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1——撇捺的复合笔势02

继续上一课。讲讲飞带势。

2.5飞带势

什么是飞带势呢?这是有点争议的。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

最简单的飞带势,是两撇一捺,两撇本身是向背势,所以飞带势也可以说是向背势加上一捺。

汉字中用到飞带势很多,有两个部首本身就是飞带势,一个是"夂"zhi3,《说文解字》说:"夂"就是"从后至也"。另一个是"夊"sui1,《曲礼》解释说"行不举足",走路慢就是夊。

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说:"飞带者,下撇如带首之飞扬也。画家画带,必有风势,无取板煞也。""板煞"就是板刻、呆板,画带子以飘扬为生动。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

古人宽衣大袍,往往束有腰带,腰带打结,垂下来就是飘带。画家怎样表现风呢?

你看这张图,飘带飞扬,就给人风很大的感觉,画面也显得生动。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那更是靠飘带来表现动感。飞带势就是取像于风中的飘带。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冬"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4)

上面就是一个飞带势,下面是铁铃,两个笔势组成了"冬"字。

如果最后的捺笔缩短,成为一点,那飞带势就是"夕阳"的"夕"字形。如智永这个"多"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5)

就包括了两个飞带势。

有人认为,飞带势上面还要多一横。戈守智说法是"其法先作策画",那第一笔是策,所以《汉溪书法通解》飞带势的图例是"歹"字形,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6)

也许他认为飞带势不止于飘带,也包括腰带吧。

这个分歧,我想是草书引起的。举例来说,"后"字草书,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7)

左边双人旁简化为一竖,右边上面是蟠龙势,简化为一横,下面是飞带势。怀素《论书帖》中的"后"字,就是这样写的,三个笔势。但在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中,"后"字最后的飞带势就多了一横,其实是飞带势第一笔的起笔。我们知道用笔的规则是"竖笔横下,横笔竖下",有些人起笔长一点,有些人短一点,这样写出来的飞带势就好像是一个"子"字。

王羲之《严君平帖》中的"后"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8)

也是有一个起笔的,整个右面看起来好像是"子"字上面多一横。

如果我们把范围再放大一点,在王羲之之前,索靖《月仪帖》中的飞带势是没有起笔一横的。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9)

王羲之之后,智永《真草千字文》有起笔,但是没有明显的一横。唐代孙过庭《书谱》完全学王羲之,起笔类似一小横了。这样一来,索靖和智永写飞带势是"夂"字形,孙过庭写飞带势就是"子"字形,二者略有不同。

"俊"字,右旁中间"八"草法中简省为一横,连带下面的笔画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反"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0)

到真书中,真的写成一个"反"字形了,这也就是有人认为飞带势上面是有一横的。有些真书来之于草书,对草法的理解不同,造成对真书笔势的分法有歧义。你就当它下面三笔是飘带,上面一横是腰带好了。

简言之:

· 飞带势是比较复杂的笔势。

· 字形如夂、夕、子、反、歹,都是飞带势。

· 之所以不同,往往是草书起笔引起的。

还有人这样写飞带势,把最后一笔捺提前写,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1)

结果变成了一折加一撇,这种更换书写顺序的写法,就是倒笔书。

冯武《书法正传》的插图,飞带势是这样的形状,但他旁边的说明却是"用于歹、列等字",和这张图不合。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2)

这些插图未必是作者写的,往往是刻书时请人绘制的。

如"特殊"的"殊"字,左边是"歹",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3)

你看隶书《曹全碑》中的"殊"字,很清楚左边是个"歹"字(古为歺)。草书,如王羲之《十七帖》,"歹"写为"子"字形状的飞带势。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左边是很标准的"歹"字形飞带势。

但王羲之《兰亭序》的"殊"字,用了一个倒笔书,后来智永、褚遂良临写的都跟着这样取势,都用飞带势倒笔书。

王羲之《十七帖》一开始是"十七日"三个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4)

你看这个"日"字,是不是有点奇怪?中间一横用了一捺,而且伸出很长。在草书中,"日"字就是一个飞带。将来七级课程讲到草书,就会详细分析。

好了,你看左边这个草书"为"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5)

它就是一个飞带势。右边这个"发"字,是一横加一个飞带。飞带势形状很多,出现的频率很高,是常用的笔势。

3、撇和横的组合

前面讲过,撇和捺组合为一个"人"字,那是交争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6)

那撇和横的组合的复合笔势,叫什么呢?

