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凉,心却扬”,北京时间8月23日11点15分59秒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即“出暑”,意味着酷暑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气温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处暑后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农作物成熟得特别快,我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因此农民对处暑非常重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我们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关于“处暑”的农谚,虽然寥寥几字,但是却饱含智慧,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耕生产。

处暑到了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吗(老祖宗留下的6句关于处暑的农谚)(1)

“天地始萧,禾乃登”,关于“处暑”的6句农谚,你了解多少?

一、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后虽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在减弱,但是进入处暑炎热的三伏天才刚刚结束,暑气呈退减趋势,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退,地表积蓄的热量还是很高。

严格意义来说,只有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降到22℃以下时才算进入秋高气爽的秋季,这一时间节点往往要在“秋分”节气以后。

处暑后副热带高压虽然在向南移动,但是有时候会突然“北抬”,北抬会导致副热带高压的北脊线向北移动,会导致温度再次回升,这种炎热的天气俗称“秋老虎”,在秋老虎的控制下,会出现晴朗少云的天气,太阳的热辐射量会大大增加,人们会感到异常炎热。

处暑到了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吗(老祖宗留下的6句关于处暑的农谚)(2)

二、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因此处暑时节农民非常怕刮大风。

处暑时节刮大风,会导致果子大量脱落,会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其次,处暑时节粮食作物往往处于“头重脚轻”的状态,如果遇到大风天气,农作物很容易倒伏,农作物倒伏后不仅不便采收,而且还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会导致籽粒不饱满,粮食的千粒重会降低。

处暑到了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吗(老祖宗留下的6句关于处暑的农谚)(3)

三、处暑长薯

红薯地下块根膨大期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25℃,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抑制块茎的生长,而处暑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会降到25℃以下,非常有利于块茎的生长。

此外,处暑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非常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淀粉和糖分的合成量会大大增加,红薯块茎的膨大速度会大大加快。

“处暑长薯”,处暑后红薯进入快速膨大期,老话说“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红薯不耐冻,植株经霜会枯萎死亡,红薯收获过早不利于薯块充分膨大,收获过晚容易遭受冻害,霜降节气是红薯的最佳收获期。

处暑到了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吗(老祖宗留下的6句关于处暑的农谚)(4)

四、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说的就是如果处暑节气天打雷,那么就预示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

正常情况下处暑后雷暴天气会降低,如果处暑时节还能听到雷声,说明强对流天气依然强烈,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秋雨连绵的天气。农村还有句老话说“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说的就是如果处暑这天下雨,那么接下来的秋天雨水就会比较多。

处暑到了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吗(老祖宗留下的6句关于处暑的农谚)(5)

五、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白菜又称为“百姓之菜”,在农村有很多人都喜欢种植。白菜喜凉,种植得过早不仅长势差,而且还容易遭受虫害,播种得过晚会影响包心。

秋白菜一般在立秋前后进行播种,育苗期一般在20天左右,因此立秋前后播种的白菜,到了处暑节气就可以移栽了。

注意:白菜育苗移栽有利于茬口的安排,白菜在苗期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治虫害,发现害虫后可以喷洒化学农药或者撒草木灰来防治。此外,白菜在苗期还需进行1~2次间苗,间苗可以避免幼苗因为过于拥挤而争夺阳光和水分,有利于培育壮苗。

处暑到了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吗(老祖宗留下的6句关于处暑的农谚)(6)

六、处暑不出头,割了喂老牛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处暑节气粮食作物还没有抽穗,那么粮食就没有收成,农民只有把庄稼当做青饲料割了喂牛。

处暑后日照时间越来越短、气温越来越低,如果此时谷类还没有抽穗,那么生长的积温就会不够,到了农作物停止生长的时候籽粒还没有充分灌浆,那么农作物的籽粒就会不饱满,严重的可能会绝收,农民不得已只能把未成熟但已停止生长的农作物割了喂牛,可以说老话很有道理。

处暑到了这些趣味民俗您知道吗(老祖宗留下的6句关于处暑的农谚)(7)

总结,处暑后昼夜温差大,粮食作物生长得特别快,意味着粮食很快可以收获了。老祖宗留给我们很多关于“处暑”的农谚,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这充分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