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在网上和头条里搜了一下,发现关于河南方言的几乎千篇一律都是各种视频,大多还是为了搞笑和显示家乡特色。小编突发奇想,《康熙字典》收录了47035个字,《中华字海》更是达到了85568个字,中国汉字究竟有多少?大概在10万这个数还靠上。那么我们平常人最多也就使用两三千个汉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就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所以,咱们河南一些特殊的方言有没有对应的字呢?于是小编亲自查了查,想找到对应的汉字。小编是豫西北某地的,各地发音也不一样。所以下面列出的还请见谅。

  1. 先来第一个。ri ba chua 。就是瞧不起人的意思。例如:你真ri ba chua。这个输入法直接就能输出。ba字究竟是把还是吧,无所谓了,chua字就那么一个字,就是 欻。合起来就是日把欻。

    河南话最简单的一个字(老乡们看过来了)(1)

  2. pian。聊天,闲侃的意思。小编上初中时,有个语文老师还造了这个字,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片。其实这个字本身就有,就是谝。很容易查到。谝在一些古文中的意思是花言巧语或夸口。在小编老家,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男女交朋友。(显然是花言巧语的引申啊)。

    河南话最简单的一个字(老乡们看过来了)(2)

  3. ke xin lu。就是指膝盖这个地方。ke应该是髁,xin其实就是膝,lu应该是胪。髁是指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亦指大腿骨或膝盖骨。在北宋成书的《广韵》中就把髁解释为膝骨。接下来是胪。大家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鸿胪寺卿。在《说文》中,胪的意思是皮肤。连起来就很好解释了,髁膝胪应该发音ke xi lu,意思就是指膝盖这的这块皮。

  4. 妗。指对舅舅的妻子的称呼。这个字发音 jin。《集韵》中讲 俗谓舅母曰妗。

  5. di 脑(de 脑)。小编私以为这个di字应该是氐。氐字有多种意思。其中之一是通“低”,例如《汉书·食货志下》:封臣皆氐首仰给焉。氐首就是把头低了下去。如果di脑就是低头的意思的话,可能是寓意是为人要谦虚的意思。氐还有一种意思是“根本,本源”。这个氐是通柢的。如《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翻译过来意思是尹氏和大师是周朝的柱石。脑袋当然是人的根本了。所以也可能是柢脑。

  6. .臌(gu)。平常我们说手上gu起一个水泡。其实不是鼓字。月字旁嘛,和人身体有关。臌的一个意思就是指(皮肉)凸,胀。

  7. gu jue 。意思就是人蹲着。从上面的解释,应该也很好理解。这个词很可能是臌撅。例如。撅着屁股,这个动作大家都很熟悉。臌的意思是身体某部位胀大。想一下,蹲在那,不就是身体感觉变胖了嘛。这个算作强加附会吧,还请见谅。

    还有一种发音就是gu dun。这个大概直接就是骨蹲。是从距蹲变音来的。也许gu jue 也是变音变来的吧。

  8. 烧 kuoer(点kuoer)。意思就是去上坟烧点纸钱啊金银箔啊什么的。这个字打不出来。是左边一个火字旁,右边一个果。在《中华字典》上查到发音为hui,属方言。在《孟县志》上对此词有介绍。

    河南话最简单的一个字(老乡们看过来了)(3)

  9. 芫荽(yan sui)。香菜在咱们家乡话里就是这么讲的,既然有这两个字,还有必要继续因为不知道芫荽怎么写而只会用香菜两个字吗?哈哈。

    河南话最简单的一个字(老乡们看过来了)(4)

接下来小编再介绍其他几个词。这些词较之上面的10组略加常见。

  1. liao。这个字是繃。有些地方同绷,发音也是beng。郑注《礼记》曰:繃,为缝合也。例句如:衣裳都烂了个洞,脱下来我给你繃几针。

    河南话最简单的一个字(老乡们看过来了)(5)

  2. 滗(bi)。去汁曰滗。举例子:淘米的时候,把水给滗下去。

  3. bain(pian).意思是把衣袖卷起来以免沾到水。这个字是缏或者扁。这两个字的用法都是从挽字发展出来的。有的地方至今在用挽(mian音)。

  4. 抪。河南方言中发bu音或者pu音。意思就是抱。举例:把你这小孩让我抪抪呗。

  5. 蹅。小编家乡发音为za。蹅的意思就是在泥水里踩踏。举例:刚下完雨,小心点走,别蹅了一脚泥。小编记得小学写作文用的是踏字来代替。现在有了准确的字,赶紧教给自己的孩子吧。

附录:中原官话片区。

河南话最简单的一个字(老乡们看过来了)(6)

纯属小编戏谑之作,还请见谅。下一期会介绍一个更扯的“怼”字辨析和真正的常用dui字。加上另外几个完全靠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