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将81:肖永银

作者:相忘于江湖

有一位开国少将,和"许和尚"都是河南新县老乡。

长征时,他被军长许世友特批,坐担架过雪山草地;

红军西征,他被徐向前"抢走",做警卫排长;

抗战时期,他率随军学校一个连,直接到抗日战场;

挺进大别山,强渡汝河,刘伯承对他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抗美援朝,他和李德生甘当配角,成就了秦基伟的威名!

解放后,他有情有意,为"疯子"王近山创造出山机会,又先后送别老首长许世友、刘伯承。他是王近山麾下"三剑客"之"首剑",也是三人唯一没有晋升上将的开国少将。

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六员大将(王近山麾下三剑客)(1)

开国少将肖永银

肖永银,原名肖永寅,1917年6月出生于湖北黄安。

在他5岁时母亲去世,13岁时父亲肖治学被错杀。肖永银参加红军,任勤务员、司号连班长、号长,长征开始后,在一次战斗中,18岁的肖永银动请缨指挥两个连,击溃了围攻的刘湘川军,自己却身负重伤。虽然经过抢救没有生命危险,但是被要求留在老乡家里。

肖永银躺在担架上坚持跟着走,红33团团长张吉厚也舍不得离开他。就在此时,军长许世友路过,得知情况后下令用担架抬着走。这一抬,历经千辛万苦,却给新中国留下一位开国将军。

三过草地后,肖永银作为30军的警卫排长,跟随程世才参加了西征河西走廊。

当程世才被包围后,19岁的肖永银带领两名战士,一路骗过马家军给33军李军长送信,里应外合帮助被围红军成功突围。肖永银又成为警卫排长。当总指挥徐向前第一眼看到肖永银,就认定以后一定是个好苗子,于是"抢"到身边任总部警卫排长。

西征失败后,剩余红军分散突围,徐向前亲手把一个文件和一封信交给肖永银,让他和作战参谋陈明义到延安交给延安。肖永银和陈明义白天躲在山洞里,晚上冒着严寒在戈壁沙漠的边缘赶路,120多天忍饥挨饿的连续行军,终于遇到了刘伯承的援西军。

不久,徐向前也历尽千辛万苦到了援西军司令部,后来与肖永银都被编入129师。

全面抗战爆发后,肖永银被编入129师随营学校。

1938年2月,肖永银任129师教训队8连连长。3月,师长刘伯承长将肖永银8连130余人,全部调入汪乃贵、李定灼支队,加强冀南游击队力量。4月,肖永银升任385旅14团1营营长。

不久,随着平原争夺的日趋激烈,刘伯承派陈再道挺近冀南加强领导,但是上万人的六离会在当地势力很大。5月,副师长徐向前率769团到冀南大平原,开展"人山"斗争。不久,徐向前病倒,师长刘伯承亲自下太行,领导肖永银等各部冀南八路军打击日伪。

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六员大将(王近山麾下三剑客)(2)

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

解放战争开始后,129师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肖永银任18旅旅长。

1946年8月,定陶战役动员会上,由于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各纵队司令面有难色。这个时候,号称"疯子"的王近山站了起来,向刘邓保证:打剩一个旅,自己去给旅长老杜(杜义德)当旅政委,打剩一个团,自己去给团长老杜当团政委,部队打光了,一起下连队当战士。

王近山一席话,"军神"刘伯承为之动容,邓政委直挑大拇指。

可是"牛皮"吹出来了,还要看结果。赵锡田的整3师也不是酒囊饭袋,尤其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装备实在太落后,王近山把主攻整3师师部大小杨湖的任务,给了18旅肖永银。

9月5日23时,肖永银18旅以及配属的尤太忠17旅49团,对大杨湖发起进攻攻,敌军防守异常顽强,援军也在5辆坦克支援下来势汹汹。肖永银电话求援。王近山:"再给你一个团!"

功夫不大,马宁率领50团前来报到,肖永银看到眼前的兵眨眼过去了,非常诧异地问:"马宁,警卫连可不够,把你的团都拉上来。"马宁苦笑一声:"肖旅长,眼下我的团就这80人。"

肖永银马上命令总攻大杨湖。很快,已经下到6纵司令部的刘伯承,就接到王近山从18旅打来的电话:整3师师部大杨湖已经拿下。刘伯承随即命令:2纵、3纵、7纵全部出击!

