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一张微信对话截图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当事人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负责土木工程学科的李教授,将他指导的专业基础课的学生,而且还表示“和你们没有感情,永远不想和你们打交道,也不要找我问学科问题,江湖不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康康会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老师会对学生这么失望?以及老师为什么会失望的解散微信群呢?

班级群作业撤回老师知道吗(学生作业普遍不及格)(1)

根据这张截图我们可以知道原因是什么了,坦白来说,这是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如果他对学生没有充分的期望,那么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与他有什么关系?他可以完全无动于衷。学生们是否学到了什么与他无关。也没有人可以质疑他的水平,也没有人可以说他的闲话,就算他的大多数学生都不及格,他的工资也不会少一分。而且,他已经是一位拥有全头衔的教授了。如果他想平躺,他在学校会很舒服。你为什么生学生的气?为什么要解散学生团体?是因为这个老师吃饱没事做了吗?请各位读者家长相信这一点:我愿意批评你,因为我对你还有期望。如果我不期望你,我就不在乎你做得好不好。所以我觉得从关心学生的这个角度来说,这个老师确实很好

班级群作业撤回老师知道吗(学生作业普遍不及格)(2)

从这张截图来分析,可以看到李教授对于学生真的很失望,他在忙碌一天后,刚批完所指导的63名学生的作业后,发现绝大多数人没答对静力学的作业,80%不了解约束类型,没人认识他一再强调的动力学方程,能力和水平大打折扣;一再强调的方法也只有几个人做对,绝大多部分还要靠他施舍20分才能及格。我想任何一个老师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的时候,内心深处肯定会泛起心酸、觉得自己的努力真的白费了。康康我也是从大学生时代过来的,我能够清楚的知道大学生在高校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与精神。

班级群作业撤回老师知道吗(学生作业普遍不及格)(3)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态呢?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只有几个人才能做对,大部分学生都只能通过老师的施舍才能及格不挂科呢?

我想这主要有两种因素构成的:

客观因素是,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与以前的高中生活完全不同。首先,高中以前是填鸭式的考试。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咱们会有一个班集体共同学习,共同拼搏。而大学的教学主要依靠自主学习。大学的教师和辅导员只是指导型的,不会强迫或强迫学生学习。第二,一些大学实行选课制度,导致课程进度和内容都不一样,导致缺乏竞争和比较。第三,就是期末考试的60分钟万岁主义。60分会降低大学生的积极性。第四个原因,大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往往会离开家很远,远离了父母,父母不能像高中以前那样对大学生进行监督。第五,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班级群作业撤回老师知道吗(学生作业普遍不及格)(4)

主观因素,最重要的是一些大学生失去了目标,缺乏对未来的详细规划。缺乏理想和信念。大学是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也是人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如果我们能将这些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和创业,我们就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注意力不集中,目标不明确,沉迷于交友、谈恋爱和在宿舍打游戏,你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生活中走一些弯路。有句话说的很好,生活可不会陪着你演戏,你虚度的时光会在后来加倍的偿还!

给那些大学生们来一碗老生常谈的鸡汤,毕竟咱们的大学生活只有四年。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段时间和精力,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我们想做的事情上。追求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什么样的道路,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道路。你需要触动你的心,一步一步地坚定你的理想,向前迈进,这样你就不会在年老时后悔。

话题最后转过来。李宏亮教授感觉自己一学期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学业回报,所指导的学生并没有尊重学业,也没有尊重他的付出,所以他才有如此恨铁不成钢的行为,或许这是李宏亮教授希望通过这个行为点醒63名学生,也是他最后的一丝倔强吧!当然呐,我想有同学问他问题,他肯定也会耐心的给与解答。毕竟就算是他很失望的时候也没有给同学们挂科。

同时康康也希望学生们都能够在大学生活中善待自己的老师、同学、还有校园里的工作人员,因为当你走向社会的时候,你会被无情的打击到的。那时候会无比的怀念在校园里青涩的青春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