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心情好吗?今天你睡好了吗(1)

睡眠科主任廖梅蓉(右三)带领睡眠科医务人员开展查房。

□王海丽 刘典英 记者李美霞 文/图

熬夜工作、玩游戏,第二天多睡会儿就能“补回来”;睡得晚、起得早、晚上不断惊醒导致的睡眠不足,不会对生活质量造成太大影响;失眠时,可通过吃药、看电视、喝酒等方式帮助入眠……

长期以来,公众对睡眠障碍的理解存在许多误区。哪些睡眠障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生活习惯与睡眠质量是否息息相关?出现失眠可通过哪些方法进行治疗?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走进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科,该科医务人员通过丰富的治疗病例,分析了关于睡眠障碍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呼噜响,睡得香

临床表现:53岁的商人李某向市第三医院医生反映,自己最近一年多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总是半夜醒来,白天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有时一觉睡到天亮,但醒来仍感觉疲惫。李某曾就诊于其他医院,检查发现血脂、血压均偏高,但服用降压药效果不理想,睡眠问题完全没有改善。李某妻子反映,李某睡觉时鼾声如雷,打鼾时会出现突然停顿几秒的情况,最近一年多情况日益严重。

治疗情况:给予李某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院通过单水平全自动呼吸机为患者开展治疗。患者试带呼吸机一周左右,体验良好,头晕症状逐渐减轻,白天感觉精力充沛,家属反映患者夜间未出现打鼾现象,可喜的是,随着睡眠和情绪的好转,患者的血压也平稳了。

病情分析:医生了解到,李某因经商常年应酬较多,体重明显超标,出现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状。李某这种临床表现,是典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系因如肥胖等原因,导致上呼吸道狭窄、阻塞,使呼吸受阻,身体供氧不足,睡眠中打鼾就是该疾病的特征性表现。李某气道受阻,呼吸不畅,晚上频繁被憋醒,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所以白天感觉头昏、乏力。睡眠不好又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后果,也可能因为身体长期缺氧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甚至呼吸衰竭。

很多市民存在“呼噜响,睡得香”的认识误区,认为打鼾不是病,不予足够重视。但该疾病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容易导致心律失常、高血压、呼吸衰竭甚至猝死。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该疾病最准确的方法。治疗上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大部分人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就是正压通气治疗。

误区二:睡不好就要吃药

临床表现:曾女士生产后出现抑郁症,因担心孩子的养育问题情绪低落,时常哭泣,晚上无法入睡,严重失眠,整个人消瘦很厉害。又担心服药对哺乳和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治疗非常抵触,让家人无可奈何。

治疗情况:医生建议曾女士在市第三医院门诊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时间为每天一次,一次20分钟。曾女士连续接受7天治疗后睡眠有了明显改善,连续20次治疗后抑郁情绪缓解了许多,没有出现明显副作用,对泌乳及乳汁质量也无影响,如今母子平安,家人和睦。

病情分析:不少市民认为,存在严重睡眠障碍,须通过药物才能减轻症状。但在临床治疗中,非药物治疗手段具有无副作用、疗效持久等优势。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主要是通过改变它的刺激频率而分别达到兴奋或抑制局部大脑皮质功能的目的,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与PET、FMRI、MEG并称为“二十一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目前经颅磁刺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的经颅磁刺激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神经心理科、康复科、儿科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对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疾病的疗效,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在临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误区三:睡不好可以随时“补觉”

临床表现:钱女士今年65岁,最近5年逐渐出现夜间睡眠不好,表现为入睡困难,上床后需要1至2小时才能入睡,但是刚刚睡着2小时左右就醒过来,然后直到天亮,处于似睡非睡状态。白天则精神不振,经常打瞌睡、犯困,经常躺在床上“补觉”却越睡越困。

治疗情况:对钱女士给予一个疗程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患者对睡眠的不良认知和睡眠习惯,要求患者白天不能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更不能“补觉”,须在规定的时间上床睡觉。现在钱女士晚上能一觉睡6个小时,白天感到精力充足,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

病情分析: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主要是控制患者待在床上的时间和阻止卧室中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发生。很多人喜欢在床上玩手机电脑,觉得前一天没睡好要在其他时间“补觉”,这些都会打破原来良好的作息规律,影响睡眠,所以要养成良好习惯,保证健康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