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三伏将至,风雨随心,静香十里。今夏的阳历7月16日、也就是后天农历六月十八入伏,今夏入伏不一般,强火弱金母伏头,是怎么回事?有啥说法?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1)

为什么古人把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叫“伏天”?

俗话说“炎蒸三伏有无中,十里荷花四面风”,火热潮湿、汗流浃背的盛夏天气渐入佳境,每一天的温度都在发生变化,有句老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说的鞭辟入里、精辟到位。

每年盛夏的农历六月,有三个标志着酷暑炎热程度的节气和历注,一是小暑,二是大暑,三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时节了。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2)

所以古人认为,从烈日炎炎的“夏”到天高气爽的“秋”,是一个比较难熬的“苦夏”历程,清爽的秋水之气始终被酷热的夏火之气所压制,既然秋风秋水的力量得不到释放,就要蛰伏起来,潜伏一段时间,因此称“伏”。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3)

今夏三伏,“母伏头”是什么意思?

每年“三伏”都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今夏阳历7月16日、阴历六月十八是初伏第一天,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伏头”之日

六月十八是今夏的“伏头”之日,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中有单数为公、双数为母的说法,由于六月十八是双日,所以被称为“母伏头”。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4)

今夏三伏,“强火弱金”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花开,分别对应着五行之中的金、木、水、火、土,春到夏为“木生火”,秋到冬为“金生水”,冬到春为“水生木”,都是相伴相生的关系,唯独从夏到秋比较特殊,属于“火克金”。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5)

虽然每年都是以庚日为“伏头日”,但是却有庚子、庚辰、庚寅、庚午、庚申、庚戌6个庚日,其中庚午的火气最旺、金气最弱,庚申的火气最弱、金气最强

今夏六月十八“母伏头”这天恰逢“庚午日”,也就是“强火弱金母伏头”,正所谓火能熔金,金遇火则化,因此强火对弱金,代表着三伏之时的天气更趋炎热。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6)

“强火弱金母伏头”这天是下雨好、还是晴天好?看看老祖宗的谚语。

看谚语:“雨打母伏头,炕头起蘑菇”,意思是说入伏第一天为双数的“母伏头”,并且下雨的话,代表着三伏时节的雨水天气较多,以至于家里的炕头上都长了小蘑菇,可见雨水的充沛程度。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7)

再看这句谚语:“日晒母伏头,秋老虎要回头”,意思就是入伏首日天晴无雨的话,代表着之后的雨水稀少,即使出了三伏,进入冷热交替的立秋时节,此时的酷热天气并没有结束,热浪不减的“秋老虎”继续发威,意味着天气仍在炎热之中。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8)

还有“头伏雨,伏伏雨”、“冲了母伏头,一天来一场”、“伏天雨满塘,玉米高粱响”等谚语,说的都是三伏头或者初伏如果下雨,代表着三伏时节的雨水比较多。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9)

结语

总之,今年六月十八入伏第一天是“强火弱金母伏头”,如果这天下雨,意味着今夏三伏的雨水比较充足,反之则代表着三伏的雨水比较少,天气会更趋火热一些,希望今夏的三伏风调雨顺、雨热同期,到了秋天是一个稻麦飘香、谷粮满仓的丰收季。

关于头伏的说法(老人说今夏入伏不一般)(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