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仅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还是一个跟美食相关的节日。到了七夕节民间流行吃瓜,尤其是西瓜,西瓜又大又圆,“圆”象征着圆满,既映衬爱情(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圆满),又代表对生活美好的祝愿。七夕的时候,天气仍然炎热,吃西瓜可以降暑,而且过了七夕以后,天气转凉,再想吃西瓜可能得到明年了。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1)

明宣德 掐丝珐琅瓜果纹盒 故宫博物院馆藏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2)

明宣德 掐丝珐琅瓜果纹盒(盒盖) 故宫博物院馆藏

七夕通常和立秋差不了多少天,西瓜的原产地位于西域(中国西北一带)。那一地区到了立秋(七夕)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对于生活在西北一带的人们来讲,西瓜是立秋(七夕)的应季果实。根据《二般秋雨斋随笔》记载,西域的孕肚在七夕夜晚会到瓜田去摸瓜,可能因为圆润的西瓜同孕肚的肚皮一样,西瓜多子,象征着后代的繁衍。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3)

唐 三彩西瓜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4)

宋 草虫瓜实图

据说传入中原是从汉朝张骞打通丝绸之路开始,“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在《瓜赋》中这样描述:“蓝皮密理,素肌丹瓤;冷亚冰霜,甘逾蜜糖。”明代诗人李东阳在《如贤馈西瓜及槟榔》诗中写到:“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5)

元 钱选 蔬果图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6)

袁瑛画山水图围屏局部之“切瓜”

西瓜刚开始叫“寒瓜”,可能是因为吃起来清凉可口,能够给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寒”意,故此得名。南朝医药家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说:“永嘉有寒瓜甚大,今每取藏,经年食之。”永嘉位于浙江,也就说在南北朝的时候南方一带就已经有西瓜了。七夕节起源于汉代,而同时期西瓜传入中国,西瓜有圆满的含义,同牛郎织女的故事非常贴切。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7)

清 丁辅之 西瓜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8)

清人 买西瓜

当然,中国七夕吃西瓜并没有那么早。西瓜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呈一度断代(也有可能文献资料的缺失),西瓜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南宋时期。有史料记载,五代时西瓜主要在辽国统治区上京(内蒙古赤峰市林东镇)一带种植,后来经金国、南宋不断由北向南引进。最开始流行于宫廷之中,后来进入民间、慢慢普及到大众生活中。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9)

辽 墓壁画(盘子里有西瓜)

少吃反季节的西瓜(西瓜作为一种外来产物)(10)

高剑父 西瓜

西瓜除了食用,还可以作为祭祀的贡品。明清时代,西瓜被奉为贡品之首,据《明史》记载: “洪武元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六月,西瓜,甜瓜、莲子、冬瓜”。西瓜在七夕节的使用最开始其实是被作为供奉牛郎织女的贡品,牛郎织女不可能真正吃到西瓜,西瓜自然就成了人们的食物,加上正值夏秋之交,天气炎热,还有西瓜被赋予“圆满”的内涵,受到人们欢迎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