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他看问题做事的角度,它是由家庭、教育、阅历、人际等随着时间逐渐积累形成的,是你身体里“看不见的”实际操控者。想要完成人生的跃进,我们就需要突破局限的心智模式,从更深层次由内而外地重构自己。

在《心智突围》这本书中,作者基于人生定位、认知优化和心境调频三个维度,给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长系统,相信你可以从中找到突破心智局限的力量,并最终认识自己,成就自己。——陈师明,“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创始人。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忧道不忧贫)(1)

每个人都渴望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实力。还有很多人不愿成长,因为年龄又增加了一岁,而依然看不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对未来的生活一片茫然,所以拒绝成长。

真正的成长是什么?不只是年龄的成长,随着生活阅历越来越丰富,经历的多了,见识的多了,思考力提升了,心态越来越成熟了,是我们的心智在不停地成长。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我的智商明明很高,为什么还会被人说:幼稚、没有长大等等,因为心智不是智商,所以智商高并不代表你一直在成长。

人全身的细胞每七年更换一次,成为一个全新的人,人的心智模式也需要不断迭代,重塑全新的自我。

如何让我们已经习惯的思维了跳脱出来,看看不一样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呢?

《心智突围》这本书围绕定位、认知、心境三大主题,精准绘制成长地图,为我们提供了随机世界的生存指南。只要经过重新定位、升级认知、自我精进、发掘潜力以及自我重塑五个步骤,我们就能找到终身成长密码,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和未来。个人成长从不需要外部工具的加持。与其读懂趋势,不如先读懂自己的心,想要突破外界的限制,不如先突破“看不见”的操纵者——心智系统。

本书的作者Windy Liu 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世界500强企业测试负责人,36氪特邀作者,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签约作者,公众号“自言稚语”主理人。

文章经“新华社”“共青团中央”“高瓴资本”“经纬创投”“管理的常识”“拙见”“Linkedin”等几百家知名公众号转载,并收录于 共青团中央出版刊物。一直走在探索人生哲学、追求自我成长的路上。

我们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没有看见自己,发展自己,反而把自己养成了一个巨婴。

正是我们内因不足,才会导致外因在行动上的怠歇,年龄长了,心智没长。活得看不见自己的价值所在,情绪也越来越偏激。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忧道不忧贫)(2)

一、成长,就是一个重构自己的过程,重建自己的底层逻辑,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如果一个鸡蛋的蛋壳从外面裂开来,它的生命就结束了。但是,如果一个鸡蛋的蛋壳从内部裂开来,则意味着新的生命破壳而出。伟大的事物都是由内而外产生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贝南·塔布里兹和迈克尔·特雷尔

我们往往把结果看得很重,也就是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结果必须是和预先设想好的一样成功。而不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有时甚至把结果看得过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灰心丧气,认为自己不如人,自己就是这样一事无成。

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件事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长期的成长,能不能让我们变得优秀,而不是它是否能够成功。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只有我们不断地成长,让自己变得优秀,个人的价值越来越高,便能看到世界将给予你的更多。

如何能让自己变得更好,遇到更多的链接。那么我们就要做好自己的定位,确定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引导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下定决心,制定原则,做好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勇于实践,不断重构自己,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

不要再以我不够好,不够幸运,不够专业和很多的不适合去打击自己。心智成熟的人会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用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让自己的认知优化。

二、认知即痛苦,无痛苦不成长

在古希腊时代,有人去德尔斐神庙问先知:“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先知回答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可是,苏格拉底却说:“我一点都不聪明,我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但有一点,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而所有其他人都认为自己知道。”

我们都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里生活,所谓的舒适区就是自己可以驾驭的范畴。这一切都是在自己可知的范围内,这是认知的一种。

但我们想要成长便要打破这种固有思维的认知,去发现那些无限可能性。这些无限可能性便是未知区域,因为未知而感到恐惧,而这些恐惧便是自己在没有看见结果前预设出来,并安插在自己的身上,造成一种恐惧、恐慌、害怕,使我们痛苦。

当我们从固有的思维中走出来,就像是打破了我们的舒适区,走到社会中去感受人间冷暖,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你觉得有些不舒服的区域里痛苦地拼搏。我们需要勇敢地去面对这些痛苦,经历各种挑战,而这个痛苦的过程便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新的认知,人生需要面对,需要接纳,需要调整和挑战。

不断打破层层的认知,经历的多了,感受的多了,我们才能不停地看见新的自我,发现更好的自我,更有价值的自我,和正确的自我认知。帮我们的大脑重新建立新认知的链接。

新的认知重建,就像两个自我在打架,如何化解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内心的重建。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忧道不忧贫)(3)

三、找到内心世界的平衡,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很多人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用情绪说话。别人的话刚刚说完或者还没说完,他们就心领神会像等在弦上的箭一样,立刻射出。伤了别人,自己也很难过。

而心智成熟的人,会用等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找到适合的方式去对应。

人有高光时刻也有低谷时期,我们需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正确的心态是积极正向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自怜自艾,在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三个调整心态的方法:

心态一:当下不杂.

曾国藩的一句箴言:“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

当我们处于低谷时,我们要学会和自己对话,安抚自己的情绪,理性思考,沉着应对,让自己拥有一种稳定的力量来回击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心态二:事上磨练

王明阳的弟子陆澄有个困惑:静坐用功,觉得此心异常强大,甚至想着如果遇到某某事,必能轻松解决,可一遇事就懵了,真是烦躁。王明阳对陆澄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事上磨,遇事多了,心态就磨练出来了,遇到类似得事情就不太恐惧与害怕,用过往得经验一一应对,选择面对,才磨练心智。

心态三:积极主动

思考问题积极向上,行动积极主动。这样才能化解问题,而不是停滞至过渡得思考中,给自己莫名地制造各种恐慌。

心态积极了,才能带动你的行动力,拥有了行动力,便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智的成长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只有经历了苦难,修行才能得到正果。

不要惧怕恐惧,勇敢面对我们苦难,当我们心智成熟起来的时候,你再次回首过去,那已经变成了微甜的回忆,未来笑对人生。

让《心智突围》这本书带你心智突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面对我们的生活,活出我们自己的价值。不再受限于他人的眼光中,让我们都能活出自己的那道光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