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的《银河补习班》火了,引发了一连串的关于教育的现象级话题,这才是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地方。

片中,马浩文不走寻常路的教育方式,看似“莫名其妙、荒谬绝伦”,却取得了超出想象的成功,将儿子培养成万里挑一的宇航员,似乎证明了马浩文的教育方式最终开花结果了。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演讲(银河补习班中马浩文的教育成功了)(1)

《银河补习班》中,除了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了点到即止的肤浅批判之外,还拿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只不过,如果将马浩文的教育方式,放到天性、天赋各不相同的孩子身上,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马浩文的兴趣为主、言传身教,确实给了很多观众启发和联想,然而,在心灵鸡汤般的励志和煽情桥段的背后,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马浩文独特的“素质教育”,是否真的适用于所有孩子?我想,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演讲(银河补习班中马浩文的教育成功了)(2)

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说白了,不管是作为孩子“首任老师”的父母,还是学校的老师,对不同的孩子脾气秉性、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和教学方式,才是孔老夫子的初衷和理念。

不管是分门别类的榜样教育、兴趣教育,还是系统化的素质教育,都是建立在孩子有兴趣、习惯好、肯努力的基础之上。马浩文的成功,在于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认为学习对自己“有用”,进而自主自愿的去学习,更重要的是,他让孩子有了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并在关键时刻得到了应验。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演讲(银河补习班中马浩文的教育成功了)(3)

我们必须首先承认,现行的教育制度,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和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教育制度缺陷并不是“不学习”的挡箭牌,自己没兴趣、不努力才是问题所在;老师也并不是学生的天然对手,自己不尊重、不用心才是症结所在

为了弥补自己入狱带来的角色缺失,马浩文用自己的方式激发儿子的能力和潜质,陪伴孩子走出低谷、学会自信,这当然是具有积极意义,但马浩文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复制的,这就跟当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方式难以推而广之的道理是相通的。

银河补习班马皓文演讲(银河补习班中马浩文的教育成功了)(4)

不管是马浩文和儿子,还是天下的父母与孩子,都是亲情与信任之下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路陪伴。让孩子知对错、知善恶,形成积极、正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