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樟树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房前屋后,目之所及,都是山。因为山多,加之气候条件适宜,所以种了很多油茶树。

二十多年前,农村还保留着自给自足的传统。虽然油茶籽可以榨油,茶油也是一道非常好的食用油,价格非常贵,但是,农村人哪里舍得吃啊,一般都是拿去进城办事送礼或到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农村人那时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如果要去城里求人办事或走亲戚,只有这茶油和老母鸡才拿的出手,城里人也喜欢。农村人全家一年的耕地之外的收成,就指望着山上的油茶树了。而对于我来说,油茶树承载了很多记忆。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1)

油茶树初冬时开花,11月份为盛。花白色,单瓣,花蕊淡黄。花开时节,一树一树繁花竞放,远远看去轻柔如白云,又像片片飞雪落在树间。

对于孩子来说,油茶花提供了一份甜蜜。那时的孩子基本上没什么零食,所以善于在山里寻找各种吃的。

油茶花蕊里有蜜,在树下折一根芒萁草,将它的芯抽出来就成了天然的小吸管,借助这个小吸管就能够吸到花蕊中间的蜜,那是沁人心脾的香甜。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2)

待吸完花蕊里的蜜,油茶树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我们遗忘了。等到清明时节,大家又开始在油茶树上寻寻觅觅了。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3)

茶饼是生长在油茶树新枝上的一种嫩叶(一般以树腰上的新枝为多),每到春季,南风一吹,它们见风长,长得白嫩晶亮,胖乎乎的,鸡蛋般大小,铜板厚,上面就象上了一层白霜。说它象鸡内盆吧,鸡内金是心脏形,透明的,也没有这么厚,说它象大青叶吧,大青叶是长条形。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4)

山里人在田间劳作累了,最喜欢将它摘下,抹干净,放在嘴里一嚼,有点儿甜,还有点儿酸,味道还挺不错,并可用来充饥解渴。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5)

茶苞则是油茶树上长的果子,往往悬在树冠上,也有悬在边缘枝头上的,茶苞大小不一,大的可有苹果大小,小的比乒乓球还小,甚至有的只有手指头大小。

茶苞一般是空心的,只有一层半透明的皮。茶饼和茶苞都可以吃,水分不多,但松脆爽口,有一种清淡的甜味。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6)

寒露过后,天气已开始转凉,这时的油茶果成熟了,忙碌的季节到了。

学校在农忙时节会放假,于是大人小孩,带上工具,挎上背篓,有说有笑地进山摘茶籽。手脚灵活善于爬树的小孩要去摘长在最高处的油茶果,不敢爬树的则在树下捡掉落的茶籽。

摘茶籽是体力活,又苦又累,树上可能还有蚂蚁窝,一不小心,待你一伸手想摘油茶籽时,不曾想手正好触碰到一个硕大的蚂蚁窝,这下好了,一窝的蚂蚁被你的手给惊扰了,它们还以为你是要来破坏它们的巢穴呢,于是在蚁后的带领下,群起而攻之,这下你可就惨了,全身上下都会有蚂蚁在爬,搞得你全身发痒,到处红包,这时你不得不暂停采摘油茶籽而落荒而逃的回到家里洗澡换衣服了。

油茶籽不单单只从树上摘下来,还得从山上搬回家。刚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水分十足,故一担油茶籽非常的重,但那时我还小,根本挑不起,故 只能是有大人们来挑了。这时孩子们只顾自己玩乐去了。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7)

农忙假后,学生们每人要交几斤茶籽给学校(这是当时学校食堂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方式,城里来支教的老师因回城路程较远而必须要住在学校,因此村里人都会给她们准备好最好的食用油)。这些茶籽多是放学路上在油茶树下捡的,不够再从家里拿。

在交茶籽的前一天,我和弟弟郑重其事坐在阁楼上挑选最饱满最乌黑发亮的茶籽,这是一件不能马虎的事。上交学校的茶籽要到老师那里过称,而后再倒到一旁的角落里。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8)

记得有次碰到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他狡黠地朝我笑着,我见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捡起了从他袋子倒出的一块大石头。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9)

等到油茶籽担回家,接下来就是晒油茶籽了,晒油茶籽分脱壳前和脱壳后二个翻晒过程,目的是把脱了壳的油茶籽完全晒干晒,尽量降低油茶籽的水份,这样油茶籽出油率就会更高,茶油品质就会更好。

脱壳前翻晒的目的是把油茶籽外壳晒裂,因此需要好几天的大太阳来晒。只有这样油茶籽才会裂开坚硬的外壳。

油茶籽外壳开裂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脱壳工序了。油茶籽脱壳虽是一道苦力活,但却又是孩童的一大乐趣,大人一般会将一个四方凳子反放在晒干已开裂并摊开的油茶籽上,叫上小孩坐在反放的方凳上,叮嘱小孩不停的扭腰摆臀,利用这个姿势使方凳转动,再利用孩童的重量把油茶籽壳给磨开,使壳与籽自己分离。有些顽固的油茶籽这样也不能自动脱壳,那就只能交由大人借用锤子来脱壳了。

脱壳后的油茶籽才是真正的含油宝宝,为再次减少水份,必须再次将这黑黝黝的油宝宝放在太阳底下翻晒,直至晒得油宝宝用锤子一锤就粉碎才行。

晒干的油茶籽就要被拿去榨油了。印象中榨油总是在寒冷的冬夜,那时采用的还是古法压榨。记得传统古法作油工序是这样的:将晒干的油茶籽用铁锅炒干炒香→入碾槽(樟树大部分地方都是利用牛拉碾槽旋转)碾碎成末→入甑蒸熟→出甑后用铁箍稻草辅助做油饼→上榨油机(榨油机由多人才够环抱的古樟制成)榨膛→三人用撞锤用力撞击榨膛木塞挤榨油饼出油。

四种人不能喝油茶(家乡的油茶)(10)

榨油的时候,全村的人都簇拥在一起,一边烤着火,一边说着一年的收成。

一年的劳作到此差不多结束,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会了。榨油坊里,油香四溢,燃烧着的柴火将大家的脸烤得通红。

素材来源:来自“掌上永新”和“今日樟树” 微信公众号,原作者:朱芳菲 修改:随缘江湖 著作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一经联系,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