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薄其雨)近日,云南德宏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只蓝脸、灰褐色羽毛的陌生雉类“闯”入了红外相机的镜头中,管护局工作人员在对定期回收的红外相机素材进行数据整理时发现了它。经相关鸟类研究专家确认,这只雉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梢虹雉。10月12日上午,管护局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近些年,不少珍稀动物初次甚至多次现身在保护区内,这是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成果。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设置在外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蓝脸灰羽的“大鸟”从镜头右侧突然出现,在铺满枯叶的树林间缓缓走动,它脖子一扭一扭地,头也不停地左顾右盼,直至钻入丛林中才在镜头前消失。

云南一级保护动物原鸡(云南德宏发现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梢虹雉)(1)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提供的白尾梢虹雉红外相机影像素材截图。受访者供图

10月12日上午,新京报记者从管护局获悉,这段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是工作人员在几日前对定期回收的红外相机素材进行数据整理时发现的,一般每隔三个月,工作人员会对相机素材进行一次回收。经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委员罗旭确认,此次拍摄到的“大鸟”是一只白尾梢虹雉,为雄鸟亚成体,是该保护区自1986年成立以来首次记录到该物种,也刷新该物种在我国的最南端记录点。

管护局工作人员龚强帮介绍,在保护区内设置的红外相机主要是用来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和调查。近两年,在他们回收的影像素材中不止发现了白尾梢虹雉这一种雉类,此前他们还监测到灰腹角雉、红腹角雉、灰孔雀雉、白鹇、黑鹇等多种珍稀雉类,“除此之外,还有云豹、小熊猫、带崽的穿山甲等珍稀动物。”

“不管是珍稀雉类或是其他野生动物,它们只有在人为干扰极小的情况下才更容易被监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动物被我们红外相机监测到,也侧面印证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在不断向好,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得以恢复,现身的频率自然也就提高。”龚强帮表示,此次拍摄到雄性亚成体白尾梢虹雉是在地理位置更南、海拔更低的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娘山片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这对我国白尾梢虹雉的生存状态和分布的科考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推动了保护区内对雉类研究工作的开展。

云南一级保护动物原鸡(云南德宏发现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梢虹雉)(2)

白尾梢虹雉资料图。

相关资料介绍,白尾梢虹雉属鸡形目雉科虹雉属鸟类,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认定的“易危”物种。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西藏东南部,通常栖息于海拔2500米至4000米的杉树苔藓、杜鹃林和竹林地带,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极为罕见。近年来,科研人员在云南高黎贡山多次记录到白尾梢虹雉的活动踪迹。

编辑 刘倩 校对 吴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