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高雄的一间书房内,有一位老人,安静地注视着柜顶上放着的一片瓦砾,黝黑的瓦片上苔霉隐隐,像是还带着嘉陵江边的雨气,老人一动不动,他沉思着,似乎现在的他又回到了巴山蜀水中那段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余光中的名言名句(余光中回首才发现)(1)

这位老人是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先生,9岁时,为躲避战乱,随母亲在山国盆地的乡下安了家,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后考入金陵大学,当时的南京硝烟四起,余光中先生辗转难下至厦门,香港,在21岁时,随父母移居台湾。

后来的人生中,余光中先生远曾赴美国求学,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虽往返两岸多国,却从未有过“归属感”。日思夜想都是那段一无所有,意气风发的少年时光。

在 1971年时,先生远离大陆20余载,思乡情切的他,写下诗歌代表作“乡愁”,后又有了“听听那冷雨”“猛虎和蔷薇”等散文,这些散文后来都被收录在《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远?》这本中。书中细腻地描述了少年时光的那段岁月。

余光中的名言名句(余光中回首才发现)(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些人那些事,早已消失在时光中,有些思念却在岁月里蔓延,思念压不住,唯有回忆是解愁的良药

1:少年时光的回忆,是抚平遗憾的良药

余光中先生的母亲孙秀君是江苏人,在战乱时,丈夫不在身边,独自带着幼子逃难,踏遍千山万水,终于在悦来场的朱家祠堂安了家。

余光中的名言名句(余光中回首才发现)(3)

余光中先生在书中说,这段时光虽然艰苦,却是他和母亲最亲近的岁月, 他还记得,在昏黄的桐油灯下,母子二人相对而坐,他在这头看着书,母亲在那头扎鞋底,这温馨相伴的场景一直流淌在余光中先生的记忆里。他在诗中这样写到:

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后来的母亲,多年操持家务,积劳成疾,在五十三岁那年,余母因肠癌病逝,对于早逝的母亲,余光中先生心中一直留有深深的遗憾与哀思。

余光中的名言名句(余光中回首才发现)(4)

即使过了半个世纪,余光中先生也要回乡看看,看看母亲常站的山头,他还记得每次返校时,母亲都是站在这个山头目送他远去,几十年前那“望子石”的身影还历历在目,这段少年时光,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成了他抚平思念母亲时伤痛的良药

人生中,总会有些遗憾,是我们迈不过去的坎,那些回忆中的温暖片断,就像一剂良药,它能抚平遗憾带来的伤痛。

2:少年时光的回忆,是获得重生的力量

离乡半个世纪的余光中先生,终于回来了,与一群白发苍苍的同学,相伴来到了中学旧址,透过一面残留的雕花高墙,一座荒废的院子,仿佛他们走进了那段年少求学的时光,面带笑容的少年们迎面而来!

余光中的名言名句(余光中回首才发现)(5)

那时的他们面庞稚嫩,黑头乌发,在操场上活力四射地踢球。在夕阳下,躺在老树干上看书。酷暑时,夜半爬起来打臭虫。下雨后的清晨,蜂拥跑到树下捡白果。晚上打牙祭时,吹灯抢食。

这些少年时代美好的场景,已然消失在岁月的洪流中,一去不复返,但回忆却在时光中悄然绽放。

当我们遇到坎坷,身心俱疲时,回忆就是一剂良药,让过去的美好治愈现在的我们,鼓励我们奋斗前行,让我们在回忆中驱尽阴霾,获得重生。

3:少年时光的回忆,是我们感到幸福的源泉

在旅行的最后一程,余光中先生去见了未能赴约的好友,大周同学,两人一见如故,历数少年求学时的种种往事,说到趣事时,哈哈大笑,兴奋如同回到孩时,相聚总是短暂的,握手告别将要出门时,余光中先生回身俯抱住大周,高兴、不甘与不舍让他无言诉说,只有紧紧拥抱。即使过了半个世纪,还有人和他一起回忆品味那段岁月,让余光中先生感到无比的幸福。

余光中的名言名句(余光中回首才发现)(6)

时光犹如一顿美味的晚餐, 在品尝丰盛回忆时,那些或苦或甜的经历,都是时间赐予我们的美酒,救赎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丰实,获得真正的幸福。

丰盈的回忆像一面旌旗,它告诉我们,你已拥有太多,无须遗憾。它像皎洁的月亮,光辉照耀着你前进。它像一座桥梁,带你走入你梦想的国度。 它更像一剂良药,治愈并温暖着现在的你,祝拥有美好回忆的我们都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