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

帝尧陶唐氏是五帝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中华国家制度的开创者。对帝尧的功德记述,自《尚书》、《史记》至今,不绝于史书,表达了国人对帝尧的怀念和尊崇。特别是对帝尧葬处,更是国人顶礼膜拜的圣地。在先秦,帝尧葬地有五种说法:《山海经》有"尧葬岳山、狄山说";《墨子·节葬》有"尧葬蛩山"说;《竹书纪年》有"尧陟于陶"说;《吕氏春秋》则云"尧葬榖林";《尚书大传》则云"尧葬成阳"。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1)

自汉皇确定了尧陵在济阴郡成阳县后,天下皆祭成阳尧陵。汉亡后,尧裔在迁徙居住地各建尧陵,天下尧陵又出现多说。有尧葬"成阳西北四十里"说,有"尧葬东阿县城茨乡"说,有"尧葬堵阳"说等。西晋永嘉(309年)八王之乱后,北朝政权为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执政,其起源多与山西有关。匈奴人刘渊自称为汉家外孙,故在都城山西平阳建尧庙祭祀,此后赵、燕、魏、齐、周等政权及隋唐依之。但山西境内从无尧陵之说。在这种背景下,成阳尧陵日渐冷落。但唐宋朝廷仍下诏祭祀成阳尧陵。金、元二朝,黄泛连连,菏泽境内居民皆亡走他乡。成阳尧陵基址渐为佛寺所占。元初诏山西平阳府重修尧庙,道士姜士信以余材改神林祠为尧陵。从此山西境内有了尧陵。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2)

明初欲恢复成阳尧陵,新居民竟不能指认成阳尧陵所在。于是明朝廷在东平芦泉山新建尧陵一区(1372年),明初百年间祀帝尧于此。弘治七年(1494年),礼部尚书耿裕查验典籍,确认帝尧陵在曹州,指令曹州学正濮琰上状,改祀正典。由于耿裕调吏部,不久病死,欲恢复成阳尧陵之事未果。自此天下皆以东平尧陵为非。于是山西、濮州等地又出现尧陵之说。清乾隆元年(1736年),诏在曹州新建尧陵,因两条河流包围成阳尧陵旧址,故在成阳尧陵西北四十里、曹州城北六十里明濮州竹林寺唐尧墓修陵一区,曰濮州尧陵,有清一朝祭帝尧于此。

曹州成阳尧陵、山西平阳尧陵、东平芦泉山尧陵、曹州濮州尧陵在文献中并行于世。乾隆后,天下尧陵有四,山东占三,而菏泽境内有二。

现将帝尧陵有关文献资料公布天下,以正视听。

一、成阳尧陵

成阳尧陵是历代历史地理文献明确记载的尧陵。成阳尧陵又称曹州尧陵,位于菏泽城东北五十里牡丹区胡集镇尧王寺村。对成阳尧陵最权威的记载:①秦汉大儒伏生在《尚书大传》中写明:"尧葬成阳。"应是先秦广泛认同的说法。②秦《吕氏春秋》:"尧葬于榖林。"东汉学者高诱注云:"《传》曰:'尧葬成阳。'此云榖林,成阳山下有榖林。"知榖林与成阳是一个地方。③《汉书·刘向传》:"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刘向是西汉元、成两朝史学家,指出帝尧葬在济阴郡内。济阴郡辖九县,成阳是其一。④东汉初班固《汉书·地理志》载:济阴郡成阳县"有尧冢、灵台,《禹贡》雷泽在西北。"指明尧陵在济阴郡成阳县境内,且在《禹贡》雷夏泽的东南。⑤东汉大儒郑玄《诗谱》:"昔帝尧尝游成阳,死而葬焉。"按战国《竹书纪年》,帝尧晚年居陶丘。郑玄说后回游成阳,死去,故葬于成阳。⑥三国《皇览》:"尧冢在济阴郡成阳县。"⑦西晋初史学家皇甫谧《帝王世纪》载:"尧葬于济阴之成阳西北,是为榖林。"又云:"尧葬榖林,榖林即成阳。"上述文献都明确指出,帝尧陵冢在济阴郡成阳县,雷夏泽东南,但都没有指明在成阳县的什么地方。⑧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下记云:"《地理志》曰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台,乡曰崇仁,邑号修义,皆立庙。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泽通泉,泉不耗竭,至丰鱼筍,不敢采捕。庙前并列数碑、栝柏数株、檀马成林。二陵南北列,驰道径通,皆以砖砌之,尚修整。尧陵东、城西五十余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石壁阶墀乃旧,南、西、北三面,长栎连荫,扶疏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略尽,于城为西南,在灵台之东北……"云云。历史经典文献《水经注》第一次明确记载帝尧陵在成阳城西二里,陵南一里为尧母庆都陵及陵区内外都作了详尽记述。此后的历史地理文献对成阳尧陵方位的记述皆源于此。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3)

