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寡人之于国也文本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寡人之于国也文本解读(千字文解读第四章)

寡人之于国也文本解读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本节描述了辞官返乡、归隐田园的重要和乐趣。

省躬是反省自身,自我审察的意思。讥诫是讥讽告诫的意思。

宠增是荣宠增加的意思。抗极是高亢到了极点的意思。抗,通“亢”,含位高势危之意,所谓“亢龙有悔”。

殆是将要的意思。辱是受辱。近是临近。耻是羞耻。

林皋泛指野外,多木处称林,近水处称皋。

幸即是希望接近的意思。幸是指希望,即是指接近。

两疏是指汉代的疏广和疏受叔侄二人。

见机是看见苗头。解组是解下印绶的意思,意指辞官,古代系官印的绶带称组。

汉宣帝时疏广任太子太傅,疏受任少傅,叔侄二人在任五年,双双称病还乡。

索居是独自居住的意思。闲处是悠闲生活的意思。沉默是沉静而不多说话。寂寥是淡泊宁静,毫无杂念。

求古是往古书中搜寻古人事迹。寻论是探求古人言论中的深意。散虑是驱散忧虑的意思。逍遥是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欣奏是欣喜进来的意思。奏是指进来。

累遣是烦恼散去的意思。累是指烦恼,遣是指散开。

戚谢是悲伤离去的意思。戚是指悲伤,谢是指辞谢、离去。

欢招是欢乐招致的意思。

这几句话的总体意思就是,

要时刻反省、讥劝、告诫自己,尤其要当心荣宠的极度提升。福祸相依,荣宠到了极点,离耻辱也就不远了,这时候离开官场,隐居山林,或许还能躲得过。汉朝的疏广、疏受两叔侄,看到苗头,立刻辞官返乡,避灾祸,又留美誉。独居的日子,一个人悠闲地过,不谈是非,宁静又淡泊。闲来看上几页古书,搜寻前人事迹,探求古人深意,看透看淡了生活,就能消散忧虑,那才是逍遥的人生。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喜悦之心长存,那烦恼自然也会消散,悲伤也会无影无踪。

司马光曾经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历朝历代,对于隐士都非常尊重。早期最有名的隐士当属伯夷、叔齐,孔子多次赞扬伯夷、叔齐,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谦让王位而隐,已是仁孝之士,又义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其气节之高,堪称隐士的典范。

在《千字文》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政权更迭,战争频繁,加之玄学大兴,归隐成为很多人的理性选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写下《归田园居》等一系列描写隐居田园生活的诗篇文章,堪称中国最有名的隐士。

稍早于陶渊明的西晋时期东吴人张翰,字季鹰,留下了一则有名的“莼鲈之思”的故事。《世说新语》记载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是说张翰在齐王手下做官,在洛阳这个地方,一日闻见秋风之景而生思归之心,于是说走就走,回到家乡。后来齐王兵败,张翰反而因此躲过一劫。时人谓之见机。

张翰在《思吴江歌》里说:“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道德经》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能不能“遂”,常常由老天决定,自己不能主宰,但是时时刻刻保持“身退”的警觉和理智,却可以更好地保全自己,远离危险和耻辱。

东汉的疏广、疏受两叔侄为官五载,在荣耀最盛之时果断辞官返乡,和西晋张翰一样,被时人称为善于“见机”。

古人对于“隐”的尊重喜爱,不仅仅是从“保全性命”这个消极方面来理解的。孔子曾说过,“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是说隐居不全是为了保全性命,不问世事;隐居还是为了保持甚至寻求志向的修行。

众多弟子里面,孔子最赞赏颜回,颜回看起来不像子路、子贡、冉有、子夏那么有学问有本事,可是颜回却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对于隐者的欣赏和尊敬,而颜回大约是孔子眼中诸多弟子里最具“隐者”气质的那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