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近十年变化(越来越远的记忆)(1)

许昌的夯声:越来越远的记忆‖老家许昌文‖郑永强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很重要。不管是盖草房,还是盖瓦房楼房,都要先砸“根脚”,打好基础。

砸跟脚要用“夯”。这“夯”的制作也简单,用绿豆粗的铁丝把四根胳膊粗的结实木棍紧紧地箍在石磙的腰上,就是“夯”。明眼人一看:“夯”字真没错叫,“大”和“力”组成,意思是不用大力气就抬不动的笨重家伙。

抬夯砸根脚前,泥水匠要先根据房间的长短宽窄测量好,地基的四个角楔上橛儿,拉上线,撒上白灰。因为庄稼户修房盖屋不容易,主人要举行庄重严肃的奠基仪式,燃放鞭炮,顶礼膜拜,虔诚地祈祷上苍,盖房期间不出偏差,保佑平安。硝烟未散,主人把二尺长四指宽的大红布往夯上一系,预兆吉祥和顺。

抬夯砸跟脚正式开始。八个人为一班,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围着夯站一圈儿。其中,推荐一人喊号子。喊号子的人嗓门儿要洪亮,头脑要灵活,能够随机应变,把当场看到或想到的编成顺口溜儿,出口成章,押韵合辙,又能起到鼓士气、长精神、添力量的作用。

许昌近十年变化(越来越远的记忆)(2)

这位“能人”既是现场指挥员,又是安全员,听到他的号子声,众人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步调一致。

常听到的夯号一般是三言和五言的。

【举例一】三言的号子

老愚公,年九十,

修道路,把山移。

决心大,人心齐,

为子孙,造福气。

好榜样,自学习。

加油干,出大力。

盖瓦房,砸地基……

三言号子,节奏明快,无延长音。抬得急,落地猛,强度大,效率高。抬到兴头儿上,三四百斤重的石夯,在众人的托举下能擎过头顶,落地时发出闷雷一样的响声。

例如:(领)抬起夯。

(应)嘿!

(领)有力量。

(应)嘿!

【举例二】五言的号子

咱们抬起夯,夯夯讲质量。

步子要站稳,不能偏方向。

说抬一起抬,说落一起落。

你看那个货,不少吃烙馍;

抬夯用假劲,石磙仄歪着;

你要加把劲,甭叫砸住脚。

眼看天晌午,肚子有点饿……

许昌近十年变化(越来越远的记忆)(3)

五言号子的每一个字都可以延长一拍,与三言号子交替互用,起到缓解重负压力,持续作战之功效。

开始抬时,夯落下“一砸一个窝”,到后来,夯落下,“震得手发麻”,一直抬到等喊号子的发了话:“累了吸袋烟,渴了喝碗茶”。烟是八分钱一盒的“经济烟”,茶是开水沏茶叶,大盆盛着。大碗喝茶,清凉祛火。主儿家管一顿饭。啥饭?大肉蒜面条,一人冒尖两大碗。不够了,手工烙馍卷酱豆,随便吃。

抬夯号子高亢嘹亮的声音,似乎离我们的劳动生活越来越遥远了。可是,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的脑海中就会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出众人凝神聚力抱成一团抬夯时的情景,耳畔就会响起雄壮豪迈震天动地的号子声,心中就会情不自禁地呼喊“挺起腰呀”、“脚站稳呐”、“往前走啊”的号子,顿觉平添无穷的勇气和巨大的力量……

许昌近十年变化(越来越远的记忆)(4)

【作者简介】郑永强,原许昌县陈曹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热爱文学,曾公开发表文章数篇。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