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雾里齐姜 大义灭情 乐不思晋

打开《东周列国志》,里边有好几个重名叫做齐姜的女子。曾不解地疑问,这世界上怎么有那么多叫这个名的?晋文公妾是,鲁成公夫人是,晋献公夫人是,太子申生母是,邾文公夫人是,晋文公夫也是,林林总总的齐姜不下十几个,这还仅仅是有史可查的,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的齐姜那就更无可计数了。后来了解了周朝的齐国为姜姓,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后,方才恍然大悟:原来齐国宗室的女子都是叫这个名字的。在那个女性依附于男权的时代,女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即使是王室贵族的千金小姐,也只能是政治的牺牲品,权力交易的砝码。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1)


在如此之多的齐姜中,名垂青史的不乏其人,然而在其百年之后能够留下一抔黄土者,在我近四年的齐国文化遗迹寻访中,却未发现任何的蛛丝马迹,未免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今年夏天 五晋南垣曲采风时,不经意间,听这里民俗专家裴聪敏道兄说,在离垣曲几十公里的新绛县有一座齐姜墓,据说就是那位宁愿独守空闺,苦劝丈夫抛弃安乐,冒险犯难,具有远见卓识的晋文公夫人——齐姜。其实,我对他说的这个齐姜并不陌生,在近几年数次去齐国翟邑的采访中,人们多次提到这个晋文公称霸至关重要的人物,对她的事迹也有了个大体了解。今天一听说她的阴府就在不远处,马上就来个心疯病,缠着好友王世敏让他找车带路,向着裴兄所说的那个地方一路驶去,车上高速,道路平坦,昨晚的把盏叙情一直到夜半,这煞的我,不由地犯起了迷糊。似睡非睡间,萦绕灵台的齐姜形象,一股脑地涌现了出来。

影像是从晋献公开始的,也就是齐姜出场的一个片头曲吧。晋献公共有五个儿子,以申生、重耳、夷吾最贤。骊姬生的儿子叫奚齐,她随嫁妹妹生的儿子叫卓子,卓子尚幼。当时申生已被立为太子,骊姬眼看自己所生的儿子奚齐将来的发展必然大受限制,于是施展狐媚手段,迷惑晋献公把申生、重耳、夷吾分别派到边塞要地去镇守。其后又不失时机地捏造事实,迫使太子自杀身亡,重耳与夷吾被迫出逃奔他国。乱政的骊姬终于把奚齐扶上太子宝座,达到了夺嫡阴谋。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及其他数十人逃到了中山。不久,晋献公死去,晋国发生宫廷政变,奚齐被杀,夷吾拣了个现成便宜当上国王。重耳在中山感受到来自国内的压力日益加重,于是再度开始流亡,饱受颠沛之苦,最后来到强大的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厚礼相待,不仅为他准备了华丽的馆邸,还赐给他马匹二十乘,另外还把美丽聪慧,博学多闻的远房侄女齐姜许配给重耳为妻。重耳出亡时是42岁,12年后来到齐国已经是55岁了。经过数年的劳苦奔波,受尽了各种羞辱,已过知命之年的他,获得了一个安适温馨的生活环境,又拥有如花似玉的齐国宗室女子为伴,人生苦短,但求安乐,大有点乐不思“晋”的意味。当年的雄心壮志豪迈气概,伴随着男欢女爱,山珍海味,犹如青烟一般消逝得无影无踪。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2)


重耳的生活虽然悠然自得,但是随他出亡的众人眼看一转眼十几年光阴过去了,十分焦急。晋惠公夷吾死后,他的儿子继位为晋怀公,晋怀公残杀异己,造成了不安定的状况,他又遗弃了他的妻子,即秦穆公的女儿,引起秦国的愤恨。大家都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