3.1瞑人势

撇和横组合,称之为瞑人势。"瞑"就是闭上眼睛睡觉,如《庄子》"神农隐几阖户昼瞑。""瞑人势"就是睡倒的一个"人"字形,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7)

你看《紫薇字样》的举例,"无"、"乞"、"每"、"年"、"矢"头上都是瞑人势。

瞑人势也经常用到,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8)

你看这几个字都是常用字,它们都用到了瞑人势。

在王羲之作品中,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19)

有时候瞑人势会改用鸟雏势。

《阴符经》中有五个"知"字,这一个肯定没用瞑人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0)

其他四个起手是不是瞑人势呢?还是竖笔势一开?我不以为褚遂良一上手是写竖,他写的还是撇,所以还是瞑人势,只是转圈极小,甚至直接用折了。根据瞑人势的定义,只要是撇组合横,那还是瞑人势。

3.2曲头势

现在反过来,横加撇是什么笔势?这是屈头撇,或称为屈头势,简称屈头。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1)

上一课我讲到交争势时候,指出"又"字是交争势,因为交争势是撇和捺的结合,这个撇可以是一个屈头。拿"有"字来说,起手就是屈头,再写多一横,屈头撇加横,那也是瞑人势

这里请各位注意,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2)

"永"字八法中有两个撇:一横加一啄,这是折钉势。一横加一掠,这是屈头势。回过头来说刚才讲的飞带势,飞带势上面究竟有没有一横呢?如果你用了屈头势,飞带势那上面必然就有这一横。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的"登"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3)

第一笔就是屈头势。接下来写了九号位的一个点,侧,可理解为捺的缩短,这样就是一个"又"字,交争势。右边两撇一捺,就是飞带势。下面的"豆"就是奋笔势了。当你掌握了笔势,读帖的体会就和普通人不同了。

3.3蛇头势

"永"字八法中横笔也有两个,除了勒,还有策。策加啄,也是一个复合笔势,叫做蛇头势。即使策加掠,也可以归入蛇头。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4)

我们知道,一策收笔往往是尖收,这样下一笔啄,起笔就有一个明节点。这个节点就像蛇的头,而一策就像蛇吐信。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子"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5)

上面就是蛇头势。你看智永写得像不像蛇吐信?"楚"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6)

中间也是蛇头势。

4、撇捺和竖的组合

4.1立人势

第一种,立人势。所谓立人势,就是站立的"人"字形。

举例来说,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作"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7)

左边就是一个立人势,由一啄和一裹所组成。所有撇加竖的组合都是立人势,不管它出现在什么地方。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伯"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8)

就有两个立人势,啄加竖写了两次,然后加了一个石楯势就完成了。

4.2倚人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29)

接下来介绍倚人势,这是竖笔组合捺笔。捺笔是九号位的笔画,九号位的一个点也是捺。

《紫薇字样》举了一些字例,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0)

如"卧"、"外"、"卦",但它后面两个字例不对,"亩"和"咎"没有用倚人势。

我这里举一个比较少见的例子,三点水旁的又一种写法,我们学过散水势、流水势、隔水势几种,用倚人势也可以的。尤其在行草书中,一竖加一点,就是三点水。这是孙过庭《书谱》中"汉"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1)

他用倚人势表现三点水。

讲到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人"一共有多少种笔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2)

撇捺这个"人"是交争势,这是标准的"人"字。用"永"字八法来说,就是啄(或者掠)组合磔。撇和横这个"人"是瞑人势,就是是"人"字横过来。"永"字八法中是啄(或者掠)组合勒。撇和竖这个"人"是立人势,就是"人"竖起来。"永"字八法中可用啄(或者掠)组合努。竖和捺这个"人"就是倚人势,就是"人"字斜过来。"永"字八法中就是努组合磔。

4.3叠乌势

立人势俗称单立人、单人旁,我们写字还有一个双人旁,在书法中称为叠乌势。"乌"指鸟,叠乌势指一根木杆、或者一棵树上停着两个鸟。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3)

双人旁的字很多,如"得"字。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4)

因为双人旁是三笔,所以有时候书法家就用三点水来替代,这样变化就比较多,三点水在草书中还可以简化为一竖。在行书、真书中把"得"字左边直接写为三点水,也是可以的。

好,我来小结一下这两堂课讲的撇捺复合笔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5)

首先撇加撇,连续两撇是向背势,连续三撇是贯鱼势。其次撇和捺的组合,"人"字形是交争势,"八"字形是斗鹑势,"几"字形是凤翅势。撇捺一折是蟹脚势,两撇一捺是飞带势。接下来撇和横笔的组合,撇加横是瞑人势,横加撇是屈头势,策加啄是蛇头势。撇和竖的组合有两个,一是立人势,二是两撇一竖,称之为叠乌势。最后竖笔加捺笔,只有一个倚人势。

总共讲了十三个笔势,请各位多多练习。谢谢大家。

本节要点:

· 飞带势有多种写法。

· 瞑人势,屈头势,蛇头势。

· 立人势,倚人势,叠乌势。

复习思考: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6)

·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中的"髪"字,用了了什么笔势?

黄简讲书法笔势组合(黄简讲书法笔势篇)(37)

· 王羲之草书"成"字,用了哪两个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