北齐废成阳县。隋初于鄄城(旧城镇)置濮州。开皇十六年(596)于成阳废县置雷泽县,隶濮州。自此,成阳尧陵又被称为雷泽尧陵,属濮州。

由于北朝之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后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唐皆在山西平阳祭尧庙,而冷落了位于雷泽县西的成阳尧陵,隋、唐学者一再记述尧陵的位置,指出帝尧陵在曹、濮间。唐朝廷于贞观二年(628年)十月下诏,给濮州雷泽县成阳尧陵置守陵二户,禁樵采、刍牧。唐房玄龄撰《晋书·地理志》成阳县下写到:"舜所渔,尧冢在西。"唐初《括地志》:"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陵南一里为灵台。"唐武周时学者梁载言撰《十道志》云:"尧冢在曹州界。"唐《通典》:"曹州界有尧冢。"唐《元和郡县图志》濮州雷泽县下:"尧陵在雷泽城西三里。"以上文献无不表明,自隋唐废济阴郡改曹州分出濮州后,鄄城县、雷泽县皆从济阴郡划出,隶属新建之濮州。故帝尧陵的坐标城已由成阳城变为雷泽城。且帝尧陵的位置就在曹、濮二州的边疆之上。至今牡丹区胡集镇成阳尧陵西、陵北距鄄城县界不足三百米。

后由于安史、五代战乱,尧陵渐废。宋皇赵匡胤又下诏:"唐尧葬成阳,置守陵五户,每岁春秋二时,委所在长吏置祭。"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濮州雷泽县下记云:"尧陵在县西三里。"因黄泛,曹、濮二州水患不断,地方官不能确指尧陵所在。直到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濮州知州韩铎正式上报朝廷,考证帝尧陵在濮州雷泽县东榖林山。皇帝诏准春秋祭祀,并置守陵五户,禁樵采、刍牧。此后在国史中,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又一次祭雷泽县成阳尧陵。

金、元两代,菏泽境内黄泛不止,雷泽废县为镇,成阳尧陵渐被佛道占有。祭祀帝尧陵改在山西平阳祭尧庙,但元《文献通考》仍载::"尧冢在曹州界。"元末明初,汹涌的黄河把雷泽城(成阳)、尧陵、尧母陵及周围地域一分为四:雷泽故城在赵王河东岸,属兖州府;城北二里北郭属郓城;尧陵在赵王河西岸,属曹州;陵西、陵北属濮州鄄城县;尧母庆都陵浸泡在赵王河(黄河)西岸河水中。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4)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诏修天下帝王陵,曹、濮二州土著居民亡散四方,新移民竟无人确指帝尧陵所在。于是学者议定在东平州芦泉山之阳新建帝尧庙一所,庙后有古冢,被指认为尧陵(文革中扒坟时,考古人员确定为无名汉墓)。有明一朝,于东平州芦泉山祭尧不绝。至今明朝所建尧庙尚存,清雍正六年祭尧碑仍在。

在弘治七年(1494年)时,礼部尚书耿裕查验典籍,认为尧陵不在东平州,而在曹州。于是指令曹州学正(教育局长)濮琰上状朝廷改祀尧陵于曹州(见附录)。不久,耿裕调吏部尚书,死去。改祀曹州尧陵事寖。但此议一出,天下骚动。山西、河南纷纷奏报尧陵在彼。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5)

尽管如此,明万历《兖州府志》(时曹州隶属兖州)曹州下赫然记下:"尧陵在州东北五十里旧雷泽城西,陵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余丈,上有庙,俗谓之尧王寺是也。"(见附录)清康熙《古今图书集成》曹州下又载"尧陵在州东北五十里旧雷泽城西,陵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余丈,陵上有庙,俗谓之尧王寺是也"云云(见附录)。

康熙十三年出版的《曹州志》,明确记载:"尧陵在州东北六十里。旧雷泽城西,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余丈。大明《一统志》云:尧陵在东平,或云在山西。今按《文献通考》云:古唐尧所居,去(曹)州东北有尧冢。"又云:"雷泽城在(曹)州东北六十里,本汉成阳城,古之郕伯国。""姚墟在(曹)州东北六十里。"云云。

濮州尧陵于乾隆元年修建,是皇上钦定的,天下人不能为非。但乾隆八年的《大清一统志》曹州下仍云:"唐尧陵在菏泽县东北五十里旧雷泽城西,与濮州接界。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丈,上有庙(见附录)。"同时的《山东通志》亦云:"古尧陵在菏泽县东北六十里,旧雷泽城西二里,本在濮州之(东)南,今入曹境,陵高四丈五尺(见附录)。"直到清末仍如是说。而濮州尧陵在菏泽城(曹州)正北六十里偏西十五度。这种不顾地理方位的记载难道不令人费解吗?

