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一直都是枭雄两个字,曹操也确实担得上这两个字。曹操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争中,是一个胜利者,他打败袁绍、袁术、陈宫、张邈、陶谦、吕布这些割据势力,虽然这些势力的力量都要比曹操强大得多。但曹操都能以弱胜强,以小擒大,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战争就是官渡之战。这场战争为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哪个更强 曹操的官渡战役为什么能完胜袁绍(1)

东汉末年政治昏庸奸臣当道,即使国家镇压了大大小小的起义也依然元气大伤,于是割据局面开始,其中割据最大的两个人分别是曹操和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和已经吞并河北的袁绍同在华北平原进行自己的事业,一山不容二虎,曹操和袁绍的这一仗是肯定要打的。

家底颇丰且在当时比曹操还要强大的袁绍首先对曹操一方发起了战争,他挑选了十万的精兵试图南下攻打许都,官渡之战的大幕就这样缓缓地拉开了。当时的曹操只有数万精兵,所以他就选择了分散-集中的战术,派臧霸率精兵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在交通要道处阻止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 同时还将主要兵力放在官渡以迎接战争。

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哪个更强 曹操的官渡战役为什么能完胜袁绍(2)

这种战略是很符合当时曹操的处境的,因为曹操当时的兵力并不多,所以他不能集中的对袁绍进行攻击,而且袁绍对他的攻击是要渡过黄河的,与其守一条一望无际的河,不如分散兵力去对袁绍部队进行牵制。

在官渡战争初期,曹操先是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将袁绍手下的文丑和颜良都相继击杀。在战争中主将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因为主将是一个军队的核心和领导人物,所以曹操的这一个声东击西将袁绍的锐气给挫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战争的开头。曹操也是笼络人心的高手。官渡之战,袁绍的谋士许攸因袁绍不仅不接受自己的计谋,反为羞辱,一怒之下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投,不及穿鞋,光着脚丫子便跑出去迎接。为后世留下“赤脚迎许攸”的典故。

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哪个更强 曹操的官渡战役为什么能完胜袁绍(3)

在战争僵持期间,曹操也生出了退回许都的想法,但是他身边的谋士告诉他这个战争只能进不能退。在谋士的帮助下,曹操对袁绍的粮草基地进行了打击,并且火烧了他的运粮基地。在战争的决胜时候,曹操采用了轻骑奇袭的方法,利用少量的,但是精锐的部队去袁绍的辎重基地进行放火,留下了大部分的部队在本地营地死守。

最终官渡战争以曹操的以少胜多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战争胜利的前提需要有一个好的统帅,曹操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人,所以才能够在弱势的情况下扳回一局。1700年以后,有一位伟人就十分推崇曹操,从曹操的战争经历学习文韬武略。他在写《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时,深刻剖析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等“三大战役”,读出了“军事辩证法”,把“后发制人”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入木三分。正确揭示了优势与劣势、强大与弱小、骄兵与哀兵、进攻与防御、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于人、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法。

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哪个更强 曹操的官渡战役为什么能完胜袁绍(4)

在1959年,毛主席讲起官渡之战,论述了曹操的成功,袁绍的失败,要大家引以为戒。他说:“袁绍出身望族,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兵强马壮有几十万军队,号称长戟百万,胡骑千群。此时曹操只有四万兵。可是几年之间,袁绍就被曹操彻底打垮了。曹胜袁败的原因,他总结了四个字:”多谋善断“。曹操能够打破豪门氏族的界限,广泛听取不同阶层的意见,又能作出果断的决策。而袁绍则是固守豪门氏族的傲慢,多端寡要,多谋寡断,见事迟,得计迟,没有果断的决策,这是曹胜袁败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