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们讲到《三国演义》里十八岁继承父兄基业、深谙制衡之道的孙权。项目经理带你看三国之孙权制衡之术

其实孙权作为年轻实力派流量明星的地位,还经常出现在古诗词里。辛弃疾作为其头号粉丝,更是两度登上北固亭,两次追忆孙仲谋。

古诗词中含仲谋(古诗词里的孙仲谋)(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生于乱世,起兵反金,后归南宋。千古江山,开头即力开千钧,荡气回肠,英雄气跃然纸上。然而,大好河山,早已半数沦落敌手;往昔英雄,均已随风飘逝。半壁江山,再无孙权这样的少年英雄;东南一隅,何处能寻着仲谋类似的江山砥柱。

想来,稼轩写这首词时,心中多是“不服气”,心有猛虎,却再无施展本领的深山。“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忿忿不平,有无奈摇头,更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太白独爱敬亭山,只因在宣城,他能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稼轩最爱北固亭,恰因北固山峭立江边,登亭即可北眺中原,那是他魂牵梦萦的梦里故国。

年少万兜鍪,仲谋坐断东南,力敌曹刘,三分天下,青史留名;稼轩也曾少年起兵,也曾纵横沙场,也曾扬名万里。

世事浮沉,往事云烟,江山兴替,长江依然滚滚流淌;故国沦丧,遗民血泪,刻骨铭心,胸中愤懑无处释放。

生子当如孙仲谋。青年时的慷慨激昂,历历在目;镜前的垂垂之姿,难脱轮回。故国尚在沦陷,身骨却已老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下一辈人多有仲谋之才,多有仲谋之胆,多有争雄天下之志。这多似久经沙场的老将临终时的泣血遗言,在天地间久久回荡,慷慨悲壮。

不得不说,辛弃疾常常与孙权共鸣,皆因他们的极其不同却又何其相似的处境。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始终受制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壮志难酬。孙权,少年得志,塌上纵论天下,中年受制于吴地世族,自保有余,拓疆不足,晚年在与朝臣的猜忌中凄惨度过。

一辈人有一辈人的命运,一辈人有一辈人的使命,孙仲谋,辛稼轩,我们,“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