对成阳尧陵的方位,从明清五部《濮州志》中亦可知道:尧陵在菏泽城东北。明嘉靖六年《濮州志》:"尧庙在(濮)州东南一百里,庙后即陵。"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宣统《濮州志》均载:"榖林在濮州东南九十里,上有帝尧墓,元人立碣。《史记》尧葬榖林是也。明嘉靖初,都御史陈公凤梧委知州张寰建尧庙。"又云:"姚墟在濮东南九十里,舜生处。"

自明景泰四年(1453)后,明濮州驻今范县濮城镇。到了清末,尽管濮州尧陵修建了一百五十年,但宣统《濮州志》仍云"榖林在州东南九十里",如指今鄄城尧陵,则最多不过四十五里。而五部《濮州志》所云九十里,皆为濮州至牡丹区胡集镇尧王寺村成阳尧陵的距离。当然五部《濮州志》表述的榖林尧陵,应是今鄄城富春之濮州尧陵。但明、清两朝濮州当局不敢改变尧陵在濮州东南九十里这一被经典文献所记距离的历史说法。

文革前,由周恩来总理委托我国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组成百余学者,奋力二十余年编纂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将尧冢、灵台标注在济阴郡成阳县西,即按《水经注》记载(见附图)。《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则直接说:"榖林在菏泽市东北五十里尧王寺。《吕氏春秋》尧葬榖林即此。"

2008年春,经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勘探尧王寺汉尧陵及尧母庆都陵遗址是一座面积达五十万平方米、中心文化堆积厚达十二米的龙山文化遗址。这是古今所有尧陵中唯一一座与尧舜同时的遗址,更印证了此处是帝尧葬处。同时发掘出的成阳、雷泽故城,到尧王寺龙山文化遗址的距离正合历代文献所记之二里、三里之说。

这些中国最权威的关于尧陵在济阴郡成阳西二里、雷泽县城西三里的记述,铁定了尧陵的位置。而汉成阳故城及唐宋雷泽故城已发掘,并被列为省保单位,更铁定了胡集尧王寺村是汉成阳尧陵,亦即《吕氏春秋》所记"榖林尧冢"的地理位置所在。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6)

二、濮州尧陵

濮州尧陵位于鄄城县城南十二里国营林场之中。无论清代两部《山东通志》,还是清礼部奏疏,统称该陵为濮州尧陵。此陵最早见于西晋学者皇甫谧《帝王世纪》:"尧葬榖林,榖林即成阳。"又载另一说:"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榖林。二说各异,以为成阳近是尧葬也。"皇甫先生曾一度认为成阳西北四十里是《吕氏春秋》所云"尧葬谷林"之地。但马上又结论为成阳附近的是尧冢。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说:"小成阳在成阳西北半里许实中,俗喭以为囚尧城,士安(皇甫谧之字)盖以为是尧冢也。"与此同时还有东阿城茨乡尧冢、河南赭阳尧冢等,皆尧之后裔在先秦或汉朝灭亡后,为纪念帝尧而为之。对成阳西北四十里之尧陵的位置归属,不论在三国,还是西晋、北魏,都属于济阴郡句阳县,不属于成阳县;而唐宋时则属临濮县,也不属于雷泽县。成阳西北四十里尧陵说仅见于《帝王世纪》,但又被皇甫谧否定了。此处应该一直有个尧王墓。该墓有元人立石碣"尧王墓"三字。查清儒孙星衍《山左访碑录》,此碑为元至元十四年濮州尹徐世雄所刻"尧王墓"三字,在濮州尧陵。知元代此处已由"尧王墓"之说。但一直没有作为官方祭祀场所,只是一个传说尧王墓而已。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在东平芦泉山建尧庙、修尧陵,以为国家祀尧之圣地。直到明朝弘治七年(1497年),礼部尚书耿裕否定了东平芦泉山尧陵,而要求改祀曹州尧陵未果,故山西、直隶、河南皆云尧陵在彼,造成有传说的地方皆有尧陵的状况。濮州尧陵正兴于此时。嘉靖元年(1523年),右副督御史陈凤梧巡抚东昌府濮州,知州张寰陪同其到州东南四十五里之竹林寺游玩。寺中和尚对陈说,"此竹林寺即尧葬榖林处。"当时距耿裕否定东平尧陵已达二十五年之久,故陈凤梧指示,可在此建尧庙,以正典祀。于是知州张寰即将竹林寺改建尧庙,并修尧墓。从此,濮州尧陵正式有了场所。但明嘉靖六年(1527年)对尧陵的记载是这样的:"榖林在濮州东南九十里,上有帝尧墓。"又云:"尧庙在濮州东南一百里,庙后即陵。""尧陵在今州治(今河南范县濮城镇)东南榖林寺中。按《史记》:'尧葬济阴成阳。'濮阳尝属济阴郡,而雷泽实成阳地。今寺去旧县(指景泰初年鄄城县城,今名旧城镇)仅三十里。《吕氏》曰:'尧葬于榖林。'皇甫谧曰:'榖林即成阳。'近时,竹林寺发得石碣,书曰"帝尧墓",盖元人书隶体。竹林者,榖林也,土人讹称竹林耳。是则尧墓,实为榖林,而榖林属濮境无疑。况成阳有灵台碑,言尧事甚详,今东平州之东北有尧陵,土人称为尧王墓,官置陵户,岁时长吏往祭。而国有祭告,则贵臣奉诏以往。而榖林之陵,不封不树,同为土阜。虽学士大夫狃于俗闻,莫能是正。况东平又无所谓榖林、成阳,其何所据而以为尧葬处耶?"这里既没有记载尧陵距濮州之里程,又没有敢收入成阳尧陵五方汉碑。但对尧庙、雷泽城、姚墟是写实的,曰:"帝尧庙在州治东南九十里,(尧)陵在庙之后。土人所谓榖林寺土阜是也。""雷泽城在濮州东南一百里,旧名成阳。北齐废,隋复置,唐宋因之。今省为镇。""姚墟在今濮州东南九十里。汉应劭曰'姚墟与雷泽近'。后复称姚城。世以为舜生于此。"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7)

