一样,区别就在于声调不同的词,就更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统一有边读边,遵从偏旁字岂不更简单。

以后最常见的“苏打[dá]”读成[dǎ]也不会被老师打;[an]家三兄弟“氨[ān]”、“铵[ǎn]”、“胺[àn]”也不用分彼此;再也没有写混的“脂[zhī] 化”和“酯[zhǐ] 化”;“磷[lín]酸酯”与“膦[lìn]酸酯” 也不用区分无机与有机……

四、有些字注定不配有姓名

要改就改个彻底,不只读音要改,字也要改,那些长得太像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字绝不放过!

“坩埚钳”改成“坩锅钳”;“酚酞试液”中的“酚酞”总有人写成“酚肽”,那就统一改成“肽”,我们的原则就是照顾大多数人嘛。

按照这个思路,“石蕊试液”变成“石芯试液”,“白色沉淀”改成“白色沉定”,“活性炭”就变成“活性碳”,“致冷剂”还可以选择成为“制冷剂”或“治冷剂”……

这些都改了,我们的化学就能学好吗?


对于这个话题,身为一枚化学党真的更有感触,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元素中文名称的确定并非易事,既要尊重元素命名国际法则,又要遵循元素的中文命名原则,还要考虑其推广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最早的几个元素名称的汉译方案出现于1870年前后,我国化学家徐寿最早提出元素译名的单字细则,他在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合作翻译的《化学鉴原》写道:“西国质名,字多音繁,翻译华文,不能尽叶。今惟以一字为原质之名,取罗马文之音首,译一华字,首音不合,则用次音,并加偏旁,以别其类,而读仍本音”。虽寥寥数笔,却展现了其卓越智慧。

如今,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历经百年,已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命名原则,如氯、氢、氮、氨这些“生造字”基本都是中国化学家们的杰作,而且在造字的过程中彰显了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让中国人学习元素周期表比西方人还容易。

以小窥大,更何况承载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汉字。从发明到使用再一点点的演变至今,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意义,如今我们说改就改,多少有些儿戏。

希望这一代的汉语文字工作者,慎重对待我们的文化之本,让灿烂的中华文明辉煌永续。

化学元素符号前20个读音(化学中的这些字)(8)

#随堂小测试#

请为下列词语标注正确读音:

1. 重铬酸铵

2. 三聚氰胺

3.曲颈甑

4. 安瓿瓶

5. 糖脎

在评论区快快回复给小编吧~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官方微信(更多化工信息请关注CCN-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