王近山6纵在大小杨湖之战脱颖而出,从刘邓大军的"小跟班"一跃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的王牌主力。18旅肖永银、17旅尤太忠、16旅李德生,也被誉为"疯子"王近山麾下"三剑客"。

在"三剑客"中,有勇有谋的校永银屡战屡胜,被誉为"横扫八百里"。

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六员大将(王近山麾下三剑客)(3)

肖永银(前排左一)王近山(前排左三)

在巨野张凤集,刘伯承3个纵队单挑胡链整11师、第5军。

这是一次牛抵角的硬碰硬,但是18旅涌现出了战斗英雄王克勤,后来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1947年3月,豫北攻势。肖永银指挥18旅解放汤阴,活捉盗墓的孙殿英。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解开了战略进攻序幕。

在鲁西南歼敌5.6万人后,刘邓大军跨过黄泛区直指大别山。一开始,敌人判断刘伯承是慌不择路,等敌人缓过神来开始部署大军围追堵截,双方在汝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此时,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12万大军,1、2、3纵分别从左右开进。

中路指挥机关,由刘邓最信赖的王近山6纵护驾。1947年8月22日,刘邓所在中路军到达汝河北岸,此时南岸有敌整编55师拦截,后面不到50里就是3个整编师的追兵。

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六员大将(王近山麾下三剑客)(4)

王近山

此时,16旅李德生按照刘邓首长和6纵司令部安排,已经护送辎重先期过河。掩护刘邓机关的担子,就压在了18旅肖永银和17旅尤太忠肩上。战斗异常惨烈,在隆隆的炮声和四处飞窜的流弹中,刘邓在6纵副司令韦杰、17旅旅长尤太忠赶到了6纵前卫18旅的旅部。

参谋长李达打开地图,简单地介绍了敌人的追兵情况,刘伯承当机立断决定,就在当前河段架设浮桥抢渡,韦杰布置战斗任务后,大家分头行动。刘伯承司令员用他那仅剩的一只左眼盯着肖永银,严肃地大声说道:"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明白吗?"

肖永银立即发布命令,冒着敌机轰炸强行撕开一个口子。强渡汝河,终于闯过千里跃进最难的一道关口,肖永银和尤太忠护卫着晋冀鲁豫12万大军的中枢进入大别山。

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六员大将(王近山麾下三剑客)(5)

尤太忠与夫人王雪晨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肖永银率12军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作战。

1952年10月14日,联军总司令范弗利特发起了"摊牌行动",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片3.7平方千米的狭小地带,最终演变成震惊世界的战役。联军投入6万人,志愿军也投入了4.3万人。秦基伟和寂寂无名的15军一战封神,而背后的肖永银和12军却甘当绿叶。

上甘岭战役一共打了43天,15军打了前头的20天。11月1日开始,15军、12军部队共同防守上甘岭。12军副军长李德生先后投入4个团,也打了20天,伤亡4500多人。

1955年,王近山麾下"三剑客"肖永银、尤太忠、李德生都被授予少将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肖永银担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尤太忠任27军军长,都在许世友南京军区。王近山因"家庭问题"闹得尽人皆知,可是上下无人敢管。肖永银当面苦劝,却被王近山误解。

最终,一代战将王近山被降为大校,到河南一农场当场长。有人让肖永银揭发历史问题被当面斥责,结果王近山从报上看到批判肖永银的事情,才明白自己误解了这位老部下。于是三次写了内容一样的信,让儿子捎给肖永银再转交许世友,肖永银告诉许世友:一封是给主席的。

1969年,在肖永银的努力协调下,许世友当面向主席转交了王近山的信。"疯子"得以复出,到南京军区,肖永银、27军军长尤太忠、60军军长吴仕宏到车站迎接王近山。

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六员大将(王近山麾下三剑客)(6)

王近山、韩岫岩夫妇及儿子

1970年,正值特殊年代,刘伯承元帅转移到南京,肖永银、许世友对刘帅照顾有加。刘帅晚年最喜爱的部将,就是年龄相差25岁的肖永银。肖永银每次入京,也要到东交民巷粮食胡同15号四合院看望老帅。

1986年,刘帅病逝,留给世界最后一句话是:"肖永银,冲锋!"刘帅夫人看到追悼会的参加人员名单中没有肖永银,马上给他打了电话。当年近七旬的开国少将在刘帅灵前痛哭失声,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1988年,王近山麾下"三剑客"的尤太忠、李德生都荣升上将。肖永银却一直"止步不前",一位老部下说他是"棱角太多",肖永银哈哈一笑,自得其乐。

2002年4月29日,开国少将肖永银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