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景圣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之际,不管岁月如何更迭,每逢此时都是家人团圆、阖家相亲的美好日子。而在外漂泊的游子若是无法归家,也会“举头望明月”来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苏轼思及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写下了千古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1983年,永恒的歌后邓丽君将其改编为歌曲《但愿人长久》并收录在了专辑《淡淡幽情》中,成为传世名曲。千年岁月流转,诗词与歌曲的碰撞,或许邓丽君心中也悬着一轮曾经辉映过苏轼的圆月。

纪念邓丽君70周年演唱会(怀念永远的歌坛天后)(1)

邓丽君是天才歌手,是乐坛女王,是永恒的歌后,她的歌声婉约动人、温柔多情,可以清纯甜美,也可以庄重典雅。虽然她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她的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反而愈发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当初巅峰时期的邓丽君火到什么程度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流量女王”与“实力派”的相结合。她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声,无论男女老少都曾被她的歌声、她的魅力所折服。这并不是夸张,邓丽君曾经在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美国以及日本等多地举办演唱会,观众爆满、掌声雷动。美国《时代》周刊还曾将她评为“世界七大女歌手”之一,这是对她的肯定,也奠定了她天后的地位。

纪念邓丽君70周年演唱会(怀念永远的歌坛天后)(2)

或许真的是“红颜多薄命”,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为突发哮喘年仅42岁就不治身亡,结束了她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带着两干三百万台湾民众的依恋不舍,带着世界十多亿人的钟爱,离开了这个灿烂的世界。而她有一个愿望,至死也未能实现,那就是来大陆看看。

改革开放之后,邓丽君动人的歌声穿过了台湾海峡,穿过了两地的隔阂与矛盾,传到了大陆民众的耳中,如同春风一般沐浴着大陆民众的内心。当时年轻人最流行的娱乐方式,便是用收款音机来欣赏邓丽君的歌声。而邓丽君本人也十分渴望前往大陆,她说过她很想踏上大陆的土地,无论是来大陆表演,还是来大陆旅游。她还表示,如果是为了同胞而歌唱,她不会收取任何演出费用。大陆方面也曾多次对邓丽君发出邀请,奈何当时台湾当局极力阻止,导致她终其一生都未能踏足大陆,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纪念邓丽君70周年演唱会(怀念永远的歌坛天后)(3)

邓丽君的歌声,成为两岸人民关系的纽带,给大陆人民带来的精神财富,带来的欢悦,足足影响了三代人而经久不息,成为永远的经典。我虽然与台湾有较深的渊源,但由于邓丽君的早逝,未能与她谋面。直到2016年香港歌剧女王焦媛再度在香港公演音乐剧《邓丽君》,我接受导演高志森的委托,前往台湾与邓丽君的三哥邓长富洽淡将《邓丽君》剧目安排在台湾巡回演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但是我总觉得自己也为邓丽君在做点什么,并与她家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是对她的一种怀念和爱惜。

纪念邓丽君70周年演唱会(怀念永远的歌坛天后)(4)

邓丽君的每一首歌曲都源自台湾民间的生活,而高于生活,每一首歌都能深入民心,得到十亿个掌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吟颂一段邓丽君喜爱的苏东坡的诗句,以怀念永远的邓丽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