“憨仲老师,侯马市到了。晋国故都博物馆就在这里,还去看看吗?”车子一下高速路,士敏兄不失时机地向我提示道。未来之前我查阅过史料,侯马这地方就是春秋晋国新田都城的所在地。作为晋国晚期的都城,在这里传承了景、厉、悼、评、昭、倾、定、出、发、幽、烈、桓、静13公,历时209年,几尽整个晋国历史的一半。历史上的郤克伐齐、六卿争霸、魏绛和戎、驱逐栾氏、下官之役、三国分晋等重大事件,都是与这里密不可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领略悠久的晋国历史,感受博大精深的晋文化怎能错过?“去!”在我授意下,车子拐弯抹角来到了侯马市府西路的晋国故都博物馆。穿过高大雄伟的晋博园牌坊,金戈铁马的晋文公塑像迎面走来,立马给我一股撞击心胸的磅礴大气。我知道,这里是集中展示晋国新田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随着脚步的移动,图文并茂,实物展出的四个展厅依次向我走来。精美的编钟,古朴的石磬,仿佛刚刚演奏完一曲周室九韶,仍能让人体味到余音绕梁;巧夺天工的陶范、魅力无穷的青铜器,好似窑工刚刚熄火开窑,仍能叫我感觉到那来自遥远晋国的余温;典雅的玉龙、玉凤,绝美的玉人、雨兽,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折射出晋国的高度文明。尤以建国以来被评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侯马盟书”震撼人心,透过那清晰如初的文字,俨然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面对“晋候鼎”、“空首布币”这些曾经轰动海内外的珍贵文物,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生命,什么叫感动。455件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稀世之宝,用无声的语言向我诉说着深厚的新田史话,璀璨的晋国文明。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不知不觉间就是半天,饥腹拉响胡琴时,我才一拍脑瓜,哎呀!差点误了大事,今天是我专门冲着齐姜这个祖姑来的呀!她老人家才是我拜访的主要对象。街头,随便寻一家地方饸饹店,简单一吃又上路了。据说到新绛县还有好几十公里呢,再者齐姜长眠的那地处还在僻远的乡下哩,闹不好今天的打算就会泡了汤。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3)


心急火燎的来到新绛县城,顾不得去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寻访那些抓人眼球的名胜古迹,就连事先早已联系的绛州木板年画、店吴百锁先生,也没空去拜会。举人牛城中的唐代宝塔、绛州大堂、绛州居园池、书法瑰宝碧落碑以及哥特式天主教堂,统统与我无缘。车子掠过新绛县城边沿,径直往南驶去。拐下省道的车子脾气显得有些暴躁,它不时地跳起来,活脱脱村夫骂街的样子。时好时坏的颠簸行走,横桥乡政府驻地的东横桥村终于来到了我们面前。

该村位于峨眉岭下,属于太行山系,也就是动东起东条山,断于侯马隘口,隘口以西到新绛岭这一段,俗称“紫金山”。明末清初,陕西关中大灾,师姓人家长途徙此,垦荒谋生,遂成聚落。初属横桥,乾隆间分村,因村居东而称作东横桥。清末民初,横桥村续有分合。这个以小拱棚蔬菜味主导产业的自然村落,仅仅有680口人,土地富饶,民风淳朴。她像一个熟睡的婴儿,静静地躺在汾河、浍河的怀抱里,尽情享受着母亲和甘美的乳汁。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4)


来到村口,我们在一个自行车修理点停了下来。我们向那位60多岁的修理师傅礼貌地打听东横桥村齐姜墓的具体位置。不知是我们的语言交流又差异,还是压根儿他就没弄明白我们所要寻找的齐姜是怎么回事。他来了个痛快:“村委不远,你们去那里问问那些村干部吧,他们能说得明白。”来到村南的村委,没有见到干部们的影子,就在我们犹豫彷徨间,走来了一位身着朴素,年约古稀的村民,我们急忙上前问好,并说明了来意。她一听我们在问齐姜墓的事,似乎也有些讲不明白的难言之隐,但是她却是极其的热情。先是带我们走进一户村民家又询问了一下,待到确定了毫无疑问后,她便带领着我们沿村子的南北中心大街径直往北走去。路上偶尔碰上个年龄稍长的,她还会再问上几句,恐怕有说不明白的地方,而耽误了我们“上级干部”的事,在她的眼里,我们分明看明白了她是把我们 当做了上边来的人。边走边聊,我们知道了这位大姐叫师翠叶,今年已70高龄,是土生土长的横桥人。她告诉我们,在她年轻时齐姜墓大约有直径100米左右,高度跟现在差不多,大约八、九米吧。小时候这个土堆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经常上去玩耍,大人也没有告诉我们这是个坟墓,到现在村民也很少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只是隐隐约约地听说这是个女人的坟墓,曾经在旁边立过一块碑,后来就不知下落了。说话间,往东行不出百米,在一家农户的院落里,赫然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封土,这便是令我心旌摇曳的齐姜墓。师大姐告诉我现在小多了,原来的封土南至前边村民的院落,东到已经盖楼的地处。我搭眼目测着,现在的齐姜墓,高不过6、7米,椭圆形的模样,最长处不足20米,狭窄处顶多8、9米。从师大姐的话语里,我知道现在齐姜墓的所在地,属于一户裴姓居民,大概是砌入院内的缘故,到齐姜墓取土的现象已经绝迹了,但是前些年村民取土垫基所留下的累累伤痕,所历历在目,那一层层夯土似乎是写满文字的历史页码,在天地间诉说着她的曾经。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5)


