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股价的起飞,似乎不是这波中药行情引起的,2021年7月份便曾一度到达股价近五年高点。而后来一直到现在,虽然股价在坐过山车,但并没有因中药材涨价、政策等利好疯狂。
但是短期股价走势又怎么能用一两句话讲得明白呢,我们还是来看一下马应龙这家企业的基本面吧,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下,这家卖痔疮膏的企业到底有没有发展潜力。
一、始于公元1582年,却走不出痔疮膏的魔咒
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对马应龙的名号早有耳闻,但马应龙就是痔疮膏,痔疮膏就是马应龙,这个概念同时伴随着马应龙的名号深入人心。
而如果将口红、眼霜等化妆品和马应龙相挂钩,我觉得多多少少有些违和,几乎到了即使凭借娱乐圈顶流明星的光环,也无法完全反转的那种地步。
怎么说呢,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马应龙创始于公元1582年,二十世纪却有些难以走出痔疮膏的魔咒。
根据马应龙的营业收入构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医药商业,除了治痔类产品,其他产品收入规模近几年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动,还有医疗服务,似乎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未来。
在2020年年报中,对于其他产品,诸如眼霜/眼膏,马应龙提到了三句话:
公司在八宝名方配伍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的使用反馈,陆续研制推出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龙珠软膏和马应龙八宝眼霜等深受用户好评的产品;
拥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麝香痔疮栓、马应龙八宝眼膏、龙珠软膏等20多个品种的独家药品;
公司生产设施先进,各类软膏年生产能力近亿支,栓剂年生产能力超过亿粒,其中中药眼膏无菌生产车间为国内首家。
可想而知,虽然有着看上去不错的噱头,但并没有被消费者买单,因为同质化产品实在是太多了,还有龙珠软膏,虽然有着“八宝名方”,但它的主要功能也就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除此之外,一度被人好奇的马应龙口红,年报里更是提都没提到。
最后,被马应龙折腾了多年的医疗服务业务,不知是因为缺钱的关系,还是“马应龙肛肠连锁医院”本身不受待见,到了2021年上半年,这块业务仍然是亏损的。
马应龙扣非净利润的增长完全是靠治痔类产品带起来的,医药商业毛利率仅有7%,让人一度怀疑它的净利率有没有3%。2016年至2020年间,企业收入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37%,同时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1.12%。
二、展望未来,马应龙只能靠痔疮膏了?
1、马应龙的痔疮膏也没那么厉害
首先,在治痔类药品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的销售费用也水涨船高,如果说2017年之前,治痔类产品收入增长有一部分原因是靠涨价的话,那么2017年之后销售费用增长和“降价”便发挥了不少作用。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销售费用为4.89亿元,销售费用率为19.66%,虽然看上去不高,但不要忘了,马应龙的收入有一部分来源于医药商业(流通业务);
和同行业企业相比,尤其是手握国家中药绝密配方的企业相比,马应龙着实需要花费更多的销售费用。
以2020年为例,按医药商业4%的销售费用率算,算出来马应龙医药制药业务及其他业务的销售费用率大约在33.9%左右,这也算是二梯队中药企业历来的通病了。
又根据中康资讯《2020 年痔疮用药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显示,马应龙仅有两个品种进入痔疮用药销售量排名前十。这不禁让我好奇,原来有那么多痔疮用药?大家都用习惯用哪一款??
2、“让利”带动2021年业绩大增
虽然马应龙近几年靠着痔疮膏维持了业绩的可持续增长,但2021年情况却有点超出意外,收入同比大增45.81%,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7.46%,这难道仅仅是业绩回暖?
不得不说,通过前三季度的财务指标以及半年度报告,我们大概可以得出结论,除了疫情影响消退使业绩回暖之外,马应龙现在拉动治痔类产品收入增长的抓手竟然成了“让利”降价,包括开展节日降价,以及“加强”和经销商的关系等。
不仅企业整体的毛利率在下降,治痔类产品毛利率自2017年以来便呈持续下降趋势。截至2021年三季度,马应龙整体毛利率为39.72%,相较于2017年三季度,整整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
(截取自马应龙2021年半年报)
那么这样的情况可以持续吗,或者说这样做真的对企业有利吗?
一定程度来讲,个人认为短期虽然有可持续性,但长期来看真不一定怎么样。由杜邦分析可知,净资产收益率由净利率驱动向总资产周转率驱动偏移,说白了就是,净利率在下降,总资产周转率在提升。
但为了实现销售不可能一直让利吧,如果净利率维持稳定,那销售收入还能延续高增长吗?再者,如果医药商业业务发展更快,它的加权净资产周转率肯定还会下降。
还有很多我们不确定的事情。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三、总结一下
总的来看,对于马应龙这家企业,我们认为企业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短期内的奏乐和起舞都是小打小闹,包括最近的中药相关政策,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是几乎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它的治痔类产品基本OTC类药品;还有虽然近期中药材有涨价趋势,但是马应龙的药品价格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后期是否涨价从而拉动业绩增长还要看企业自身有没有这个意愿。
当然,马应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发展是比较稳的,但是如果因为这个要怪罪它的控股股东,中国宝安集团,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了。
,