明万历《濮州志》帝尧墓在古迹考下记云:"榖林在濮州东南九十里,上有帝尧墓,元人立碣。《史记》'尧葬谷林'是也。"明嘉靖初,都御使陈公凤梧委知州张寰建尧庙。此后,历康熙、乾隆、宣统《濮州志》皆如此记。可见,《濮州志》不敢引《汉书》《皇览》《水经注》等地理关于尧陵的经典记载:尧冢墓在雷泽城(成阳)西二里、三里之说。

早在雍正十年,直隶省曹州呈报修成阳尧陵,山东呈报修东平尧陵之事。雍正十三年,曹州、濮州合为一州,同属山东。乾隆帝查阅雍正硃批,发现修尧陵之事,于是诏山东巡抚岳濬办理。时成阳尧陵由赵王河和瓠子河包围,上有寺观十余所,无法施工。于是有人提议在濮州东南四十里竹林寺元、明尧王墓旧址复陵。经勘探便于施工,于是按照成阳尧陵的各种文史资料,报修了濮州尧陵。这也是各种史料一直把在菏泽正北六十里的濮州尧陵,一定要写为尧陵在菏泽东北五十里的原因所在。清廷已造成尧陵在濮州的历史事实,也是不可改变的清尧陵所在。我们今人一定要承认。但不一定非要指鹿为马,无限拔高为汉成阳尧陵。

汉成阳尧陵在雷泽城西三里,而明清濮州尧陵在旧城(明景泰三年前濮州)南三十里、在明濮州(今范县濮城镇)东南四十五里。这是两座时代不同的尧陵。试问:在濮州尧陵东二里、三里、五里,乃至十里、二十里,能找出一座汉代古城吗?如果我们连这些史实都不顾,就是对记载成阳尧陵这些经典历史文献的亵渎。

2008年,时任文化厅长的杜昌文同志电话给我说:"现在成阳尧陵已出,濮州鄄城尧陵可否还能定为省保?"我说:"自乾隆元年(1736年)以来,已造成尧陵在彼的情况;乾隆之后,祭尧于此,定省保可以充实了菏泽的文化。"又问:"定成阳尧陵同时为省保如何?"我说:"暂不定。一旦定了,就无法主动去工作、去继续探研了。"于是罢议。现在看来是我错了,被一些人钻了空子。

自明代以来,中国尧陵有四:山西有一,山东有三。一在山西平阳(临汾),是元尧陵;三在山东,即东平明尧陵、濮州清尧陵和成阳汉尧陵。这就是历史事实。

问题已经十分清楚,牡丹区胡集镇尧王寺村龙山文化遗址是汉成阳尧陵,为历史文献所宗,东距雷泽故城二里、三里。南一里毛庄村下即尧母庆都陵,地下夯土达六米厚。前几年又在尧王寺出土《水经注》中所记"中山夫人残碑"。进一步证明汉成阳尧陵所在。而今鄄城西南富春林场尧陵是清乾隆元年所建尧陵,其先最多是传说中的尧王墓。这就是菏泽境内的两座尧陵全部历史事实。

本文作者系菏泽市雷泽祖源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 潘建荣先生

10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8)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9)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10)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11)

尧帝陵在菏泽还是在临汾(菏泽市境内两座尧陵辩)(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