师大姐见我面对着村民镢刨锨挖过的累累伤痕而沉痛不已,她知趣地去了旁边的玉米地,我猜想,那极有可能是她家的责任田。同道们见我脸色深沉的在齐姜墓前凝视徘徊,似乎也不愿搅了我这份浸沉于悲感交加的心境,去了一边的路旁,和那些行道树为伍去了。而我呢?千里迢迢的跑到这里,不就是要对《列女传》中这位“公正果敢、言行不怠,劝勉晋文,返回无疑。公子不听,强于谋议,醉而载之,卒成霸基”的齐姜好好凭吊一番吗?似乎始在车上的那段回忆极不情愿的离去一般,这不,在我心情略略舒缓了的当口,它又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瞬间链接了起来。

齐姜的美艳伶俐,聪明天性,重耳的博学广闻、男人气概,使得这对天作之合的夫妇,琴瑟和弦,情投意合。加上齐国的繁华热闹、灯红酒绿、山清水秀、世道太平,故而使得重耳这位公子哥儿女情长,英雄志短起来。他不思进取,只想在齐国这样安安稳稳的终老一生,这么一呆就是七年的功夫。胸怀壮志的赵衰等从亡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计议离开齐国另作良图。大家议定之后,都向重耳建议离开齐国。不想重耳迷恋齐姜,迷恋温馨的生活,大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面孔。众人等了十多天,居然不得一见。赵衰、狐偃、魏仇等从亡大臣异常生气,便聚在城外的一片桑林里合谋议事,决定以打猎为名,诓骗公子出行,迫使他离开齐国。熟料隔墙有耳,他们的谈话被正在采桑的齐姜婢女听了个全盘,婢女回家后就向主人如实地陈述了所听到的情况。知情达理的齐姜权衡再三,觉得此事重大,一旦泄露出去将不可收拾。于是,她忍痛把这个忠于自己的好婢女杀死在了寓所一隅,避免她乱说出去坏了重耳大事的后患。其实,在此之前,齐姜就数次劝告丈夫离开齐国,去寻找可以帮助他完成大业的后盾。齐姜敏锐地看出,自从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就像当年晋献公死后的晋国一样,天下大乱,群公子争夺王位,根本无暇顾及其事情,重耳想靠齐国的帮助几乎成了不可能。可是,执迷不悟的重耳却振振有词:“人的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安乐舒适,现在我已经得到了,并且十分的满足,有稳定的生活,恩爱的妻子,我哪也都不去。”深明大义的齐姜说:“你身为一个国家的公子,那些随从将命运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你不是想办法尽快回国,报答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臣属,反而贪恋安逸的生活,这样的夫君不值得我爱。”不管齐姜激将也好,苦口婆心也罢,重耳他我行我素,充耳不闻。无计可施的齐姜见没法劝通重耳,只好强忍自己的一切。次日,不知道宫内发生这一切的赵衰等人依旧按事先合议的计谋行事,早早地来到宫门外传话请公子去郊外打猎。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6)


这时的重耳仍睡眠未起,便使宫人回话说:“公子偶然小恙,不能前往。”已经早起的齐姜急召狐偃进入偏房,喝退左右,问其来意。狐偃编话说:“过去公子每天都是驰车骤马,射狐击兔。现在久不出猎,恐其四肢懈惰,所以来请他出去,并没有别的意思。”齐姜微微一笑说:“这次出猎,不是宋国,就是秦国和楚国吧?”狐偃一听大吃一惊,慌忙掩饰说:“打猎怎么会跑到那么远呢?”齐姜一语点破:“你们欲劫公子逃去之事,我已尽知。昨夜我苦劝公子尽快回国,无奈他执意不肯。我想,今晚想方设法将其灌醉,你们趁夜色载他出城如何?狐偃闻听此言,大为感慨:“夫人割闺帏之爱,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狐偃辞出,遂与赵衰等人将军马人众,一切应备之物,安排停当。是夜,赵衰、狐毛在郊外等候,狐偃、魏仇、颠颉三人将车辇藏于宫门一旁,专等齐姜送信,以便行动。夜色降临之际,齐姜置琼浆玉液,美肴佳撰于案头,与公子对酌起来,席间,重耳疑惑地问:“今天并非节日,爱妻为何摆下这丰盛的宴席啊?”胸有成竹的齐姜说:“知公子有四方之志,特备薄酒为君壮志。”重耳摇了摇头说:“人生如白驹过隙,眨眼即是百年,能与夫人在一起同欢共乐,今生已经心满意足了,何必他求?”齐姜不悦地说:“纵欲怀安,非丈夫所为;追随公子者皆忠良之辈,你必须听他们的。”重耳听罢,勃然变色,沉默不语,放杯不饮。齐姜见重耳生了气,便满脸堆笑地撒娇说:“走么,是公子之志;留么,是公子之情。此酒原为公子送行,而今是为了留公子了。既然夫君如此重情,那就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齐姜使出浑身解数,左一个公子哥,右一个好夫君,把个重耳侍弄得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夫妻俩推杯换盏,频频豪饮,花言巧语中飘飘欲仙的重耳没有半个时辰,就酩酊大醉,一塌糊涂。齐姜急召魏仇、颠颉入宫,将重耳连人带被子抬出宫去,装于车内,拉出城去。望着晋公子重耳渐行渐远的一行,侠骨柔情的齐姜悄悄地抹起了泪花。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7)


