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手记:

也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儿子不得不每天在家里上网课,因为要辅导孩子,我也就仔细看了儿子的语文教材。

恰好,看到孩子在学习文言文《铁杵成针》,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要义,就是人只要努力,就能够成功!

老师显然没有错,而且,我们从小都认为,这是一个发生在李白身上的“励志故事”。

但真正的真相是什么?

儿子网课在学习铁杵成针:儿子网课在学习铁杵成针(1)

铁杵成针,我们熟悉的画面

在阐述这个故事所谓正能量的中心思想时,几乎没有任何老师给孩子说清历史真相

一是这个故事,按照文言文原文的说法,是发生在李太白的身上,李太白也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大诗人李白。

但果真如此么?

事实上到今天,我查了所有的正史,从来没见到有铁杵成针的记载。古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记载过铁杵成针的故事。但这本书按照今天的眼光看,无非就类似一本民间故事,和正史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就算这个故事值得学,我也希望老师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民间的传说,而不要让我孩子觉得,这就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而把民间故事当历史看,是对历史最大的不尊重。

儿子网课在学习铁杵成针:儿子网课在学习铁杵成针(2)

李白画像

不仅是正史不可能有,就今天我们看:这也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把铁棒制成一根针,你就在一小块铁皮上削一块再磨,也比磨一根铁棒轻巧,况且,在古代,铁可是好东西,非常贵重的生产资源,开句玩笑话,家里有一大根铁棒,就跟今天家里有一根金条似的,哪舍得如此浪费?

而且用常理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真有一个老太太拿根铁杵磨成针!

儿子网课在学习铁杵成针:儿子网课在学习铁杵成针(3)

李白画像2

现代社会,宣传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观念,事实上害了很多人。我们要告诉孩子,人生除了努力,还需要方向正确

在我自己身上,就经历过一件事情,这个事情离现在已经过去20多年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就是我当年很后悔,没有和那个小伙子说清真相,虽然说出来可能很残酷,但总比让他努力一辈子看不到结果好。

当时我租房子住,我房子的边上,住着一位小伙子,一次无意看到我来自杂志社的一封信,其实就是一张稿件发表的通知单。小伙子得知我时常在杂志和报纸发表文章,羡慕的不得了,从房间拿出来厚厚一叠作品,虽然字写的并不好,但非常工整,可以看出来小伙子足够的努力。

小伙子跟我说,他非常喜欢文学,希望我能够帮助他。

我非常仔细的看了他写的东西,有非常多的问题,比如文章抓不住主题,有一些语言,读起来很生涩。我之后我非常耐心的给小伙子的作品,提了很多建议。

但今天,我却认为自己做错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文学的创作,需要悟性,还需要一些基础。这个小伙子,我没看出来文学上的任何悟性,甚至基础也没有达标,走文学之路,事实上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记得看过一个好像叫《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一个女孩觉得自己口才很好,说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电视主持人。倪萍老师,给了她善意的建议,认为她不具备一个电视主持人的素养。

说真的,我非常认同倪萍老师的看法。艺术创作,有很多天赋的东西,这跟学手艺不一样。五音不全的再努力也成不了歌唱家。

永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效率的事情上面

现代社会的竞争,有一项成本常常被忽视:就是时间成本。

山野四叔在广告界从事创意策划20年了,我们会发现:比如一个标志设计,优秀的设计师花一小时,一般的设计师可能花费几天。

我们就设定你的作品是优秀的,但你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对公司仍然毫无价值,最大的可能最后,是公司亏本,连吆喝都赚不到。

我甚至不觉得“二句三年得”在现实创作中,有什么巨大的意义。倒觉得下笔天成,一挥而就,或许才是创作最高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