一阵急促的犬吠截断眼前浮现的图影,但是脑海中却仍不住地生发出诸多有关齐姜的疑问。想这深明大义,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就大丈夫事业的奇女子,可以说对于晋文公的霸业成功起到决定的作用。试想,如果不是齐姜灌醉而随从载之出城,早已丧失归国图君位的重耳是不会大展宏图的。从《史记》、《左传》、《国语》等古籍记载中都可以看出重耳和齐姜彼此深爱着对方,应该说重耳离开齐国后对齐姜也是念念不忘的。归晋后,一定会派专使到齐国迎接齐姜来晋,并立为夫人。即使重耳不这样做,出于政治的需要齐国也会派特使送齐姜来晋,以成齐晋之好,这也是齐孝公立志恢复桓公霸业的外交需要。然而,奇怪的是,有关史料表明晋文公归晋后,唯见迎娶秦赢以及狄人送来重耳在狄部落所娶的狄女季隗,却再也不见齐姜的文字记载。作为春秋历史最可靠的典籍《左传》,重耳离齐候再也不言齐姜之事,对于这样一个关键人物出现这样的疏略,是实在不应该的。假若说齐姜像一些文艺作品中所说的那样真的到了晋国,一个大国之女,一个与重耳人生转折密不可分的人物,来到另一个大国而且被立为夫人的话,如此重大的事情一定会载于《左传》的。但是却恰恰相反,只字未提。余猜想,大有可能晋文公称霸之时,齐姜已经不再人世了。以齐姜先前果敢杀婢女而重大义的性格来看,她很有可能为了公子重耳的一心图伯,而不为儿女情长所误,必定会慷慨自尽,以绝公子贪恋美色而丧失大志。《东周列国志》中齐姜被风光光的迎接到晋国,那只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罢了。真若像我刚刚假设的那样,在晋文公离齐后齐姜自杀身亡的话,那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颂的齐姜墓又会是谁呢?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8)


围绕齐姜墓的院墙北边,一堆村民的生活垃圾臭气熏天,蚊蝇撞人,与人们深深敬佩的齐姜形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这样十分糟糕的环境,我苦思冥想着她的答案。忽而,又一个见诸于史的齐姜跳进脑海。她就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之女齐姜,当初为了齐晋之好,嫁给了晋文公的爷爷晋武公为妾,由于武公年老体弱,不能做男女之事,他的儿子诡诸,也就是后来的晋献公,他见齐姜美艳无比,便主动与之亲近,一来二去,两人便干柴烈火的燃烧到了一起。公元前676年,晋献公元年,贾姬卒,遂立爹爹的小老婆齐姜为夫人,并将两人私通时生下的孩子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被骊姬逼死的那个太子申生。后来齐姜又为晋献公生下一女,名伯姬。齐姜英年早逝,伯姬由贾君抚养。这个齐国人的外甥女后来嫁于秦穆公为夫人,史称“穆姬”。这位齐姜除了生儿育女外,并无什么值得可书之处,只能算作一个政治的牺牲品而已。

怀揣种种疑惑的纠结,我师徒透过这密封的土丘,去破解心头的谜。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碗口粗的榆树,生机盎然的椿树,郁郁葱葱的杂草,把齐姜的封土缝隙遮了个严严实实,一丝半缕的信息都没有泄露出。围绕墓丘的高粱棵都已抽出了花穗,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沉甸甸的收获。而这座孤零零的齐姜墓呢,除了风餐雨蚀外,唯有这些低微的荒草为伍,这与当年的晋君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倒不如相隔几十米的那座小土地庙更得人心。据说这座不起眼的土地庙香火还是挺旺的,不知人们在供奉土地爷时,是否记起了齐姜的存在。我想,不管是哪个齐姜,都是有恩于晋国的。但愿人们在为土地爷送来香火钱时,也顺便在齐姜墓前烧上一把纸灰,以慰藉那颗漂泊了两千多年的寂寞之心。


齐侯小白公主齐姜(齐姜  扑朔迷离  大音希声)(9)


没有祭品,没有香火,只有我一颗虔诚而又崇敬的心。对着这堆历经风雨的荒丘,我深深地弯下了腰,毫无虚假的:一下、二下、三下。

(齐姜墓: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东横桥村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